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的戰鬥持續近兩年,超過六萬巴勒斯坦人喪命,飢荒在加薩蔓延,以色列的國際地位因此受到影響,以國民調也認為戰爭該結束;但華爾街日報認為,以國總理內唐亞胡尋求哈瑪斯徹底投降或毀滅,而哈瑪斯堅持武裝對抗以色列,在各自戰略目標無法彌合下,除非有一方先屈服,否則戰爭將延續下去。
報導說,以色列近來和黎巴嫩真主黨作戰,兩個月就結束,與伊朗只打了十二天,因為以國的戰略目標較溫和。以國希望黎巴嫩真主黨撤出以國邊境,並遵守聯合國協議解除武裝,在伊朗則試圖挫敗其核武野心與彈道飛彈能力,並無意摧毀兩者,遑論政權更替。
但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勝利不足以排除哈瑪斯捲土重來、戰後重新統治加薩的可能性。儘管哈瑪斯同意放棄統治權力,允許技術官僚委員會在戰後管理加薩,卻未同意解散其武裝派系,讓以色列憂心哈瑪斯幕後操控加薩。
雖然以軍估計擊斃哈瑪斯武裝分子逾兩萬人與加薩幾乎所有高層,但以國與阿拉伯官員都說,哈瑪斯還是加薩地區最強大的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特拉維夫智庫國家安全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古特曼說,如果目標是徹底摧毀哈瑪斯軍事與作戰能力,戰爭「不是幾周或幾個月能結束的,而是耗時數年」。
以國也幾乎沒有新的軍事選項可迫使哈瑪斯投降,儘管以軍聲稱已控制加薩百分之七十五區域。雖然以國可透過戰術突襲,擊殺更多哈瑪斯領導人並營救人質,人質問題還是限制以軍清除哈瑪斯據點的能力。
一名曾在第九十八突擊師服役的後備役軍人說,戰鬥危及人質性命,而打游擊戰的哈瑪斯更不可能徹底摧毀。
在近來的停火談判中,阿拉伯官員說,以哈雙方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例如誰來分配人道主義援助、以色列軍隊將駐紮在何處、用多少巴勒斯坦囚犯來交換以色列人質以及開放加薩和埃及邊界等問題。
內唐亞胡的部分極右翼聯盟盟友更認為,以國應暫停停火談判,專注於軍事擊敗哈瑪斯,徹底擊敗哈瑪斯比透過談判確保人質自由,對國家未來更重要。
在以色列國內,民調顯示,超過七成以色列人希望結束戰鬥,釋放人質。隨著戰爭持續,加薩大片地區被夷為平地加上飢荒危機,以色列的全球聲譽遭受重創。
皮尤研究中心六月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美國人對以色列有負面看法。法國試圖禁止或限制以色列國防公司參加國防展,英國暫停與以色列貿易談判,並加入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挪威行列,制裁以色列極右翼部長。許多以色列人表示,他們出國時不敢透露自己的國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