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張延廷/中美爭霸──激烈的電磁戰略較勁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8/22 第33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張延廷/中美爭霸──激烈的電磁戰略較勁
張延廷
中國大陸宣稱已研發成功一項電子戰技術,能在敵方密集干擾下,為己方打造類似「風暴之眼」的「電磁寧靜區」,這種「電磁屏障」可讓戰區內的部隊在癱瘓敵方通訊時,還能保護自己和友軍的訊號不受影響。原理是透過即時操作的無人飛行載具,發射加密調控的射頻干擾訊號。這不僅能讓數據傳輸速率提升,對動輒涵蓋幾十MHz(兆赫)甚至GHz(千兆赫)頻寬的軍用通信功率效能亦可大幅升級。

中共去年在珠海航展推出的先進電子戰裝備,即採用這項「高精度干擾管制」技術。其現役各款長航時、中高空無人機搭載的新型電子戰莢艙,可持續主導像台海這類高密度電子對抗區域的電磁空間,當然也涵蓋美軍常用的幾個通信波段。

反觀美國,諸多衛星新創公司一直試圖獲得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以便將L波段頻譜的一部分用於通信。這個軍民兩用且涵蓋範圍廣大的頻率被歸納為1-2GHz的範圍。美國GPS和其他國際慣用的導航系統均依賴L波段,因它可輕易穿透雲層、霧霾、降雨和植被,美軍和盟軍通用的Link-16資料鏈路也是用L波段。至於一般企業,只要能取得在GPS附近操作頻譜的許可,將可增強5G工業「物聯網」市場的連接性,可見美國廠商在衛星通信技術的布局與戰略,是以「霸占頻寬」為戰略前提。而今中國大陸的二代北斗星鏈系統運行順暢,在價格競爭的前提下或將取代美國的GPS市場,影響擴及起碼整個印太亞洲,這在美國看來比奈米晶片技術更為忌憚。

航太技術快速發展,各式航空器大量利用所運載的儀器,聯結了對地表觀測與通信,無線通信技術也進入太空時代,雷達測量能全天候即時運行,雷達波掃描能迅速提供整個地表資訊,衛星作業能不斷提供地表雷達影像,因此可比對不同時間擷取的影像,計算出地表變形速率,也包括提供巡弋飛彈的航路比對情資,這些都須透過開放軍民通用通信頻段,擴大潛在商業市場。

二○二○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準備通過草案,重新分配無線電頻譜的特定部分用於寬頻通信,藉此排除美國國防部十年來的反對。五角大廈高級官員曾警告,此舉將產生新干擾,還可能破壞對衛星群部署,甚至對GPS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美國空軍的GPS衛星鞏固了軍方在定位、導航和定時方面的資訊優勢。此外,在過去幾十年,五角大廈已在衛星和相關的地面系統上投資數百億美元,不難想像將市場拱手讓人帶來的嚴重影響。

在川普關稅大棒揮向各國之際,美國國防部並未對防中稍有懈怠,要在菲律賓北部離島部署中程飛彈,又在南韓烏山基地編組空軍「超級中隊」,不僅預設從東北亞防核武藉以嚇阻中共軍事擴張的布局,更擺明逼李在明表態對台海情勢一旦升高為武裝衝突時的作為,顯然已在為「反反介入」實質鋪陳,不難看出背後的龐大通信導航頻率市場也是原因之一,以防範對手在「看不見的領域」裡超越美國的既得利益。

在5G時代,對新通信系統架構的建立,都與大城市公共建設密不可分,待中美未來新一代合成孔徑雷達系統的部署會更擴大,預估除將形成衛星市場高度競爭,在世界高端遙感通信技術多極化發展的趨勢下,美國會試圖以既有軍用頻寬優勢,在通信導航市場與中俄放手一搏,我國科研單位必須對此特別關注與應變。(作者為清大教授、空軍前中將副司令)

為什麼你說了"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老外更火大?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對外國客戶說了:"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以為這樣很有禮貌,結果對方卻更不高興,覺得你態度不夠誠懇?這不是英文不好,而是用了不對的「文化語感」。

讓樹變成數據!看AI如何讓人工林說話
傳統森林監測仰賴人工的調查,其成本較高、效率較低,難以做為定期可追蹤性的方式。可澍科技以遙測結合深度學習技術,在雲端計算上,開發「人工林資產之雲管理服務」,為自然資產管理提供量化、可驗證的數據支持,成為實現自然碳資產透明化與智慧管理的關鍵技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