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最近連提三個特別預算、一個追加預算及明年度總預算案,總支出高達4.5兆,增加舉債1.35兆。加上賴總統最近宣稱淨零排放、國防將再投入更多預算,都未說明「錢從哪裡來」,政府花錢失控,危及財政健全,令人憂心。
先盤點核算五項預算案的龐大支出。因應川普關稅,卓院長4月21日核定880億的「出口鏈支持方案」。三天後通過的「韌性特別條例」卻暴增為4,100億,夾帶3,070億的支出,包括撥補台電千億、國土安全1,500億等,把累積歲計賸餘一次耗盡。
立院審議韌性條例,鑑於近年已撥補台電3,000億,電費仍漲五次,故未再撥補台電,但增加2,350億的普發現金,兌現還稅於民的承諾,加上政院夾帶的支出,使韌性條例增至5,450億。行政院未提對應的特別預算案,反而修正韌性條例,又再夾帶450億支出,致總額增為5,900億,舉債增為1,500億。
行政院同時也通過114年中央追加預算,原本是為補足「禁伐補償」短編的23億,及新增辦理罷免、公投的16億,總額卻高達878億,三度夾帶支出839億,包括擅自剋扣而占為己有的地方一般補助款636億,及其他不當支出103億。夾帶的支出違反預算法的追加條件:依法律或事業致增加經費、增設新機關,及所辦事業因重大事故或重大政事經費超過法定預算等。原預算賸餘支應,已被韌性條例耗盡,因此這筆追加預算其實是靠舉債。
此外,8月21日行政院通過「115年度中央總預算」,歲出成長4%為史上最高的3.04兆,歲入2.86兆,呈現1,727億的赤字,因已無累積賸餘而舉債2,992億。同一天還通過「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案」經費600億元,全靠舉債。政府預計9月中將再提出「軍購特別預算」7,000億,也是全靠舉債。
合計上述五項預算案,總支出達4.5兆,舉債1.35兆,致政府債務在2026年底將達7.6兆,比蔡政府移交的債務6.17兆暴增1.4兆(成長23%),確實令人驚悚。何況,至去年底止,中央政府潛藏負債17.9兆(勞保13.6兆最多),因殆於改革社會保險,將是財政的另一個大窟窿。
賴總統無視債台高築的警訊,近日又信口開出花費9,000億實現淨零排碳,以及2030年國防支出提高到GDP 5%的支票。問題是,民進黨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棄廉、潔的核電不用,八成的發電使用較貴又較髒的煤、氣,造成台電成本上升,溫室氣體及空汙有增無減,離淨零目標愈來愈遠,政策工具相互衝突,還要再花9,000億的民脂民膏去減碳,823公投之後已無法獲得民意支持。
提高國防支出到GDP的5%,對財政的衝擊更是可怕。以2026年的GDP預測值28.6兆計算,5%等於1.43兆,約為政府總支出3兆的48%,等於中央政府總支出一半用在國防,且花在外國對台灣經濟並無乘數效果,嚴重排擠經濟建設、社會福利、教育科學等支出,毫無福國利民的意義,甚至將導致財政崩潰。
賴總統在823選後記者會上說,為回應人民的期待,將調整施政順序,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青年四個優先,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及年度預算之中。在調整財政體質方面,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永續,期盼朝野能夠共尋健全財政結構,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顯然上述花錢的支票,並不符合他所稱的施政順序及財政健全。
上述夾帶不當支出而花錢失控,未籌措財源致債台高築,違反預算法、牴觸賴總統的承諾等等問題,須經專業機構盤點、彙總才知道其嚴重性。而由於行政院將各預算案分別送審,立院分開審議,難免見樹不見林,而讓賴政府輕易蒙混過關,可能無法及時遏止財政惡化。呼籲立院應要求卓院長和主計長,將上述五項預算及賴總統開的大支票,進行整體性的專案報告,尤其國防支出暴增對於中長程財政的衝擊,應具體說明,再細審嚴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