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聯合報社論/雙普峰會後,烏克蘭能免於割地的命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8/19 第60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內閣爛尾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雙普峰會後,烏克蘭能免於割地的命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重建台灣產業的生存韌性
民意論壇 民進黨別陷人民於險境
教師身心調適假 「自己請自己」
韌性變任性 執政黨失去社會信任
打詐應融入「網際生態系」
智商並不等於智慧
台灣產業政策 要繼續「迷航矽谷」?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工業界絕對禁得起這次風暴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內閣爛尾樓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除了大罷免,今年最歹戲拖棚的政治戲碼,莫過於內閣改組。閣揆卓榮泰近期兩次暗示內閣可能改組:七月底,他說「人事做到回應民意的調整」;兩周後又說,「必要時處理重要人事」。但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

依慣例,就職周年是小改組的好時機;但此一時機,卻因關稅談判及大罷免錯過。首波大罷免大失敗,關稅又談得一塌糊塗,應扛責的卓內閣又想要拖到八二三投票後。於是,內閣坑洞愈來愈多,民怨愈來愈高。

賴政府施政混亂,閣員爭議頻傳,其實早該改組,重點在「哪些人該下台」。問題是,民進黨為推動大罷免,所有政務按下「暫停鍵」,內閣也如一灘死水,該走的不走。例如經濟部長郭智輝,離譜表現連綠營都看不下去,但他就是不動如山,也沒人管得動他。

但有問題的官員,並不只郭智輝,甚至不只是個別首長。先不論部會,卓榮泰自己,就是主要爭議根源之一;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是關稅主談代表,難道不需為「廿%+N」下台?一眾官員,幾乎找不到「沒爭議」或「不出包」者,整個內閣早已千瘡百孔。

不斷「挑選改組時機」,賴政府似乎仍在幻想,要用「小幅改組」堵住民怨。但該決斷時猶豫不決,已讓內閣變成「爛尾樓」。接下來的問題,恐不只是該換掉誰,而是「誰接得了手」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雙普峰會後,烏克蘭能免於割地的命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在阿拉斯加會晤了三小時,會後未發表聯合聲明,也沒有協議,兩人甚至未接受記者提問。原本大家都認為川普可能不是普亭的對手,最後未發表協議,倒讓烏克蘭與歐洲鬆了口氣,卻也對未達成停火協議感到失望。不停火顯對俄國有利,目前俄軍居上風,每月進占數百平方英里的烏國領土,它可繼續攻城掠地迫使烏國棄戰談和。

隨著川普會後受訪及推文,愈來愈多跡象顯示:高峰會的發展完全不如西方的期待。首先,是川普對俄烏停火問題改變立場,認為俄烏直接達成和平協議,才是結束戰爭的最佳方式。他在社群媒體發文,稱要結束戰爭,「停火協議」無濟於事,直接達成「和平協議」才能持久。

峰會前,西方認為俄國經濟已難再支持戰事,因此預期川普會以對俄國出口石油的「二級制裁」及「金融制裁」,向普亭施壓停火。未料,川普在峰會後反而暫停新的制裁措施。原因是,川普心知二級制裁作用有限,主要是印度和中國這兩大俄國石油買家拒絕停止採購,美國發現自己陷入困境。若要為此和印、中這兩大經濟體爆發新貿易爭端,也顯非川普所願。

其次,令西方震駭的是,美俄雖未達成協議,雙方似已達成相當「諒解」。峰會未簽署協議,其實很正常,因為西方對於被美俄「出賣」極為敏感;美俄會談並非未達成某些默契,但不急於端出具體內容。川普後來受訪時直言,他與普亭達成共識,認為俄烏戰爭將以「某種土地交換」及「非北約相關」的某種安全保障的方式結束。

高峰會結束後,川普隨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長談」一個小時。接著,又邀請歐洲領袖加入電話會議,集體通話一個半小時。此外,澤倫斯基十八日還飛華府與川普會晤。這些折衝過程,看起來像是川普要說服烏克蘭和歐洲接受雙普峰會的「共識」。川普在福斯電視的訪談中並建議,澤倫斯基應「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因為「俄羅斯是個很大的強權,而你不是,他們有一座龐大的戰爭機器」。

綜合外媒的報導,川普傳達普亭的終戰條件是:要求烏克蘭退出烏東的頓內次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而俄軍同意凍結烏南赫松州和札波羅熱州的前線攻勢,不再發動新攻擊,作為交換條件。這正是澤倫斯基最擔心的事,一旦烏方被迫讓出整個頓巴斯地區,將使烏克蘭「無法防禦、無法投資,並走上內爆之路」。

普亭在阿拉斯加也清楚表明,他並未放棄「解決衝突根本原因」的核心訴求,而這些要求基本上會終結烏克蘭目前的國家形態。普亭要的是烏克蘭「去軍事化」與「去納粹化」,用白話說,就是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對俄羅斯的入侵不能有還手餘地,澤倫斯基得下台。

這場峰會的大贏家是普亭,他不僅獲得紅毯及川普掌聲相迎,立場更是寸步不讓。這次阿拉斯加峰會,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機會,不僅重建與美國的關係,並走出外交孤立處境。但川普並沒有輸,他一直夢想與普亭達成結束戰爭的大交易,重塑歐洲安全,並達成涵蓋從能源到北極等各個領域的協議。在記者會尾聲,普亭突然拋出「下次莫斯科見」,等於暗示「雙普」將再會,這是川普期待的。

歐洲一直擔心美俄可能達成「雅爾達第二」,重畫歐洲勢力範圍;上不了談判桌的烏克蘭,則擔心變成別人餐桌的佳餚。而從我國的立場,想想兩個多月後的川習會,屆時台灣會被放在什麼位置,是我們要憂心的。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重建台灣產業的生存韌性
社論/經濟日報

台美貿易談判尚未終結,美國動用《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調查報告即將出爐,台灣各相關產業已經感知狂風暴雨逼近,前景堪憂。這場關稅戰不只是短期陣痛,而是結構性挑戰的前奏;台灣所面臨的風險,不只是談判桌上的數字與壓迫,而是攸關未來產業版圖的生死棋。

川普的關稅戰與供應鏈重組,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台灣長期依賴的「高效率代工模式」在全球新秩序下正被取代。未來十年,台灣必須致力於產業高端化,由代工製造走向自有品牌、系統整合與生態系整合者地位,培養全球級品牌與平台型企業。尤其是供應鏈的多元化,研發與高階製造部分留在台灣,同步布局美國、東南亞、印度與歐洲,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對產業而言,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在不可控的外部壓力下,重建台灣產業的生存韌性。

川普的關稅政策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台灣產業長期依賴單一市場、缺乏談判籌碼與品牌實力的弱點。台灣必須趁此危機進行產業「轉骨手術」,短期止血保命,中期轉型開新局,長期重建國際競爭力。只有當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從「被選擇」變成「不可取代」的存在,外部壓力才會變成推動升級的助力,而非生存的威脅。

面對關稅衝擊,台灣最緊要的是重新規劃產業布局,積極開拓美國以外的市場。歐盟是潛力巨大的市場,目前台灣對歐盟出口僅占總出口的5%,且電子產品占比遠低於台灣總出口的平均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間。此外,全球南方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台灣可藉助WTO 會員身分及資訊科技協定(ITA)的零關稅優惠,加大對這些地區的市場開拓力度。

另一方面,必須重啟兩岸經貿合作。大陸市場龐大,且與台灣產業互補性強,是舒緩美國壓力的重要出路。賴清德政府政治抗中的路子已經走不下去了,而且將制約兩岸經貿關係,必須改弦更張,首先應恢復ECFA相關談判,接軌大陸新興優勢產業,不僅能緩解美國對台施加的關稅壓力,也為台灣企業創造更多機會。民進黨政府亟應擺脫意識形態糾葛,務實推動兩岸經貿交流,是台灣產業突破困境的重要途徑。

當務之急是培育高成長性新興產業。金融科技、供應鏈數位化、AI與區塊鏈應用、智慧機械人、無人系統及戰略產業等領域,不僅受關稅掣肘較小,更能重塑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政府應集中資源,通過研發補助、人才培育、市場導入等組合拳,讓這些產業儘快形成規模效應。傳統產業轉型須「短期紓困+長期升級」雙管齊下。農業、汽車零組件、工具機等受創嚴重的領域,則應設立專項轉型基金。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須主動謀求戰略突破。半導體等高科技業赴美投資設廠不可避免,與其抗拒,不如借力美國再工業化契機創造對等合作。美國製造業復興面臨技術工人短缺、產業鏈不完整難題,台灣在紡織、精密機械、電子組裝等產業群聚優勢明顯,可通過參與美國經濟特區建設、技術合作培訓等方式,換取關稅減免與市場准入,實現互利共贏。另應聯合亞太盟友構建彈性供應鏈,與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加強產業協調,在半導體材料、汽車零組件等建立區域互補體系,減少對單一市場依賴,提升整體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

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不只是挑戰,更是台灣產業結構升級的倒逼機遇,最佳因應之道是以長遠眼光推動產業升級、市場多元與全球合作,才能讓台灣經濟在動盪中站穩腳跟,開創新的發展局面。這條路很艱辛,卻是台灣產業突破與升級的必由之路。

   
民意論壇
民進黨別陷人民於險境
吳榮鎮/大學教師(屏縣鹽埔)/聯合報
根據最近多項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滿意度已下降至三成左右,台灣社會已進入「疑賴論」的氛圍。而八月廿三日的第二輪「大罷免」與重啟核三公投案,恐將接續首輪大罷免的結果,再次展現台灣過半民意對民進黨施政不公不義的嚴厲裁判。對照民進黨長期口說民主與人權價值,其執政九年來屢屢誠信崩壞、道德淪喪、民粹煽動、金權控制、操弄輿論,核電歸零卻又無法提出完整可行的能源計畫,不但撕裂台灣社會,亦陷台灣人民於險境。

第一,誠信崩壞與雙重標準。從蔡英文的論文「以密件封存卅年」起,一連串貪贓枉法案例,到最近駐英「公使」江雅綺涉偽造學歷,調查結果亦被列為「密件封存廿年」。賴清德用人政治酬庸、不問專業,近日經濟部長郭智輝等高層官員涉違利益迴避,滋生諸多爭議,高層卻一再冷處理甚至否認問題存在。民進黨在野時指控馬政府黑箱,如今卻對自身弊案輕描淡寫。九年來存在眾多違法與道德爭議,卻總是推諉卸責,將誠信與法治棄若敝屣。

第二,選舉動員民粹化。煽動仇恨與對立、製造敵人、操弄公共議題,一再成為綠營選戰的主流謀略。尤其賴清德總統口說「團結」,卻屢屢依賴民粹動員,以「民主不是多數就算數」為盤算來策動「大罷免」,意圖團滅在野黨,打壓異議、壓制反對聲音,毫不就事論事更不理性辯論,慣用「你不挺我就是親中賣台」、「你批評政府就是助長敵人」的民粹邏輯操作選舉、煽動仇恨、區分敵我、轉移施政不公不義的焦點意圖鞏固基本盤,卻將台灣民主空洞化。

第三,操控媒體與網路以控制輿論。以國家資源圈養親綠媒體、影視藝文團體、製造輿論風向。例如,最近上映的「零日攻擊」,資本額僅八十五萬元、由新創公司「零日文創」拍攝;這部影片宣稱揭露中國針對台灣的網路攻擊,獲得文化部一億一三○一萬餘元的高額補助,另獲勞動部以就業安定基金二八七二萬元補助該劇導演團隊。在野黨質疑民進黨政府拿人民的納稅錢來滋養「綠友友」。「零日攻擊」內容爭議包括專業不足或失實、政治目的強烈,並被質疑意圖操作輿論製造恐中與對立情緒。官方資本圈養已導致台灣媒體監督功能幾近消滅,公共議題理性討論空間亦被嚴重壓縮。官爺頻頻說謊,餵養人民假新聞;網路側翼成為資訊戰主力,監督者被標籤為「抹黑」,人民則失去了公正客觀的資訊平台。

第四,是操作違憲的「兩國論」。中華民國任何法律都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國家」,賴政府卻大肆執行「兩國論」、無視中華民國憲政制度。日前,內政部長劉世芳在立法院審查行政區劃法草案時公然表示:「站在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上,我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言論公然違憲、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竟也附和內政部長此等謬論。

人民面對的險境是,民進黨已走向治理的整體錯誤,陷台灣人民於險境,導致憲政崩壞、社會撕裂、國力衰退。長此下去,人民恐等著集體陪葬。

   
教師身心調適假 「自己請自己」
林澤/教育工作者(台南市)/聯合報
教育部研擬給予被教學、行政與無盡的情緒勞動壓得喘不過氣的老師們「身心調適假」,但當我們欣喜地想打開這個禮物時,卻發現裡面空空如也。原來,三天的「身心調適假」竟是要併入每年僅有七天的「事假」計算。

首先,這三天假是從本來就捉襟見肘的事假中「挪用」的,這就像是老闆宣布今年加薪三千元,但同時宣布要從你的薪水裡扣三千元當作福利金一樣荒謬。這種「被請客,但要自己埋單」的尷尬,凸顯出教育主事者不食人間煙火的顢頇。

其次,高中職學生們每學期有三天獨立額度的「身心調適假」,這是對他們身心健康的真正重視。但當老師被期許要成為學生情緒的引導者、壓力的疏導者,老師自己的身心調適需求卻被視為私事,雙重標準可見一斑。

最後,教育主事者如真想知道老師們的身心壓力從何而來,請走進校園看看「校事會議」是如何成為壓垮教師熱情的最後一根稻草。任何一件投訴,無論多麼偏頗無理,都可能啟動漫長、繁瑣且充滿敵意的調查程序。在過程中,老師不再是教育專業者,而是等待被定罪的嫌疑人。那種孤立無援、動輒得咎的恐懼,才是最深層的心理內耗。

我們需要的「身心調適」,正是為了從這種制度性的消磨中暫時抽離、重新整理。而教育主事者給的,卻是一個需要自掏腰包(扣事假)的「安慰獎」。這場「身心調適假」鬧劇,不但未能解決實際問題,反而折損了教育主事者關懷教師的誠意,讓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更顯孤立。

   
韌性變任性 執政黨失去社會信任
廖如龍/中國文化大學資工系兼任助/聯合報
民進黨長期執政,原本應展現自詡的「韌性」,卻逐漸出現偏差。缺乏自省與調整,使得政策工具和治理模式,均難以與社會快速變化保持一致,這正是其今日執政困境的關鍵。

「韌性」原指組織在面對環境劇變時仍能維持核心功能,並將挑戰化為契機。但若缺乏檢討與修正,就可能變成行動惰性,喪失回應新情勢的能力。哈佛教授唐納.薩爾在「成功不墜」一書中提醒,策略、資源、流程、關係與價值若不能動態互補,原本的成功方程式就會變成失敗的原因,今日的民進黨政府確有類似問題。

首先,策略框架成為「眼罩」。民進黨長期聚焦「抗中保台」的框架,固然在維持社會共識上有其意義,卻也可能忽略青年低薪、高房價、氣候變遷、資安風險等新興議題。加上派系結構的牽制,政策討論往往受限於既有思維,缺乏新的突破。

其次,資源變成重擔。民進黨早年掌握網路輿論優勢,但隨著世代更替、平台轉移,在原有溝通模式未完全調整下顯得缺乏彈性,與年輕族群的互動逐漸減弱。黨內人才培育也傾向於既有派系與資深幹部,資源配置僵化,尤其是公然大肆補助、偏袒特定族群和利益團體。

昨天傳出的就業安定基金疑被浮濫補助、遭質疑是「奉旨給飯」,即是顯例。

第三,流程陷入例行作業。政黨提名與政策制定程序理應隨情勢持續修正,但在長期執政後反而缺乏競爭與多元意見。例如部分立委在飽受爭議下仍能獲得禮讓參選,或直接由黨中央徵召,卻未經地方討論而引發基層不滿。

第四,關係成為桎梏。民進黨內的派系互動原本在維持權力平衡上有正面作用,結構過於穩定化卻可能減少跨黨派合作的彈性,也削弱外界對程序公開與公平的期待。

最後,價值流於教條。民進黨強調民主、多元、台灣主體性,這些價值是其立足之基礎。但若缺乏反思,在實踐上把質疑均視為與己對立的「雜質」,反而縮減了理性討論空間,也讓不少中間選民與年輕世代感到疏離。

當「韌性」不再卻成為「任性」,執政黨遂逐漸失去回應社會需求的能力。民進黨若要重建社會信任,必須讓策略、資源、流程、關係與價值等五要素進行動態調整,亦即策略更開放、資源更公平、流程更透明、關係更互信、價值更自省。

唯有動態調整才能真正展現「韌性」而避免陷入行動惰性,如何維繫「韌性」考驗著民進黨的智慧。

   
打詐應融入「網際生態系」
林宜隆/大同大學資工系教授(台北/聯合報

台灣詐騙猖獗已成國安危機,不僅案件數屢創新高,造成的經濟損失更令人怵目驚心。民眾普遍認為政府打詐沒有在做實事,傳統打詐機制顯然失靈。

現行打詐主要延續被動的「個案偵辦」思維,等到民眾報案才開始調查。這種模式在應對跨境且手法多變的網路詐欺模式時面臨諸多困境,例如追查複雜金流、數位證據易滅失等。更甚者,現行法律存在顯著漏洞,法規對詐欺贓款追討採「報酬說」,導致詐騙車手就算詐得三百萬元,最終可能僅需返還七千餘元,讓被害人求償無門,嚴重打擊受害者信心。

面對數位時代的嚴峻挑戰,打詐機制必須從傳統的「被動反應」轉型為「主動出擊」,全面升級為「網際空間生態系統犯罪偵查模式」,就是把網際網路視為一個完整的生命有機體,而詐騙集團就是其中病變的「毒瘤」,不再等待毒瘤長大、擴散、造成傷害後才處理,而是從源頭追蹤、分析其生成與傳播路徑,從根本阻斷詐騙的養分與工具,藉此提升打詐的效率與精準性。

此模式將網際空間視為由「資訊通信技術」、「數位內容」、「使用者行為」及「環境因素」四大核心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強調各要素間的互動與整合。

首先,是強化資訊通信技術。導入AI與大數據分析,建立智慧化偵查平台,實現主動式犯罪預防。例如,透過分析異常金流與虛擬貨幣交易,能在詐騙發生前或初期自動識別可疑模式並發出預警,讓金融機構得以迅速凍結可疑帳戶,以有效避免巨額損失。

第二,深耕數位內容分析。發展自動化內容辨識技術,建立完整的詐騙話術資料庫,透過機器學習持續優化,即時監控與過濾。面對高發的假投資詐騙,系統能主動辨識社群媒體上帶有「高報酬」、「保證獲利」等關鍵字的詐騙資訊,及時阻斷其傳播,直接下架詐騙網站或封鎖帳號,大幅減少民眾接觸詐騙的機會。

第三,整合使用者行為情資。強調跨部會情資整合,建立犯罪社群網絡分析模型,掌握詐騙集團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模式。這意味執法單位能從逮捕單一車手,轉變為「打群組」、「打產業鏈」,從根本上瓦解犯罪集團。同時,強化執法人員在資安、數位鑑識等領域的專業訓練。

第四,優化環境建構。著重於法規制度的完善與國際合作機制的強化。行政院正擬修法,將現行的贓款追討「報酬說」改為「被害人被詐騙金額說」,要求詐騙犯全額返還其所騙取的金額,並針對高額詐欺加重刑責。同時,加速簽訂國際司法互助協定,建立即時跨境情資交換機制,讓民眾即便被境外詐騙集團所害,我國執法機關也能迅速透過國際合作,協同凍結資產並引渡涉案人員,有效追回贓款。

打擊網路詐欺是持續演進的「軍備競賽」。台灣必須加速從「被動反應」轉變為「主動出擊」,不僅要導入科技工具,更需要政府在組織上整合資源,成立專責網路犯罪偵查中心,並在法規與國際合作層面加速完善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止詐騙狂潮,讓民眾重拾對社會安全的信心,並最終實現「無詐騙韌性社會」的終極願景。

   
智商並不等於智慧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聯合報

日前大學分科測驗放榜,兩名因科展抄襲、學習歷程造假被多校醫學系取消入學資格的學生,又重新考回醫學系,評論者看法兩極。有人認為科展抄襲主要責任在指導老師,學習歷程則是錦上添花,無關學習能力,分科測驗證明他們有實力讀醫學系;有人則認為,無論如何抄襲或造假的行為並不可取。

在美國,十八歲已經是完全的公民,有能力判斷抄襲或造假是不對的,也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分科測驗證明了他們的智商,並沒有證明他們的智慧;哲學家一致認為,有品德的人具有智慧,所以品德不是死守教條,而是面對不同情境時,能做出智慧的判斷和選擇。

當代學者南希.史諾主張,品德是一種社會智力,對比於學術智力,前者是能夠有智慧地處理人事、回應情境,後者則是很會讀書。如果用通俗的說法,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很會經營人生,經營人生需要社會智力;換句話說,能夠成功地經營人生需要品德。

我經常提醒台大的學生:「你們很聰明,但是如果品格差,危害社會更大。」哲學家一再證明品德和幸福人生密切相關,所以聰明人不一定幸福,因為聰明人不一定有品德。

儘管我們的教育強調五育並重,而且德育居首位,但是目前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仍然是智育優先,好像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從此人生就一片坦途。但事實並非如此,否則台大畢業生一定比後段大學畢業生幸福。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認為,一個人快樂的泉源是受人喜愛,而金錢和名氣似乎無法真正令人快樂。透過金錢或名氣所得到「受人喜歡」,並不是真正「值得」別人喜愛。而受人喜愛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由財富、名氣和權勢鋪成的道路;第二條則是追求智慧和善良。

史密斯指出,金錢、名氣和權勢顯然是受人喜愛的途徑,因為它炫麗、光彩奪目,很容易吸引一般人的注意。所以一般人追求財富是為了贏得旁人的關注。但是一旦你因此而受到大眾的歡呼和崇拜,就不再滿足於平凡的樂趣。一個日復一日上場接受狂熱歡呼聲的人,就像吸食毒品,會愈陷愈深,如果不增加劑量,就難以獲得相同的悸動。然而追求智慧和品德雖然比較不夠炫麗,而且幾乎毫無光彩可言,不過輪廓依舊優美。走在修練品德的路上,歡呼聲比較小,但因此所得到的肯定,真實、持久、穩定;它永遠不會□華凋零。

十八歲,經驗和智慧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希望被學校取消錄取資格是他們人生的轉捩點,從此記取教訓,在品德上做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樣一定能品嚐到一種特殊的成就感: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台灣產業政策 要繼續「迷航矽谷」?
徐作聖/陽明交大退休教授、科管作/聯合報
台灣產業現面對諸多因素困擾,民間人士大聲呼籲「護民生顧經濟、拒絕口號誤國」,顯示產業政策有急迫檢討的必要。台灣產業發展在蔡、賴九年執政下,「迷戀」矽谷並複製其優勢,不但已成為產業政策的焦點,甚至是政治正確的口號,成果卻乏善可陳甚或美夢一場。產業政策面臨關鍵的抉擇,是要「另謀出路」?還是繼續深陷在「迷航矽谷」的困境中?

發展科技經濟需全方位中心思想及戰略前瞻,也就是「科技體系」綜合彙整的哲學基礎,這是國家政策介入產業發展的指導原則,也涵蓋哲學基礎與策略面、科技發展面、市場與經濟面等關鍵元素。從認知與執行來看,科技體系可粗分為二大類,也就是以多元化、自由經濟為主體的樂觀主義哲學,及以政府主導為基礎的實用主義哲學。前者是「水到渠成、自然演化」發展策略的基礎,後者則是「因地制宜、政策操作」的理念實踐。

樂觀主義哲學符合熱力學規範的「分布共生、穩態演化、系統熵減」等「長期」自然演化條件的規範,美國戰後的繁榮與霸權,本質上是基於樂觀主義的消費經濟、投資及資本擴張,及曼哈頓計畫激發「科技霸權」的歷史性耦合。

實用主義強調政府必須介入、管制應用技術的開發,特別在資源不確定、時間緊迫、產業鏈尚未發展成型的時刻。其政策手段包括堅實與明確的管理制度、主導並節制科技資源的分配、訂定市場規則及推動基礎建設。

美國矽谷盛世是樂觀主義的實踐,以資本、自由市場及軍工體系技術外溢為基礎,由國際化華爾街金融+矽谷技術霸權+資本主義擴張及自由經濟導向的「金三角」所主導,是消費經濟、資本主義擴張、科技霸權的複合體。中國大陸以政府主導、實用主義及政府主導的各個「五年規畫」以實現「突破卡脖子」,但台灣在推動主權AI及「南北矽谷」是根據什麼科技體系或中心思想?或只是亮麗的政治口號?

蔡賴九年執政意圖複製矽谷優勢,事實上矽谷的真正優勢在於其科技體系、在地文化、樂觀主義及其衍生的軟實力,還有高度國際化且充沛卓越的人力資源、曼哈頓計畫激起的頂尖「基礎」科研霸權、快速資本流通、資本豐沛且資源快速流通的經營環境、清楚的市場定位,及最低程度的政府干預等條件。

台灣政府到底有何底氣或自信,希望能「複製矽谷」?在台積電即將變為「美積電」的時刻,「迷航矽谷」的產業科技政策已面臨不得不轉型的壓力。何去何從?望有為者三思!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工業界絕對禁得起這次風暴
李家同/聯合報

雖然川普的關稅風暴尚未完全底定,但新增加的關稅和台幣升值,對我國的工業界來說絕對是一個風暴,而且是一個相當巨大的風暴。相信國人一定擔心我們能否禁得起這個危機?我卻要說,我們絕對禁得起!

我年歲已大,也因此見過國家經歷過的種種困難,早年有好一陣子我們依靠美援,相信如今少有年輕人知道我國過去有一個政府機關叫做「美援會」;我們也有一個美軍顧問團,美國的軍官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軍營裡。但是美援會不見了,美軍顧問團也撤離了,這表示台灣後來已可靠自己了。

過去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占有一席之地,但之後我們被迫退出聯合國,當時對很多國人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當時在美國工作,當然也感到很痛心;沒有多久,另一個對我們非常不利的消息是美國和我國斷交。我還記得,那一天我在清大校園內,一位我完全不認識的學生告訴我:「美國已和我們斷交了!」顯然這位年輕的學生也有「天之將傾」的感覺。

就在這個時刻,我們幾位教授有幸和李國鼎先生見面。他告訴我們不要擔心,因為每一次國家受到打擊,其結果都是讓國家變得更加堅強;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我們國家又度過了另一個危機。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政策吸引了很多廠商,卻也有很多人認為台灣會面臨產業空洞化的問題。其實,工廠外移反而產生了很多有競爭力的產業,我國現在有多個科學園區和工業園區,裡面絕大多數公司生產的都是工業產品,而且能夠外銷。能夠外銷的原因,乃是因為這些產品已有相當大的競爭力。

我認為這一次的風暴,當然對我們的工業界有不利影響,勢必希望政府能有紓困的辦法。這次風暴的來源是國外,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正在遭遇外國勢力的入侵。根據過去的經驗,我們的工業界相當有韌性,在技術、管理和推銷等方面都有人才,有很多企業主肯花大錢讓工程師下苦功,花很長的時間做出非常好的產品;我們的工程師也肯埋頭苦幹,正因為有這種埋頭苦幹的精神,工程師們累積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成為我們的資產,再加上國民日趨具備國際觀,所以能在世界各地打開市場。

但是產業短期內仍然需要政府的資助,因為關稅風暴可視作一場災難,國家遭遇災難,政府當然有責任要幫助災民。同時,政府應努力擴大我國的貿易夥伴。以印度來說,政府應特別關注印度的崛起,相當多重要的國際媒體都將印度列為特別追蹤報導的國家。單個國家成為重要媒體報導的對象,放眼國際僅美國、中國、印度,可見印度崛起對全球局勢的重要性。(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20%關稅重棒!中小企業2,451億產值恐蒸發
白宮公布台灣關稅稅率為20%這天,讓許多國內傳產業者,感受到一股凜冬將至的蕭瑟氛圍。經濟部評估關稅將衝擊近2.3萬家中小企業,2,451億產值恐蒸發。「這幾年,傳產真的變成『慘業』,與日、韓競爭相當吃力,現在又加上關稅,整體問題滿嚴重的。」即將卸任和大工業集團董事長、被業界封為「齒輪大王」的沈國榮語帶無奈地說。

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小木偶的故鄉和永�琲獄B冷翠
「文藝復興」的痕跡如今在佛羅倫斯處處可見。「文藝復興」的痕跡散入民間之後也造就了佛羅倫斯工匠藝術的傳奇。1881年時作家卡洛·科洛迪寫下了「木偶奇遇記」,也創造出那個全世界每個父母都會拿來唬小孩,說謊鼻子會變長的皮諾丘。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