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在阿拉斯加會晤了三小時,會後未發表聯合聲明,也沒有協議,兩人甚至未接受記者提問。原本大家都認為川普可能不是普亭的對手,最後未發表協議,倒讓烏克蘭與歐洲鬆了口氣,卻也對未達成停火協議感到失望。不停火顯對俄國有利,目前俄軍居上風,每月進占數百平方英里的烏國領土,它可繼續攻城掠地迫使烏國棄戰談和。
隨著川普會後受訪及推文,愈來愈多跡象顯示:高峰會的發展完全不如西方的期待。首先,是川普對俄烏停火問題改變立場,認為俄烏直接達成和平協議,才是結束戰爭的最佳方式。他在社群媒體發文,稱要結束戰爭,「停火協議」無濟於事,直接達成「和平協議」才能持久。
峰會前,西方認為俄國經濟已難再支持戰事,因此預期川普會以對俄國出口石油的「二級制裁」及「金融制裁」,向普亭施壓停火。未料,川普在峰會後反而暫停新的制裁措施。原因是,川普心知二級制裁作用有限,主要是印度和中國這兩大俄國石油買家拒絕停止採購,美國發現自己陷入困境。若要為此和印、中這兩大經濟體爆發新貿易爭端,也顯非川普所願。
其次,令西方震駭的是,美俄雖未達成協議,雙方似已達成相當「諒解」。峰會未簽署協議,其實很正常,因為西方對於被美俄「出賣」極為敏感;美俄會談並非未達成某些默契,但不急於端出具體內容。川普後來受訪時直言,他與普亭達成共識,認為俄烏戰爭將以「某種土地交換」及「非北約相關」的某種安全保障的方式結束。
高峰會結束後,川普隨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長談」一個小時。接著,又邀請歐洲領袖加入電話會議,集體通話一個半小時。此外,澤倫斯基十八日還飛華府與川普會晤。這些折衝過程,看起來像是川普要說服烏克蘭和歐洲接受雙普峰會的「共識」。川普在福斯電視的訪談中並建議,澤倫斯基應「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因為「俄羅斯是個很大的強權,而你不是,他們有一座龐大的戰爭機器」。
綜合外媒的報導,川普傳達普亭的終戰條件是:要求烏克蘭退出烏東的頓內次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而俄軍同意凍結烏南赫松州和札波羅熱州的前線攻勢,不再發動新攻擊,作為交換條件。這正是澤倫斯基最擔心的事,一旦烏方被迫讓出整個頓巴斯地區,將使烏克蘭「無法防禦、無法投資,並走上內爆之路」。
普亭在阿拉斯加也清楚表明,他並未放棄「解決衝突根本原因」的核心訴求,而這些要求基本上會終結烏克蘭目前的國家形態。普亭要的是烏克蘭「去軍事化」與「去納粹化」,用白話說,就是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對俄羅斯的入侵不能有還手餘地,澤倫斯基得下台。
這場峰會的大贏家是普亭,他不僅獲得紅毯及川普掌聲相迎,立場更是寸步不讓。這次阿拉斯加峰會,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機會,不僅重建與美國的關係,並走出外交孤立處境。但川普並沒有輸,他一直夢想與普亭達成結束戰爭的大交易,重塑歐洲安全,並達成涵蓋從能源到北極等各個領域的協議。在記者會尾聲,普亭突然拋出「下次莫斯科見」,等於暗示「雙普」將再會,這是川普期待的。
歐洲一直擔心美俄可能達成「雅爾達第二」,重畫歐洲勢力範圍;上不了談判桌的烏克蘭,則擔心變成別人餐桌的佳餚。而從我國的立場,想想兩個多月後的川習會,屆時台灣會被放在什麼位置,是我們要憂心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