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創新再邁步,其關鍵的統一計算架構(CUDA)將破天荒支援RISC-V指令集架構處理器,打破過往x86和安謀(Arm)架構在AI與高速運算(HPC)寡占態勢,讓RISC-V架構開始進資料中心與AI市場,催動全球AI產業更蓬勃發展。
輝達已是RISC-V國際聯盟的董事會成員,如今更進一步相挺導入AI與HPC領域,為RISC-V架構帶來更大商機。
台廠中,聯發科轉投資晶心科為RISC-V架構指標大廠,受惠最大,也讓台灣在全球AI產業再添新勢力。
晶心科董事長林志明對輝達相關新策略正面看待,強調「這對於RISC-V社群與晶心科而言都是好消息。」林志明強調,今年持續看好包括AI、車用、應用處理器及安全監控等「3A1S」應用的動能。
大型雲端服務供應業者(CSP)Meta是晶心科(6533)的大客戶之一,Meta曾對外揭露,其第一代自製MTIA加速器就是採用晶心科RISC-V架構IP。
CUDA是輝達獨創的運算平台和程式設計模型,用以充分利用GPU的高度平行運算能力,加速各種複雜的運算任務,讓開發者能將AI訓練、深度學習、量子模擬等繁重運算集中交由GPU處理,不僅提升速度,也降低記憶體耗損,還提供零門檻開發工具,加速AI普及。
利用CUDA技術,原本需要花費數天才能完成的運算任務,現在只需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即可完成。業界直言,CUDA的成功,正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堅持「軟硬整合」策略的最佳例證,也是輝達成為市值超越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的關鍵之一。
過往輝達CUDA主要支援x86與安謀架構指令集架構處理器。陸媒報導,輝達硬體工程副總裁Frans Sijstermans於 2025年中國RISC-V高峰會宣布,輝達CUDA軟體平台將支援RISC-V指令集架構處理器。
輝達這項創新,不僅為開源架構RISC-V開啟進入資料中心與AI市場的大門,也讓輝達同步掌握x86、安謀、RISC-V等三大晶片架構陣營大商機。
陸媒指出,過去x86與安謀架構之所以在AI與HPC領域居於主導地位,就是因為與CUDA架構高度整合。RISC-V雖然有開源與可擴展性的優勢,但因為缺乏CUDA等支援,過往其實較難以躍居主流應用。隨著RISC-V搭配CUDA,有望彌補過去當地市場上AI訓練與推理基礎設施的缺口。
有了輝達這個AI大咖助陣,業界人士提到,可將前述動作視為輝達對RISC-V生態系的認可與背書,有助於壯大RISC-V生態系。
業界也認為,未來以RISC-V指令集設計的中低階GPU,將有機會整合進輝達的CUDA生態系統,這將可鼓勵業界採用RISC-V處理器或指令集來設計圖形處理系統,帶動更多創新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