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塗鴉趣5-1】beat/當我們學了不會畫畫

家庭鮮活報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01 6161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家家有本經 【塗鴉趣5-1】beat/當我們學了不會畫畫

  家家有本經
【塗鴉趣5-1】beat/當我們學了不會畫畫
文□圖╱beat/聯合報
beat帶領學員透過手去「摸」而非以「眼」觀察所畫出的自畫像。圖/beat提供

每個人,天生都會畫畫

「人類會畫畫是天生的,不會畫畫是後來學到的。」

這是我在帶成人畫畫課時的開場白,雖然身為一個插畫家,這種發言可能會被認為有點不知民間疾苦。

「大家小時候有畫畫經驗嗎?」「記得是什麼時候停止畫畫的嗎?」當這樣問同學,答案往往是肯定的,而停止畫畫大多是在小學到進入青春期這段時間。於是我會進一步詢問:「小時候畫畫是怎樣的狀態?」「停止畫畫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觀察學齡前孩子畫的圖,很容易會看到像「馬鈴薯人」般的圖,這些圖是簡單的幾何形,直線、曲線、圓形、三角形所構成的,即使技巧這麼有限,當他們畫起身邊親近的爸媽、兄弟姊妹、朋友……也往往有一定的相似度,甚至有的圖可以一眼就明確辨別誰是誰。

由此可知,技巧並不是畫畫的阻礙,會阻礙我們的是「你沒有天分」、「畫得不夠好」、「畫畫不能當飯吃」之類的評論,也是大部分人停止畫畫的原因,而這樣的阻力,後來的我也沒有倖免。

人生步入中年後,我漸漸有種怎樣都不太對的感覺,腦內聲音很多,成就感也愈來愈不持久,四十歲時我有機會遇見合適的療癒者,於是停下許多向外的追求,從身心學回到源頭,去看看過程發生了什麼事。

療癒的四、五年中,我一邊解鎖自己的卡關,一邊重新體會創造力的「體感」,也因此對「教畫畫」這件事有了不同的視野。

學齡前孩子圖畫的魅力,像不像是其次,重點是那種生命律動直接在畫紙上的展現,這時期的孩子畫圖不是為了獎賞,而是純粹表達自己。同理的,在成人畫之中,有魅力的圖也不一定是畫功了得或畫得很像,但它們往往有共同性是,傳達了自己很確信的感受。

練習的不是手跟筆,而是心與感受

關於畫畫,大部分的人會問要怎樣才能「畫得好」,但很少人會問,怎樣才能畫得快樂?畫畫(表達)是創作最後的一個步驟,在那之前人會先經歷觀察與感受,於是課堂上,我會設計各種不太熟悉的觀察與感受的方式,其中之一是「摸的自畫像」:畫自畫像但不能照鏡子,只能用手代替眼睛,用手去感覺自己的容貌。

由於這不是慣性的畫圖方式,大家會失去平常判斷的基準,但一點一點拼湊起來的肖像往往會很有個性。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眼睛容易引發大腦的分析與評判,在摸的自畫像裡,同學往往頭髮、鬍子都畫得特別好,顴骨、痘痘、油光這些容易因主流審美忽略的元素,反而會在圖上大方展現,甚至有的人還會不自覺畫出「立體派」的肖像,當場證明了畫派並不是高掛天空的抽象概念。也因為相對視覺,我們更信任觸覺,觸覺帶給我們確認自己的感受。

事實是,當我們在感覺自己時,我們就會快樂。

在畫畫中發現新的自己

繪畫是身體與空間共同完成的「動作」,不論是否意識到,當人在畫畫時其實整個身體都參與了這個行為,重心、呼吸、情緒……都會影響筆觸與畫面的質地。很多同學在這樣的課程裡發現不那麼熟悉的自己,分享畫作時會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畫」,其實說的是一種被直覺引導的繪畫狀態。

人不是孤立的創造者,而是在一個更大的空間秩序中與靈感共同舞動的存在。當你放鬆而敏感地與四周同在,靈感就會像自然湧現的水,不是去抓,而是等它從內在空間的深處升起時,在之中遨遊。

「不是天空不夠遼闊,而是我們沒有走入曠野」,對我來說帶領畫畫課,就是引導人走進屬於自己的創造力大草原。

●作者簡介:

beat,退休的貓侍衛,擁有紀實魂的圖文創作者,偶爾畫似顏繪、開非典型的成人畫畫課。

2014年在台南正興街畫出一堆街區吉祥物「正興貓」,2022年《退休的貓侍衛》入圍Openbook好書獎,2025年最新作品《浪費才華的日子》。

|看更多塗鴉趣

【塗鴉趣5-2】黃大頭/喜歡的房子,畫起來(0902上線)

【塗鴉趣5-3】林麗琪/因為自然,愛上畫畫的每一天(0903上線)

【塗鴉趣5-4】毛 奇/畫圖的理解(0904上線)

【塗鴉趣5-5】史蒂芬妮郭/我的畫畫路:老去的爸媽,以及路上的同學們(0905上線)


  訊息公告

如何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
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上班時間常常被各種任務塞滿,如會議、專案、檢查電子郵件、日常例行事務等。此時,若沒有一套有效的優先順序安排方法,很容易被瑣事牽著走,導致重要任務延誤,長期以來會造成壓力高漲,自然工作效率就會受到影響。本文將探討如何在忙碌的環境中,清楚判斷並安排工作的先後順序,提升效率與成果。

從孤立到整合:MCP如何改變AI應用生態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一種開放標準,目的在於為AI模型與外部系統之間的互動提供統一介面。就如同 USB-C 為電子設備提供了通用連接標準,MCP讓各種AI模型、外部工具與資料源能夠「即插即用」,解決過去繁瑣且不一致的整合方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