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500億無人機採購案來了 雷虎、中光電、漢翔等迎商機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7/24 第614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500億無人機採購案來了 雷虎、中光電、漢翔等迎商機
記者宋健生、李珣瑛、黃淑惠/綜合經濟日報

國防部宣布,將啟動近5萬架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業界直呼,這是「台灣歷來最大無人機採購案」,總金額上看500億元,預料將優先採用國產品,雷虎(8033)、中光電、漢翔、長榮航太、經緯航太等無人機指標廠迎來史上最大商機。

雷虎、中光電、漢翔、長榮航太、經緯航太等台廠都對這次標案躍躍欲試,強調「準備好了」。受相關消息激勵,無人機族群昨(23)日走勢強勁,雷虎攻上漲停價68.4元收市,中光電、漢翔、長榮航太也都勁揚逾3%。

國防部軍備局公告最新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招標需求,未來兩年將採購近5萬架無人機,預定下周二(29日)舉行徵商說明會。業界初估,整體採購金額可能達四、五百億元。

據了解,軍備局這次共開出五款無人機對外徵求案,徵集國內廠商提供符合需求的機型以供評選,這五款無人機應為軍用商規型,預計交付時間規劃於2026年、2027年要籌獲完畢。

業界評估,這五款無人機中,甲、乙式兩款為多軸旋翼垂直起降,應為一次性的自殺型攻擊機(FPV),根據滯空時間及酬載重量估算,甲型無人機每架價格約在新台幣10萬元上下,乙型無人機至少要100萬元。

另外,丙式及丁式為定翼型無人機,採彈性方式啟動,應該也是屬於一次性自殺型攻擊機,由於導控距離、影像及傳輸距離較遠,每架價格至少要300萬元。

至於戊式為垂直起降定翼型無人機,導控距離達100公里以上,且滿載飛行及滯空時間達2.5小時以上,應屬偵查型無人機,預估每架價格都要上千萬元。

業界對這次標案都相當有興趣。雷虎強調,該公司已做好所有準備,相關無人機都有研發生產,「此次軍備局提出無人機對外徵求案,雷虎不會缺席,也會提供政府相關規格建議」。

中光電集團也是這次「台灣歷來最大無人機採購案」的潛在大贏家,主因旗下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公司入列去年8月底國防部公布獲選製造軍用級無人機的民間廠商名單。

中光電集團在海內外無人機市場已有多項實績。中光電表示,2024年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的無人機產品營收不到1億元,若政府標案如期出貨,今年營收將大幅成長至超過10億元,並且可望由虧轉盈。

 
消費信心續衰退 6月零售業營業額連3黑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消費信心持續衰退。經濟部昨發布六月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零售業營業額三千九百億元,雖創歷年同月次高,但年減百分之二點九,連續三個月負成長。此外,汽機車批發業營業額衰退百分之十八點七、汽機車零售業衰退幅度也達百分之十七點三,進口車延後交車是共同原因,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說,消費信心恢復與否,是未來汽機車銷售業績關鍵。

經濟部指出,六月批發業營業額為一兆九○二億元,年成長百分之三;零售業營業額三千九百億元,年減百分之二點九;餐飲業營業額八五三億元,年減百分之二。

針對零售業年增率連續三個月負成長,黃偉傑指出,之前股匯市波動導致消費信心轉偏保守,對零售業造成較大影響,尤其是消費性的資本財,像是家電、居家裝潢、汽車等消費金額較高的部分,會被延後消費,統計處觀察到高單價產品的消費信心受到衝擊,不過,精品銷售動能衰退則與國人出國買精品有關。

黃偉傑表示,須待不確定的關稅因素消除,消費信心才有可能回升。此外,台美關稅談判還沒有結果,進口商與消費者都在關注台灣是否調降美國進口車關稅,導致汽車買氣停滯,六月汽機車批發業衰退百分之十八點七、汽機車零售業衰退百分之十七點三,反映買氣陷入觀望。

 
亞銀經濟預測 台灣唯一上修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亞洲開發銀行23日幾乎全面下修亞洲各地區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反映美國關稅升高和地緣風險加劇。而在主要國家中,台灣是唯一成長率預測獲上修的經濟體,調升0.2個百分點,從4月預估的3.3%調高為3.5%,2026年則維持在3%。

亞銀解釋:「人工智慧(AI)產品需求格外強勁,帶動台灣首季出口成長,預料這波動能將延續到第4季,儘管下半年提前出貨的效應減弱,且關稅風險仍在。」亞銀也提醒,新台幣升值恐怕對出口商構成壓力,而壽險業者手中的美元資產價值已縮水。

亞銀調降今年整體東亞的經濟成長率預測至4.3%,低於4月預期的4.4%,南韓成長率預測幾乎腰斬(由1.5%降為0.8%),東南亞的經濟成長率也從4.7%下修至4.2%,中國大陸則維持不變於4.7%。

報告指出,這次下修主要是因為「美國關稅高於預期,加上貿易不確定性升高,恐怕進一步壓抑區域成長前景」。分析師也提醒,若中東局勢再度升溫,或大陸房市進一步疲弱,都可能連帶拖累整個區域的經濟表現。

亞銀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說:「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我們看到製造業持續下滑,企業信心流失,正是這種持續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衝擊效應。」

同時,亞銀也調降了亞洲今年的通膨預估,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印度和東南亞多數國家,近期消費者物價漲幅都較先前預期低。台灣今年通膨率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至1.8%,明年通膨率預估也從1.8%降為1.5%。

 
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 同期最佳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3)日表示,受惠於AI需求強勁,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12.11,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0.03%,為連16月正成長。今年第2季製造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單季新高,年增22.84%,為連六季正成長,也創近16年來單季最大增幅。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6月製造業增產20.03%,低於原先預期,主要是廠商先前已反映,6月是新舊產品交替期,因此預測6月生產較5月低,惟減幅高於預期;不過6月製造業生產增產二成仍是表現優異,預期AI商機下半年仍會持續。經濟部預期,7月製造業生產年增19.5%至23.7%。

美日達成關稅協議,日本對等關稅將降到15%,外界關切是否會衝擊到機械設備出口美國?黃偉傑表示,因美對我國關稅稅率未出爐,對我產業衝擊無法評估。

他表示,關稅是相對性,且會因供應鏈上下游而有利有弊,像台灣很多廠商是日本上游零組件供應商,就有可能跟著受惠,這須視產業供應鏈位置而定。

經濟部昨發布6月工業生產指數111.48,年增18.65%,製造業生產指數112.11,年增20.03%,雙創歷年同月新高,皆呈連16月正成長。黃偉傑表示,製造業生產表現亮眼,主因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應用需求強勁,挹注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增,惟部分傳統產業因市場需求動能不佳而續呈減產,抵銷部分增幅。

 
唯一上調台灣 亞銀下修亞洲國家成長預測
編譯劉忠勇、記者江睿智/綜合報導聯合報

亞洲開發銀行(ADB)昨天發布最新的亞洲各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受美國高關稅與貿易不確定性升高影響,亞銀幾乎全面下修亞洲各地區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而在主要國家中,台灣是唯一上調的經濟體,主因為AI需求帶動出口成長。

亞銀調降今年整體東亞的經濟成長率預測至百分之四點三,低於四月預期的百分之四點四。南韓經濟成長率預測從百分之一點五降為百分之○點八,幾乎呈現腰斬;東南亞的經濟成長率也從百分之四點七下修至百分之四點二;中國大陸則維持百分之四點七的預測值。

報告指出,這次下修主要是因為「美國關稅高於預期,加上貿易不確定性升高,恐怕進一步壓抑區域成長前景」。分析師也提醒,若中東局勢再度升溫,或大陸房市進一步疲弱,都可能連帶拖累整個區域的經濟表現。

亞銀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說:「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我們看到製造業持續下滑,企業信心流失,正是這種持續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衝擊效應。」

相形之下,亞銀則調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點二個百分點,從四月預估的百分之三點三調高為百分之三點五,二○二六年則維持在百分之三。

亞銀指出,「人工智慧(AI)產品需求格外強勁,帶動台灣首季出口成長,預料這波動能將延續到第四季,儘管下半年提前出貨的效應減弱,關稅風險仍在。」亞銀也提醒,台幣升值恐怕對出口商構成壓力,而壽險業者手中的美元資產價值已縮水。

而經濟部昨天公布的數據也反映出口熱。經濟部指出,六月工業生產指數一一一點四八、年增百分之十八點六五,製造業生產指數一一二點一一、年增百分之二十點○三,雙雙創歷年同月新高,皆呈現連續十六個月正成長。

至於第二季製造業生產指數一一四點二二,年增百分之廿二點八四,創歷年單季新高,為連續第六季正成長,增幅更創二○一○年第三季以來、近十六年最大增幅。今年上半年製造業指數一○六點三二,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百分之十七點七七,若以半年為區間計算,為連續第三個半年正成長,增幅也是近四年最大。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製造業生產表現亮眼,主因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應用需求強勁,挹注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增,但部分傳統產業因市場需求動能不佳而續呈減產,抵銷部分增幅。

亞銀也調降亞洲今年通膨預估,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印度和東南亞多數國家,近期消費者物價漲幅都較預期低。台灣通膨率預測下調○點二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一點八,明年預估也從百分之一點八降為百分之一點五。

 
國際財經要聞
關鍵轉折/美讓步汽車關稅 日擴大採購美國米、百架波音飛機 提出創新融資安排
編譯簡國帆、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先前持續卡關,兩國對汽車與汽車零組件關稅與農產品進口等關鍵議題爭執不下,美國總統川普最後些許讓步,承諾在汽車關稅給予日本「優惠」待遇,並且不會更動日本的稻米進口配額,還承諾其他產業關稅實施時,不會給日本更差待遇,成為日本態度轉折關鍵。

日本為何能將關稅稅率降至百分之十五?美國財長貝森特透露箇中關鍵,因為日方提出了創新融資安排,但未言明歐盟是否能爭取到相同待遇。

在川普四月二日公布「解放日」關稅後,日本成為首批和美國啟動談判的國家之一,幾個月來不斷放出願意大方讓利的風聲,包括願意採購美國農產品、討論設立數千億美元投資美國基金構想等,但對汽車和農產品底線卻有所堅持。

汽車業是日本經濟基石,因此美國對進口汽車與汽車零組件開徵百分之廿五關稅衝擊重大,日本一直希望能豁免汽車關稅。農業團體是日本龐大的政治利益團體,聲勢強大,日本難以輕言開放農產品市場。

川普廿二日親自和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協商,帶來重大突破。彭博社報導,川普承諾百分之十五的對等關稅稅率也適用汽車與汽車零組件。日方官員說,這百分之十五汽車關稅為現行的百分之廿五關稅砍半為百分之十二點五,加上原有的百分之二點五關稅。

作為回報,日本將接受美製車輛安全標準,不再設立額外要求。日本也向美方取得保證,在其他產業關稅實施時,待遇不會比其他國家差。

同時,日本不會調降農產品關稅,並維持現行七十七萬公噸稻米免關稅進口配額不變,但承諾提高美國稻米採購占比到百分之七十五,另同意購買一百架波音飛機、八十億美元的農業和其他產品,並提高向美企採購的國防支出到一百七十億美元。但赤澤亮正說,這項協議不涉及國防支出,暗示雙方還要消弭諸多歧見。

美日協議核心為五千五百億美元投資承諾,美方透露,這筆投資主要投資美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一開始美日官員討論的規模約四千億美元,但川普在協商時要求提高到五千五百億美元,百分之九十獲利返還美方,日本同意。

 
日本輸美汽車關稅降至15% 美車廠反彈憂失競爭力
舊金山23日專電中央社

美日經過談判後,美國對日本輸美汽車和相關產品的關稅降至15%,激勵汽車類股。美系汽車製造商今天卻痛批這是「糟糕的協議」,因為美國車廠之後將比競爭對手負擔更高的鋼鋁和零件成本,處於不利地位。

美國汽車類股今天受到美日新的貿易協議激勵上漲,代表3大車廠的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American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卻警告這項協議不利美國車廠和工人。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昨天宣布美日達成新的協議,並形容這是一項勝利。

根據協議,日本輸美汽車將被課15%的關稅,比原定自8月1日起實施的25%關稅要低。此外,白宮表示,日本將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

3大車廠包括通用(GM)、福特(Ford)及吉普(Jeep)母公司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其中通用和福特總部都在密西根州,於去年總統大選中支持川普。

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主席布朗特(Matt Blunt)批評這是一項糟糕的協議,因為日本銷至美國的汽車幾乎不含美國零件,卻能享有較低的關稅待遇;相較之下,美國車廠還必須承受高達50%的鋼鐵和鋁進口關稅,及25%的特定汽車零件進口關稅。

美國媒體財富雜誌(FORTUNE)分析,美國車廠的反彈,凸顯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政策執行的不易之處,政策如果讓車廠或工人蒙受損失,恐進而影響選情。

白宮表示,新協議將移除目前阻礙美國汽車在日本銷售的法規,簡化出口流程,這將讓底特律製造的車輛能夠直接運到日本,並隨時準備好在日本市場上銷售。

布朗特卻質疑,包括美國、歐洲和韓國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在日本市場僅有6%的市占率,川普政府稱的「開放市場」是否足以讓美國汽車在日本市場取得成功是個問號。

布朗特說,「這(日本)是一個很難攻破的市場」。

汽車資料分析平台iSeeCars資深分析師布勞爾(KarlBrauer)表示,這項協議一旦生效,就會讓日本車廠短期內在營運成本上具有優勢,不只相較於其他外國車廠,甚至比一些美國本土品牌還便宜;美國車廠如果在海外生產、使用很多外國零件,其實也會受到更高關稅的影響。

布勞爾也認為,接下來值得觀察的是,是否會有其他國家陸續跟進,選擇與美國妥協,不再執著於個別關稅的高低,而是著眼於與美國建立長期穩定的貿易關係。

 
比照日本架構 歐盟和美國接近就15%關稅達成協議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和美國接近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比照日本架構,對大多數自歐盟進口貨品設下15%的關稅。

多位外交官透露,歐盟成員國可能準備接受這個稅率,歐盟官員也爭取涵蓋汽車在內產業。其中一位外交官說,若鋼鋁的進口量超過特定配額,將面臨高達50%的更高關稅。

外交官也提醒,雖然歐盟談判代表對達成協議抱持樂觀態度,但他們也很清楚,最終還需要美國總統川普拍板,而川普最後決定難以預料。美國一位官員則說,談判仍在進行中,短期內不一定會公布協議。

歐盟外交官坦言:「日本的協議已經擺明這些條件就是敲竹槓。多數成員國雖然很不甘願,但可能還是會吞下這項協議。」

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雙方會豁免部分產品的關稅,包括飛機、酒類和醫療設備等。

金融時報報導,歐盟方面的理解是,15%的最低關稅已經把目前的關稅算進去了,算是維持現狀。而以目前27.5%的汽車關稅來說,屆時稅率將下調至15%。

川普今年援引國安法,對汽車和零組件加徵個別產業關稅。歐盟官員則積極爭取讓歐洲車廠排除在這些關稅之外。

若屆時雙方未達成協議,川普落實將關稅調高至30%的威脅,歐盟將祭出反制措施。

討論中的15%基準關稅,包含目前歐盟和美國之間平均為4.8%的最惠國稅率,等於在現行水準上再加約10%。知情人士表示,歐盟希望這項稅率也適用於藥品和半導體等產業。

 
貝森特:美中關稅休兵期限 可能再延90天
編譯高詣軒/即時報導聯合報
法新社23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當天向彭博電視說,美國和中國大陸恢復互課較高關稅的期限,可能從8月12日再往後延90天。

貝森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預料28至29日在瑞典會晤。貝森特說,即將舉行的會談很可能從稀土、出口管制等問題,進一步觸及「更廣大的討論」。

被問到8月12日的關稅休兵期限,貝森特對延長期限態度開放,「我想我們可以往後延,可能以90天增加」。他說,雙方都已緩和局勢,認為美中可進入非常好的定期會晤節奏。

貝森特也說,預期美中即將談到中國購買俄羅斯、伊朗石油和安全議題,雙方也將討論「採購協議」,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被問到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潛在會晤,貝森特對此僅說,不預期在9月前有任何事發生。

 
「日美已達協議」 石破茂駁辭職傳聞
編譯盧思綸、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首相石破茂廿三日下午與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副總裁菅義偉及前首相岸田文雄會談,會後石破在該黨總部受訪時,否認外傳他將辭職的消息,重申他有意續任,理由是為了加速處理當前政策課題,不能讓國政空轉。

日本每日新聞廿三日稍早報導,石破已向身邊人士表示,將依據自民黨預計八月底公布的參議院選舉總結,在同月底前宣布辭職;該報導還說,石破會在與麻生等前首相的會談討論去留。另據共同社廿三日報導,幾名國會議員說,廿日參院敗選後石破請辭已被視定局,他將在八月下旬對去留做決斷。

但日本放送協會(NHK)和富士新聞網報導,石破在前述會談後強調,「關於我的去留,會議中完全沒討論。儘管部分媒體報導此事,但我從未做過那樣的發言」。

石破說,日美已達成協議,但日本對美出口品項超過四千項,對所涉及的企業是極重大問題;要確保協議內容確實執行,妥善回應非常關鍵。他說,負責談判的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廿四日返國後,將聽取赤澤的報告。

據悉石破在會中說明決定續任的真正理由,並表示八月將由黨內對參院選舉失利的原因進行檢討,他並與三位前首相就未來政權運營方向交換意見。

但自民黨在參院選舉落敗後,黨內已有多名中堅、年輕議員與地方黨部紛紛要求石破辭職或撤換黨高層。共同社報導,自民黨青年局廿三日與地方組織(黨部)青年局幹部等人召開全國線上會議;鑑於參院選舉大敗,與會者相繼要求石破立即下台,還要求更換領導層陣容。

 
要聞
馬斯克AI大募資 帶旺台廠 旗下xAI一個月內接連發動6,500億元籌資
記者林薏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衝刺AI布局,旗下AI新創公司xAI甫於7月初籌得百億美元(近新台幣3,000億元)銀彈,傳出又要發動規模更大的120億美元(逾新台幣3,500億元)募資,展現在與Open AI等勁敵的AI模型爭霸戰中取得領先企圖心。

xAI持續籌措銀彈,不到一個月內接連發動總金額高達220億美元(約新台幣6,500億元)的大型募資,在AI賽局中加大衝刺力道,積極推進打造第二座超大型資料中心Colossus的腳步,將砸重金大買輝達AI晶片,擴大採購AI伺服器,法人看好,鴻海(2317)、英業達、緯創及神達等協力廠,營運熱轉。

馬斯克22日在社群媒體平台X上發文表示,xAI的目標是五年內部署相當於5,000萬顆輝達H100 GPU的運算能力。目前H100主要用於訓練AI及讓聊天機器人運作。

馬斯克也在另一則發文中表示,xAI位於田納西州孟菲斯的Colossus超級電腦GPU搭載量已增加至23萬顆,其中包括3萬顆輝達GB200晶片。xAI目前正在打造第二座Colossus,該資料中心將容納55萬顆由GB200晶片與更先進的GB300晶片組成的GPU。

為滿足大規模AI算力建設的龐大資金需求,據知情人士透露,xAI與私募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合作洽談融資計畫,預計將向私募市場募集資金,用於採購大量的輝達高階AI晶片,再租賃給xAI使用,支撐Colossus建設計畫,以減緩xAI前期資金壓力。

xAI首座資料中心Colossus位於孟菲斯,僅花122天就完工,初期搭載10萬顆輝達GPU,之後又在92天內擴增至20萬顆。馬斯克先前曾設下最終部署100萬顆AI晶片的目標,以因應旗下Grok聊天機器人的AI運算需求。

由於戴爾為xAI重要合作夥伴,為其AI伺服器機櫃主力供應商,緯創則獨家供應戴爾AI伺服器主機板(L6),也為戴爾進行系統組裝。隨著xAI大力衝刺AI基礎建設,將點燃AI伺服器建置引擎,緯創在戴爾AI伺服器供應鏈坐擁最大占比,營運率先受惠,鴻海、英業達及神達也將雨露均霑。

鴻海手握四大CSP的AI伺服器訂單,以及三大CSP的ASIC伺服器訂單。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目前AI伺服器訂單滿手,今年AI伺服器業績將一季比一季好,可望突破兆元。

緯創總經理林建勳先前也表示,AI伺服器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5月,至少未來一年訂單動能都很強勁。

 
黃仁勳端新菜 供應鏈樂透 打破x86、安謀寡占態勢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輝達創新再邁步,其關鍵的統一計算架構(CUDA)將破天荒支援RISC-V指令集架構處理器,打破過往x86和安謀(Arm)架構在AI與高速運算(HPC)寡占態勢,讓RISC-V架構開始進資料中心與AI市場,催動全球AI產業更蓬勃發展。

輝達已是RISC-V國際聯盟的董事會成員,如今更進一步相挺導入AI與HPC領域,為RISC-V架構帶來更大商機。

台廠中,聯發科轉投資晶心科為RISC-V架構指標大廠,受惠最大,也讓台灣在全球AI產業再添新勢力。

晶心科董事長林志明對輝達相關新策略正面看待,強調「這對於RISC-V社群與晶心科而言都是好消息。」林志明強調,今年持續看好包括AI、車用、應用處理器及安全監控等「3A1S」應用的動能。

大型雲端服務供應業者(CSP)Meta是晶心科(6533)的大客戶之一,Meta曾對外揭露,其第一代自製MTIA加速器就是採用晶心科RISC-V架構IP。

CUDA是輝達獨創的運算平台和程式設計模型,用以充分利用GPU的高度平行運算能力,加速各種複雜的運算任務,讓開發者能將AI訓練、深度學習、量子模擬等繁重運算集中交由GPU處理,不僅提升速度,也降低記憶體耗損,還提供零門檻開發工具,加速AI普及。

利用CUDA技術,原本需要花費數天才能完成的運算任務,現在只需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即可完成。業界直言,CUDA的成功,正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堅持「軟硬整合」策略的最佳例證,也是輝達成為市值超越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的關鍵之一。

過往輝達CUDA主要支援x86與安謀架構指令集架構處理器。陸媒報導,輝達硬體工程副總裁Frans Sijstermans於 2025年中國RISC-V高峰會宣布,輝達CUDA軟體平台將支援RISC-V指令集架構處理器。

輝達這項創新,不僅為開源架構RISC-V開啟進入資料中心與AI市場的大門,也讓輝達同步掌握x86、安謀、RISC-V等三大晶片架構陣營大商機。

陸媒指出,過去x86與安謀架構之所以在AI與HPC領域居於主導地位,就是因為與CUDA架構高度整合。RISC-V雖然有開源與可擴展性的優勢,但因為缺乏CUDA等支援,過往其實較難以躍居主流應用。隨著RISC-V搭配CUDA,有望彌補過去當地市場上AI訓練與推理基礎設施的缺口。

有了輝達這個AI大咖助陣,業界人士提到,可將前述動作視為輝達對RISC-V生態系的認可與背書,有助於壯大RISC-V生態系。

業界也認為,未來以RISC-V指令集設計的中低階GPU,將有機會整合進輝達的CUDA生態系統,這將可鼓勵業界採用RISC-V處理器或指令集來設計圖形處理系統,帶動更多創新應用。

 
全球搶料大潮 航商受惠 運價向上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世紀工程高達5兆元投資的「雅下工程」啟動,再加上美國對等關稅底定,兩大利基掀起全球搶料大潮,其中,負責原物料運輸的散裝船搶艙大戰才剛開始,牽動下半年運價向上,國內航商將受惠。

散裝運價指數近日不斷攀升,國內經營中大型船慧洋-KY(2637)、裕民、中航及新興業績將開始受惠,以中小型船為主四維航、台航及正德等也跟著雨露均霑。

散裝船運價近日走高,原物料運輸主力的海岬型船舶指數(BCI)昨日持續大漲,收3,339點,大漲278點,單日漲幅達9.08%。

由於BCI大漲也牽動代表散裝船指數的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向上,昨收2,120點,上漲85點,單日漲幅也達到4.18%。

在全球搶奪原物料大戰的預期下,全球散裝船的交易由清淡轉熱絡,運價已經連續大漲,以目前市場交易概況,再加上散裝船新船供應量不足,還有許多老舊船舶必須退出市場的壓力,散裝船下半年營運跟著看俏。

法人分析,不只是中國大陸的需求加入,未來還有一直未能停戰的俄烏戰爭停戰需求,未來如果停戰,因為戰爭期間拉長,烏克蘭重建對於原物料的需求龐大,散裝船業者增加和平商機,初期需求量會集中在承載貨物種類多元中、小型散裝船,船舶有裝卸機械散裝船更搶手,慧洋-KY、四維航、台航及正德都有不少這類船舶。

國內的散裝船的慧洋-KY、裕民也同步表示,散裝船長期處於供、需失衡,現有散裝船舶推估超過15-20年船齡船舶約25%,在全球新海洋環保政策下,這類老舊船舶已不符合法規要求,將逐漸退出市場,散裝運力將會愈來愈緊繃。

 
德儀財測蒙塵 車用拉警報 台積電、世界也保守看待
編譯黃淑玲、記者尹慧中、鐘惠玲/經濟日報

德州儀器(TI)因本季財測差強人意,引發市場擔憂川普關稅帶來的需求激增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德儀股價在美股23日早盤應聲重挫近12%。

在車用龍頭德儀財報暗示川普關稅急單消退,車用還未看見復甦跡象之際,先前台廠包含台積電(2330)、世界在法說會上也多保守看相關車用復甦跡象。

台積電今年7月法說會對車用未多加著墨,主要聚焦AI成長,不過先前曾在2024年因車用半導體市場復甦比預期緩慢而下修全球半導體展望。世界先進前一次法說會上也提到,今年下半年能見度仍不高,但仍期待無關稅因素下期待下半年成長,後續關稅影響需持續觀察。

德儀在美股22日盤後公布,本季營收預估將介於44.5億美元至48億美元之間,彭博資訊訪調分析師的平均預期為45.7億美元,其中部分預測可達48億美元;德儀預估本季每股盈餘約1.48美元,略低於分析師平均預估。

在財報說明會中,德儀高階主管未能減輕分析師疑慮,展望前景時語調悲觀,以致盤後股價大跌。

截至22日收盤,德儀今年來股價上漲了15%,受益於半導體相關股票的普遍上漲。

德儀上季營收44.5億美元,每股純益1.41美元,均優於分析師預估的營收43.6億美元、每股純益1.35美元。

德儀上季營收雖成長16%,但分析師擔心,關稅與貿易爭端是否會打擊尚處於早期階段的銷售復甦。

德儀執行長伊蘭則是提到,車用晶片的市場「尚未復甦」。他也點出上季中國大陸市場營收激增32%,成長「略顯過熱」,因此對本季的展望持更謹慎態度。

德儀是類比IC大廠,也是美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產品線廣泛。包括蘋果、福特、輝達,以及SpaceX等,都是德儀的重要客戶。

以本季財測的中位數來看,德儀營收年增率為11%,成長速度較上季放緩。不過利薩爾迪表示,公司仍有信心,全年營收最終能超越其先前的200億美元高點。然而,美中科技對抗未止,加上川普政府加徵關稅,也令市場擔憂價格上漲與需求放緩。

 
壽險業六張百億神單發光 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倍增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壽險業今年前六月誕生了六張「百億神單」,對比去年同期僅有三張銷售突破百億元的保單,今年表現更為亮眼;業者指出,這六張「百億神單」分別是:國泰人壽「萬美利」、國泰人壽的「月月泰利」、安聯人壽「吉利發發」、南山人壽「鑫富雙享2」、新光人壽「美傳家」及富邦人壽「美富紅運」,這六張「神單」合計售出約1,000億元。

壽險業者資料顯示,今年前六月,市場上共有六張保單銷售金額突破百億元,國泰人壽「萬美利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前六月銷售金額突破270億元,為目前市場上唯一銷售突破200億元的保單。國泰人壽「月月泰利台外幣變額年金保險」,前六月銷售額超過180億元。

據了解,安聯人壽「吉利發發變額萬能壽險」在今年前五月銷售額達到160億元;南山人壽「鑫富雙享2台外幣變額年金」,前五月銷售金額也超過130億元。

緊追在後的是新光人壽「美傳家外幣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前六月新契約保費突破120億元;富邦人壽「美富紅運外幣分紅終身壽險」在前六月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也是唯一銷售金額破百億元的分紅保單。

業者指出,這六張百億神單利變、投資、分紅都有,分布較為平均,在利變型方面,美國聯準會仍維持較高的基準利率,使美元計價保單的宣告利率相較新台幣計價保單仍具吸引力,持續吸引追求利率保障及中長期資產配置的投資人。投資型部分,前六月新契約保費2,026.6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4.8%,顯示仍具有吸引力,加上壽險公司積極與銀行通路合作,帶動投資型保險銷售。

回顧去年全年,八家壽險公司誕生11張「百億神單」,寫三年來新高紀錄,其中銷售冠軍為安聯人壽的「吉利發發」變額萬能壽險,全年售出超過370億元,另有五張銷售金額超過200億元,分別為國泰人壽「月月泰利」、「萬美利」以及「鑫超月得益」、南山人壽「鑫富雙享2」及富邦人壽「美富紅運」。此外,包括安達人壽、法國巴黎人壽、新光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也各擁一張百億神單。根據各公司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八家壽險業者的11張「百億神單」,合計賣出逾2,300億元。

 
公告地價前已重劃 土地移轉不能減稅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中市稅務局提醒,若土地為「重劃後第一次移轉」,在符合條件下可適用土增稅減徵40%的優惠,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項稅負減免僅適用於「完成第一次規定地價後才辦理重劃」的土地,若是在首次規定地價前即完成重劃,即使是第一次移轉,也無法享減稅。

據《土地稅法》規定,土地經重劃後初次移轉,因土地價值提升多半來自重劃本身效益,可減徵土增稅40%,但條件是該筆土地必須在政府首次辦理公告規定地價後才完成重劃。

舉例來說,小林(化名)持有一筆位於台中市大雅區土地,該地於1970年1月完成市地重劃,而所在地區的第一次規定地價是在1977年10月公告。由於這筆土地是在政府首次公告地價之前就已完成重劃,因此即便如今為重劃後第一次移轉,也不符合減徵土增稅條件。

 
財部:大陸產製進口啤酒 展開回溯課徵反傾銷稅調查
台北23日電中央社
財政部今天公告,台灣釀酒商協會申請對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啤酒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案,自即日起進行回溯課徵反傾銷稅的調查,調查結果預計第4季出爐,若最終確定回溯課徵,可回溯自4月4日課徵。

台灣釀酒商協會認為,近年中國產製的啤酒持續以低價出口至台灣,其中不乏於中國設廠的世界啤酒品牌,導致國內啤酒產業遭受損害,因此向財政部申請,對自中國產製進口啤酒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財政部已宣布,7月3日起課臨時反傾銷稅。

多位民進黨立委6月下旬舉行記者會表示,中國啤酒大量低價傾銷,影響台灣啤酒產業,政府若確認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應回溯課徵。

財政部今天公告,自即日起進行回溯課徵反傾銷稅的調查。

財政部表示,申請人於今年6月27日來函主張申請書所載涉案貨物的傾銷差率為59.93%,顯示台灣進口商明知,或可得而知國外出口商正進行可能造成損害的傾銷,若有短時間內大量進口情事,恐破壞反傾銷稅救濟效果,依實施辦法規定,申請對開始臨時課徵反傾銷稅之日前90日內進口的涉案貨物,課徵反傾銷稅。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雅下工程5兆元大投資案帶來紅利 全球搶料 台鏈五產業進補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世紀工程「雅下工程」5兆元大投資將動起來,加上川普關稅逐步底定,製造業可望重新熱轉,全球原物料爭奪戰一觸即發,包括鋼鐵、塑膠、水泥、玻璃乃至於散裝運輸都在爭奪之列,這五大產業鏈都將同步受惠。

產業人士說,上述兩大利基將牽動全球原物料需求暴升,預期將催動原物料行情持續發威,包括玻璃、鋼鐵(金屬)、塑化甚至水泥的需求都將逐步轉強,將使相關產業鏈下半年先迎接一波「搶料紅利」。

在此利基下,昨(23)日台股玻陶、鋼鐵、塑化、水泥等類股指數走高,其中,玻陶指數漲逾8%,塑膠指數漲逾5%,鋼鐵指數漲逾3%,成為推升台股的重要動能。台廠指標相關龍頭股包括中鋼、台塑集團、台玻、水泥雙雄等下半年營運持穩向上。

在搶料的預期下,近兩周中國玻璃期貨價格大漲,從7月7日每噸人民幣1,019元最高漲至22日1,249元、大漲22.57%。法人表示,大陸啟動雅魯藏布江下游建造大型水壩水電工程,預算約高達1.2兆人民幣,約新台幣5.4兆元,龐大基礎工程建設不僅將拉動內需,未來便宜電價又將讓企業成本下降,再推動大陸內需轉強,這也是近期玻璃、純鹼、苯等相關原物料大漲的原因。

鋼鐵方面,中鋼專家指出,國際鐵礦價格強力反彈,每公噸站上105美元,單日強彈1.4%、近一周來大漲6.2%,一個月來漲勢達12.3%。鐵礦積極表態,大陸鋼鐵期貨與現貨連續多日上漲,後市動能強。尤其雅下工程逾5兆元的大投資,將帶動相當程度的用鋼需求,為鋼市舖陳題材空間。

至於水泥領域,國內西進水泥業表示,水泥業屬於地域性非常強的行業,中國大陸啟動大型基礎建設,需觀察位置在那裡,不過隨著全中國水泥供需市場逐漸穩定,預期將對水泥價格起到一定穩定作用。

此外,大陸水泥產業近日傳出新政策,將嚴格控管產能,採產能申報制,另將逐步落實碳排管理。市場預期,台泥、亞泥及信大水泥等西進水泥廠,因在台灣已實施減碳多時,加上大陸各水泥廠產能控制得宜,預期有利大陸市場競爭優勢,獲利將逐漸回穩、增加。

塑化方面,由於全球大搶料,雖然今年上半年受台幣升值與全球產能過剩影響,台塑四寶累計稅後虧損逾250億元,但近日接連填息達陣,昨日帶動塑膠族群士氣大振,拉抬塑膠類指盤中大漲約5.7%。(記者林政鋒、陳美玲、謝柏宏、黃淑惠、吳秉鍇)

 
新壽為全台名列前茅大房東 「祖產」一分未賣
記者陳佩嘉/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談到新光金(2888)創辦人吳東進這一路走來,最大的委屈,應該是新光營運下滑後,遭外界指控「賣祖產」救新光的負面形象。

吳東進身邊親友人表示,吳東進在1986年父親吳火獅倒下後,接手新光集團以來,從未賣過一分祖產,所謂祖產,包括起家厝南東大樓、建國北路新光產險大樓、永樂町新光人壽纖維大樓,都是吳火獅手中留下的,目前都安在,其中南東大樓的都更,增值利益高達50億元。

吳東進接掌家族事業後,早期買進相當多的大樓、土地,在公司有需要時進行處分,剩下沒賣出的部分,創造了430億元不動產增值利益,交給新光人壽,為人壽事業打下堅實基礎,連近期被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相中的北士科T17及T18地上權,也是在市場便宜的時候入手。

對於外界指稱,吳東進賣敦南誠品大樓祖產,實際上新光是在以36.2億元買進敦南誠品大樓後,28年後才以REITs方式出售,這28年包括每年2億元租金及170餘億的處分利益,賺進逾200億元。

至於聯勤、南山人壽大樓、信義計劃區A8及A11的處分,部分是為了資產活化,其餘也都賺進價差,為新光集團創造利益。

細數新光集團旗下的知名不動產標的,包括板橋傑仕堡、板橋大樓、原中華開發大樓、杭北大樓,以及南港轉運站等,都是吳東進早期購入的資產,另外油庫口基地、台中傑仕堡、原中華開發大樓、新竹大樓等,更都是滿租情形,顯見眼光精準。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