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慢慢讀,詩】林水福 譯/金子光晴詩三首

聯副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8/27 第856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林水福 譯/金子光晴詩三首
幾米/空氣朋友
【當代散文】鄭麗卿/一窗鳥事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林水福 譯/金子光晴詩三首
林水福/譯/聯合報
日本放浪詩人金子光晴(1895-1975),青年時期曾遊歷歐、亞多國,創作體現反戰、反帝國主義的「反骨精神」,反思近代日本民族主義的狂熱�

▋三月

啊,三月接近了。


金色晴朗的清晨天空,

紅色的樹林作夢、唱歌。

綠樹的季節接近了。


草叢裡鈴蘭搖曳的日子接近了。

空氣被群花的花粉與沒藥樹的氣味嗆到,

具有五感者歌唱又嘆息的時候接近了。

少年沉思的日子接近了。


對我而言值得紀念的三月、優雅的三月。



啊,三月接近了。


小河在淺綠色的嫩草,揮灑像金紗的幻影。

山野因高貴的衣裳更加鮮豔奪目,

村落在川柳、珍珠梅中朦朧浮現。


沿著海岸的波浪,因狂吠而力竭,在薔薇色中安眠,

年輕人眼光投向海濱,遙遠的、散策徘徊的時候接近了。


比黃金更浪費的時刻接近了。

悲哀,在生涯的門扉,

打上美麗的金色圖釘的日子接近了。

夜夜難於入眠的時候接近了。


摘草又繪燈籠,花之祭典時,

一生只有一次的、

奇妙而又熟悉的日子接近了。


這一世的困惑、悲傷、渴求,

一切都是美麗的韻律的時候接近了。


啊,戀愛的三月,虛假的三月。


我等把書籍擱在桌上,

什麼都忘記,陶醉的時候接近了。


▋大浴池

我們大多數人因為生下來了,不得不活著。不得不議論、熱中,又尋找快樂。

啊,人生的經歷只是縮短朝向倦怠的距離。

然而,儘管偶然而又令人不滿意地活著,當截然分明的「死亡」出現,要帶我們回去時,我們立刻變成對溫吞「生命」的固執者。

「溫吞生命」……對安逸極度麻痺的快感。

因此,大浴池的規模宏偉,也是該國頹廢的計量器。龐貝、羅馬、土耳其、俄羅斯,還有中國,我們的溫吞生命史如實地、訴說人性的怠惰與虛弱。

(感覺與情緒的極度消耗……)


美麗的大理石與綠玻璃的浴池,像有色緞子、像輕柔的紗那樣朦朧的世界,透過它巨大的成排圓柱、橘子色的裸體,像作夢一樣睡著。

放縱的身體,彼此依靠,互相傾斜,糾纏交融,又愉悅地延伸,排泄逸樂與疲勞。

這不可思議的海底風景,不久,輕妙的、優雅的曼陀林開始演奏,一個處女的手足,如在千萬條海浪的青絲之間跳舞的大章魚,隨著樂音柔軟伸縮。悲傷、華麗,而又奇怪……

世間的苛責、痛苦也逐漸遲鈍。

……

如果,人生的痛苦加深,尋找優質溫泉的欣求也成正比。其忘卻、離魂,瞬間,讓我們與憂苦分居。

人生的大浴池……我們周圍的大多數人,如何安慰

而活著呢?

藉著遊蕩、菸管、睡懶覺、興奮……



令我興起這無益思緒的夕陽,

讓光彩奪目的河州上火紅的蘆葦沸騰般搖曳起來了。

變黃色混濁的河水從那裡流入,對出血的葉子、根莖投下麻痺的煙靄,官女們淫靡的小腿、奶頭、腳窩、腋下,隱藏著像似搔癢的震音。

身體互相糾纏的她們淡淡的血液,融合成赤紅而透明。

我走過時裸體痙攣。大大小小的螃蟹,

像侏儒那樣,在我腳下朝四面八方逃離。

 我依然在這自然的祕密浴槽旁,

 默想「大浴池的哲理」。


▋二十五歲

鐘擺刻劃在二十五歲的時刻


它刻劃了年輕與祈禱的狂亂時刻。

它攪亂了晴空中以太(註)的波動。


它在池水和青葦之間燦爛移動而去。

虹彩和夢甜蜜攪亂渡水而去。


鐘樓和森林、鐘台如油畫般出現了。


那是二十五歲的萬象風景的凱歌。



我的鏡子裡二十五歲的容顏沉入裡邊。

反映了二十五歲的哄笑、歡喜與熱情。


二十五歲的雙頰燃燒著朱粉。

二十五歲的眸子如月石溫潤。


啊,二十五歲的橡樹林、荊棘之牆、圓頂屋、電線桿,在他背後流轉而逝。

二十五歲的微風和十姊妹的管弦持續著。


空氣、薔薇色的雲

還有那深邃的場所看不見的天界也是二十五歲。


山巔將二十五歲的影子圈住了那麼多希望。

大海在我的面前撕開新鮮的霧。


二十五歲的細雨是憂鬱而芬芳的。

二十五歲的各種小島是朦朧的。


二十五歲的行樂,被淡淡的紫煙圈輕柔圍住。

二十五歲的懶惰睡在金色。



二十五歲的夢啊,二十五歲的夢啊。

是多麼高昂!

二十五歲的愛慾如何炙熱地追尋?

二十五歲的皮膚塗了多麼多的罪之軟膏!


二十五歲的綺羅是多麼華麗!


二十五歲的嗜好是多麼風雅!


譯註:英語aether或譯為光乙太,原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設想的一種物質,為五元素之一。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圖/幾米提供)
空氣朋友。

【當代散文】鄭麗卿/一窗鳥事
鄭麗卿/聯合報
春天,窗邊常有近距離的鳥啼。清晨在鳥的鳴囀中醒來,心情就像鳥聲一樣清新。

原來,有白頭翁在茂密的雪花木枝椏間築了巢。後來風大,常將盆栽吹倒,每每在我澆水時才扶起。不久,鳥聲少了,只留下一個空巢。

風吹不動的是茉莉花盆。帶著這花盆搬了數次家,去年經歷過山陀兒颱風摧殘,僅剩一株孤立。一指粗的主幹,表皮已木質化而顯得斑駁蒼勁。花盆裡除了茉莉,有時會長出青苔,也生長過龍葵和不知名小白花,現在更常招來白頭翁停棲。偶然見到窗台有鳥走跳,離我們這麼近,兩人瞬間屏息並輕手躡腳地靠向窗口,深怕把鳥嚇跑了。

我們多麼希望鳥停留久一點,多看看牠們在枝頭跳盪,或沿著柵格往上踴躍嬉遊,十分活潑生動。白頭翁偶爾轉頭看向我們,就彷彿受到牠們青睞,兩人樂得像有什麼榮耀似地。

咦,我們這是怎麼了,在高興什麼呢?那愉悅似乎喚醒了某種久違的情緒,單純的,有點童稚的、忘我的歡樂。直到鳥飛走,那莫名的快樂也消逝了。

此後,我家退休阿伯耐心將蘋果核、芭樂子或木瓜皮一一切成小粒狀,鋪放在茉莉花盆,方便鳥族啄食。

等窗邊有了鳥叫聲,轉頭看總是白頭翁先來。時而一隻時而成雙,一啄一抬頭忙得不亦樂乎(我主觀以為);時而啣了滿嘴果粒快速飛走,時而鳥爪勾住茉莉的主幹,腳上頭下地啄食,彷彿非得如此不能盡興。有時也邊啄食邊拉屎,我們看來覺得滑稽,牠們倒是自由自在。

不久,白尾八哥也來了。八哥叫聲粗嘎,惡聲惡氣,羽色烏亮,存在感強,吃相粗魯動作大,鳥喙啄一口果粒卻將數粒噴出盆外。等牠吃夠了,明黃色鳥喙往茉莉花主幹上左右涮了涮,拍拍翅膀飛走了。

有時八哥來得早,見到白頭翁還在花盆裡,便把遮雨板踩得踢踏響或停在柵格上兇悍鼓譟,企圖趕走先到者。八哥的體型比較大,白頭翁有時立刻飛去,有時硬起來展開翅膀顫抖著急聲大叫,兩鳥對罵叫陣,架式之強烈值得為牠拍拍手加油。白頭翁一步不讓,八哥沒輒也得等。

到了下午,花盆裡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果粒,更大隻的珠頸斑鳩姍姍來遲,「咕咕──咕」叫幾聲,悠哉悠哉在窗台上踱步,跳上花盆,撿拾所剩不多的果粒。斑鳩身形豐腴,頭部不成比例地小,頸背黑底白點像圍巾的羽毛,時尚又美麗。斑鳩不太怕人,歪頭圓睜著眼睛看人,那帶著橘紅虹膜的眼珠子,像在對我提問,也像閃亮的玻璃珠教人費解。牠不慌不忙地啄食,細嚼慢食,顯得悠閒。

這樣餵食鳥類,好嗎?我想過,會不會好意卻做了壞事?

只見牠們天天飛來,翻騰舞動,應該沒問題吧?有時撲空,白頭翁輕盈上下跳躍,發出短促的兩聲鳴叫,是通知伴侶尚未「放飯」,還是在催問我們今天吃什麼啊?牠叫了又叫,便振翅飛走了。

我感到不解的是,社區花園裡的山櫻樹和桂花樹上有綠繡眼和麻雀棲息,日常啁啾嘰喳之鬧,應該不下百來隻,怎麼不見牠們飛上七樓來?鳥類各自的領域如此壁壘分明嗎?只是嬌小的綠繡眼若遇上野霸的八哥,怕也會遭牠驅離吧。再說,這花盆雖小,也容得下三五隻鳥同在共食,但白頭翁和八哥從不一起,斑鳩也是在一陣熱鬧之後才降臨,獨自優雅慢啄。曾有一對白化八哥來過幾次後來也不見蹤影。

白頭翁總是成雙來到窗前,低頭啄食時常發出一連串像珠子在喉嚨滾動的響音,像極餐桌上的閒話家常:「ㄟ,今天的蘋果比較酸呢,還是去找點小蟲來吃吧。」之類的,說得顧不得抬頭了。吃過果子之後,跳上鐵窗柵格叉開雙腳鳥爪穩穩抓住,短促的鳴叫,一聲兩聲有時三聲,像在呼喚友伴,或顧盼。風吹來,吹直了牠頭上的白羽,頭一側偏,那眼神竟有八大山人〈孤禽圖〉翻白眼的神氣。就在我和牠眼神交會的剎那間,還以為牠在嗆聲:「啥,你有意見嗎?」

我喜歡的是牠們在樹冠上嘹亮清揚的啼鳴,幾個音階圓潤婉轉,把天地叫寬也將人心都唱得柔軟了,據說那鳴囀是牠們在互唱情歌哩。

有幾次我拉開窗簾或忽然靠近窗口,把白頭翁八哥嚇得如箭矢般飛逃而去。哎呀真抱歉,我不是故意嚇你們的。憐蛾不點燈,為了不驚嚇到鳥類,給自己一點拘束也合理。之後,總提醒自己不要突然靠近窗口。久了,聽見鳥聲時我慢慢靜靜地靠近窗邊,站定不動。白頭翁仍機警地擺頭看看,似乎感到無害,便繼續啄食,又抬頭查看。八哥像無所謂了,低頭抬頭大剌剌猛吃。斑鳩更優雅了,歪著頭看我,走一步,又轉頭看看我,若非突然有個什麼大動作,牠仍舊安然踱步。我呢自我感覺良好,以為牠們認得我了。

鳥是有記憶的吧。不然,候鳥如何尋路南下又北返,親鳥如何在都市叢林或蒼茫樹林間辨識方位,飛返鳥巢生蛋孵蛋餵雛鳥呢。動物行為研究者勞倫茲記述他在多瑙河邊散步時,聽見烏鴉高空中的鳴叫,他回應了牠的叫聲,烏鴉便從雲端斂翅直下,就在快衝到他身上的那瞬間,烏鴉的翅膀張開,煞住速度,輕飄飄地停在他的肩上。烏鴉認得他飛向他,讓他很感到欣慰。

春來,看似枯槁的茉莉枝椏發了幾片新葉,也長出花苞。後來我發現白頭翁在一番啄食之後,也是往茉莉枝幹上左右擦抹鳥喙再飛走。雖然還不確定白頭翁、白尾八哥和珠頸斑鳩是否記住我,這是個謎,所以世間才有趣味。


  訊息公告
找回台灣地酒!用風土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倡議家8月客座總編邀請被譽為「金牌釀酒師」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陳千浩,與讀者深入探討,當有愈來愈多人投入地酒釀造,但酒廠仍面臨法規與技術瓶頸。一起來看台灣地酒如何從水源、釀造技術到跨界合作,一步步找回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獨特魅力,同時展現在地合作的未來潛力。

川普貿易戰震央在此
在洛杉磯港的永港碼頭,吊車平常會忙著卸下貨櫃船上的貨物。底下的碼頭工人則會駕駛平板拖車,負責將貨櫃從船上轉運到陸地。大型貨車會再把這些進口家具、汽車零件和衣物運往全美各地。但在最近一個星期四早上,這座高達300英尺的吊車靜靜地停擺,成為總統川普為了限制外國貿易而加徵關稅政策的受害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