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明年總預算 保守看股房市 房地合一稅首見負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8/22 第61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明年總預算 保守看股房市 房地合一稅首見負成長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會昨(21)日通過明年度中央總預算案,觀察歲入方面呈現股、房市憔悴狀態;財政部以日均量4,288億元預估證交稅收入為2,501億元,減少193億元,保守看待股市;房市指標方面,所得稅中房地合一稅預估890億元,首度呈現負成長,意味看淡房市。

行政院昨日通過2026年度中央總預算案,歲入共編列2兆8,623億元,年減3,025億元,約減9.6%;歲出共編列3兆350億元,年增1,100億元,約增3.8%。債務還本1,265億元,合共尚須融資調度財源為2,992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

歲入方面,證交稅編列2,501億元,年減193億元,約減7.2%;財政部次長李慶華說明,推估明年證交稅減少,主因去年度估算是按照日均值4,600億元,但以今年1至7月日均成交值約4,288億元推算,若排除美國4月對等關稅影響後,確實證交稅明年估值減少。

攸關房市的房地合一稅,李慶華說,歲入預算編列通常以前三年平均數推估,房地合一稅在2024年下半年就開始走緩,目前實徵狀況也是往下,明年房地合一稅預估數在扣除房地合一長照發展基金、住宅基金後來到889.99億元,約890億元。

對比去年預估數994.54億元,首度呈現負成長,房地合一稅自2016年上路以來每年都增加,明年度預估數減少,意味明年房市恐怕不妙,李慶華解釋,房地合一稅其實自去年下半年就逐漸往下,主要是受到限貸令影響,整體房市景氣前景不明。

此外,貨物稅及關稅也分別減列441億、155億元。

 
Meta違規 數發部再罰250萬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數位發展部昨(21)日指出,台北市政府日前通報Meta旗下臉書平台未依防詐條例規定,於通知後24小時內下架涉詐廣告,數發部依法裁處250萬元罰鍰,並要求30日內改正。數發部針對Meta違規廣告狀況,近幾個月三度開罰,累計達1,850萬元。

Meta發言系統表示,持續與數發部及執法機關緊密合作,打擊並移除平台上的詐騙內容。此次罰款的主因之一是政府機關以紙本公文形式通報,而非以電子形式通知,導致檢視流程因此延誤。

儘管如此,Meta仍在24小時的時限內,移除95%由紙本公文形式通報的廣告。將與數發部持續合作改善通報流程,確保更迅速地檢視與移除詐騙廣告。

數發部表示,本案是台北市政府於今年6月18日、7月14日移送Meta涉及違法案件共計1,763則,依案件類型分為,未依詐防條例第32條第1項第1款前段於24小時內下架77則,以及後段提供委託刊播者等資訊1,686則。

數發部確認,通報涉詐的廣告均已下架,並要求Meta陳述意見,與高等檢察署、法務部調查局、內政部及台北市政府等相關單位與會討論。因Meta雖下架了95%的詐騙廣告,但對「紙本通報」案件處理緩慢,有5%廣告並未在24小時內下架。因此依法開罰250萬元。

 
無人機聯盟 創未來:飛行限制要放寬 促進AI化、機群化發展
記者籃珮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俄烏戰爭爆發後,無人機被武器化,成為戰場上具高消耗性的彈藥,不僅帶動低價無人機的軍品化趨勢,也加速無人機反制系統的需求。

創未來科技董事長王毓駒觀察,無人機的發展正朝向AI化與機群化邁進,這意味反制系統不能僅依賴傳統的被動偵測,而是必須具備雷達偵測與主動式干擾能力,以應對更複雜的威脅。他強調,這使得反制系統的需求變得非常重要,宛如一場武器化的攻防戰。

創未來科技是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成員,王毓駒表示,聯盟平台提供許多商業機會分享與推廣活動,雖然公司的核心業務為反制無人機,與聯盟多數成員專注於無人機本體有所區隔,但仍透過聯盟串聯,與其他廠商有合作並接到訂單。他認為,這顯示台灣無人機產業鏈的完整性,不論是攻擊方或防禦方,都有其市場價值與發展空間。

談到台灣無人機新創的支持環境,王毓駒指出,政府參照大亞模式推動無人機產業,是最強大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資金已不再是新創的最大問題,然而在法規與場域方面仍有待強化。

王毓駒坦言,目前法規對無人機的飛行限制過於嚴格,例如「一人一機」的規定,對於朝向AI化、機群化發展的趨勢形成巨大阻礙。他建議,除了軍用無人機外,未來政府應針對低空經濟與AI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合適的法規框架。

他並提出兩大建議,首先是簡化場域申請與開放流程,並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監管,而非層層審核。其次,放寬對專業公司的法規限制。

 
明年度總預算不撥補台電 牽動電價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會昨(21)日通過明年度總預算案,歲入編列2兆8,623億元,結束連四年成長,歲出微幅提升至3兆350億元。其中,撥補勞保1,200億元,另外韌性特別預算也有規劃撥補勞保100億元;健保部分預計透過韌性特別條例匡列撥補200億元;台電原爭取千億撥補雖未獲總預算匡列,但韌性特別條例也規劃強化電力韌性200億元給台電。

根據行政院拍板的「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主計總處公務預算處長許永議說明,勞保基金部分,明年度撥補勞保維持1,200億元,比照今年額度。從2020年起,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連七年撥補勞保基金,累積挹注5,170億元。明年度另在韌性特別條例也規劃100億元撥補勞保。

健保部分,衛福部會計處長張育珍表示,韌性特別條例已規劃挹注200億元。以今年整體狀況來看,2026年度預算在健保基金保險收支部分淨短絀673億餘元,依法要收回安全準備來填補,整體而言,2026年底安全準備餘額約794億元,折合整個保險給付大約還有104億元,目前來講健保財務狀況還是可以支持到2026年。

台電在明年度總預算未另外獲撥補,外界關注是否影響電價調升。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經濟部對電價秉持原則就是尊重專業,每年都有兩次的電價審議委員會,成員包括專家方重要利害關係人,經濟部會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專業評估。

至於台電財務結構部分,賴建信說,因為台電發電結構裡面來源價格因素非常重要,因此經濟部除每週關注國際油價、天然氣價格變動,另外也每個月對接了解台電開源節流落實情形。

 
電力景氣燈號 退至黃紅燈 經濟成長動能出現收斂訊號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台綜院昨(21)日發布7月電力景氣燈號,由於備貨紅利消退,7月電力景氣燈號揮別熱絡紅燈,退至黃紅燈,顯示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出現收斂訊號。

台綜院調查,全國高壓以上產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0.34%,整體電力景氣燈號由熱絡的紅燈轉為黃紅燈。預測今年7月經濟成長率為3.5%。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7月起各國關稅政策陸續公布,早前因關稅政策提前拉貨的急單紅利將逐步淡化,企業也將調整庫存與出貨節奏。台綜院預期第3季起,用電表現將逐步回歸常態表現,經濟成長力道亦可能呈現漸次放緩趨勢。

據調查,製造業7月用電小幅正成長0.77%,電力景氣燈號同樣從熱絡紅燈轉為黃紅燈,而且製造業產業用電與外銷訂單漲幅開始收斂,景氣出現走緩態勢。

進一步觀察主要行業,7月半導體業用電量成長11.01%,創下近三年單月最大漲幅,電力景氣燈號連續四個月呈現熱絡紅燈,景氣維持熱絡格局。

台綜院指出,隨著7月關稅措施陸續公布,前期急單備貨紅利逐漸消退,產業景氣出現半導體獨強、傳統製造業疲軟,產業兩極化走勢愈來愈明顯。反映在用電表現上,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與雲端應用需求持續暢旺的帶動下,電子科技產業用電穩健成長,其中,在AI應用與全球伺服器建置潮持續推動下,7月半導體業用電再創歷史新高,展現強勁生產動能,成為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

傳統製造業普遍受暫時性20%關稅衝擊,以及全球景氣走緩、終端需求低迷等因素影響,產業動能疲弱不振,出口與生產表現乏力。尤其傳統產業面對對等關稅與國際終端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化學材料業、塑橡膠製品業、鋼鐵業與機械設備業等用電量持續負成長。

 
國際財經要聞
貿易談判內容公布 歐盟輸美汽車降稅仍未明朗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與歐盟21日發表聯合聲明,首次列出雙方談判數周的詳細內容,包括美國可能在幾周內降低歐洲汽車關稅的詳細計畫,也為美國可能降低對歐盟的鋼鋁關稅打開了一扇門。但最終協議及降稅時間仍須經過雙方進一步的談判才能敲定,令各界懷疑歐盟最重要的汽車產業還要多久才能鬆一口氣。

美國官員7月與歐盟在蘇格蘭談判時,曾同意將歐洲車的關稅稅率由27.5%降到15%,但川普政府迄今尚未降低這項關稅。

歐盟為使汽車關稅降到15%,已同意取消對美國汽車等工業產品的關稅,並給予美國多項海產及農產品優惠的進口待遇,包括豬肉、乳類及木本堅果。

但這項協議須經過歐盟所有會員國同意,甚至可能還要歐洲議會同意,相當費時,因此歐盟官員催促美國,在歐盟提出相關議案後,就降低汽車關稅。

華府官員表示,美國確定歐盟「落實他們那一部分」之前,不會降低汽車關稅。歐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行委員塞夫柯維奇說,歐盟力拚本月底前提出相關議案。

法國及義大利要求酒類也能得到豁免,但並未成功。歐洲鋼鋁產品的50%關稅能否立即解除,目前也不清楚。這份聯合聲明並確認,美歐貿易協議將使美國對歐盟製藥產品、木材與晶片的稅率不超過15%;然而這些產業目前仍屬於美國商務部進行國安調查的項目,最終仍可能適用更高的稅率。

 
李在明下周見川普 加碼送4.6兆投資大禮
編譯簡國帆/綜合報導聯合報

韓媒報導,南韓總統李在明廿五日在白宮和美國總統川普會談時,將宣布由南韓民間企業額外投資美國約一五○○億美元(約台幣四點六兆元)的計畫,與七月美韓貿易協議中,南韓承諾投資美國的三五○○億美元(約台幣十點八兆元)區隔。

這讓南韓承諾對美投資的額度將達五千億美元,更接近七月美日貿易協議中,日本承諾對美投資的五五○○億美元。

韓民族日報廿一日報導,李在明宣布的民營企業投資計畫,可能包括進行中和即將推動的投資案。韓聯社上周也報導,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現代汽車會長鄭義宣及SK集團會長崔泰源等南韓財閥領袖,都將隨行訪美。

韓民族日報引述知情官員報導,「川李會」雖將揭櫫這項一五○○億美元的投資計畫,但預料不會進一步討論前述的三五○○億美元投資基金。韓方已指稱,三五○○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架構主要為貸款擔保,而非直接注資,實際的股權承諾可能不到百分之五。

根據七月的美韓貿易協議,美國對南韓輸美商品課徵的關稅上限為百分之十五,屬最優惠的關稅稅率之一。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廿日則聲明,尚未確定預定在「川李會」宣布的南韓對美投資規模。

另外,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任車維德廿日在CSIS線上座談說,川李會除了北韓及貿易議題,預料也包括南韓在支援美國處理朝鮮半島外部突發事件中的角色。與會的CSIS研究員卡茲說,駐韓美軍的戰略靈活性將是這次美韓峰會的敏感爭點。

駐韓美軍聽命美國,南韓無法主導,但透過美韓聯合司令部,韓軍在戰時能與美軍共同決策,並正爭取未來由南韓將領全面主導戰時作戰指揮權。

卡茲還說,戰略靈活性涉及南韓是否批准駐韓美軍處理更廣泛的行動,不再僅以嚇阻北韓威脅為主要任務;涉及台灣的突發狀況顯然會直接影響南韓的國家利益;然而在南韓還沒準備好承擔更大的自主嚇阻北韓責任前,就要對涉台的戰略靈活性明確表態,將引發這是否會在朝鮮半島留下安全真空的疑慮,且南韓在經貿上仍高度仰賴中國大陸。

卡茲研判,李在明此行應會接受文字籠統的聲明,川普也傾向廣泛框架式的表態,因此也許不會在這方面給李在明壓力。但若美方想要韓方在這方面多說一些與具體一點,就可能成為雙方潛在的摩擦點。

南韓外長趙顯十八日就美方是否希望韓方對台海問題表態指稱,美國內部確有這種意見,但美國政府至今未對此向南韓進行政策通報或協商。

 
Fed多數官員支持不降息 通膨風險憂慮高於勞動市場惡化
編譯劉忠勇、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準會(Fed)7月底的決策會議紀錄顯示,多數官員對通膨風險的憂慮都高於對勞動市場的擔憂,認為企業終將轉嫁關稅成本,「幾乎所有」官員都支持按兵不動、先觀望關稅情勢的發展再決定,讓兩位投下異議票的官員-咸認是理事沃勒與鮑蔓,聲勢略顯單薄。

Fed貨幣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20日公布7月29至30日的會議紀錄,根據這份紀錄,與會的18名決策官員(12人有投票權)普遍同意有通膨升高和就業轉弱的疑慮,但多數人都「認為通膨的上行風險,高於勞動市場惡化的風險」。

會議記錄顯示,有兩位Fed官員因主張降息而表示異議,但其他官員並未附和,也不見9月降息的聲浪,「幾乎所有」官員都支持維持基準利率區間在4.25%至4.5%不變,意味著除了兩名投下異議票的官員,其他16人都支持按兵不動。

根據會議紀錄,部分官員認為,就業和通膨的雙重目標風險大致平衡,少數則較擔心勞動市場,官員也討論關稅究竟會帶來一次性的價格衝擊、還是更持久的通膨壓力,「多位與會者強調,通膨已長期高於2%,這種經驗增加了長期通膨預期在關稅效應持續時可能失穩的風險」。

不少官員認為,提高關稅對部分商品價格的影響已較明顯,但對經濟和通膨整體影響仍有待觀察。

整體而言,7月FOMC會議紀錄顯示,對通膨風險的憂慮主導了決策,擔心就業下行風險的與會者較少。

 
警報解除?華爾街日報:川普政府不打算入股台積電
編譯周辰陽/即時報導聯合報
華爾街日報21日引述一位美國政府官員獨家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入股從2022年晶片法案獲得資金的公司,但並未計畫取得正在增加對美投資的大型半導體公司股份。

該官員表示,美國政府不打算入股如台積電這類持續擴大投資的公司,但對於沒有承諾增加投資的企業,可能會要求以股權交換政府補助。

這位官員說:「商務部不打算從台積電和美光手中取得股權。」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9日接受CNBC採訪時證實,美國政府正討論持有陷入困境的英特爾公司10%股權,也可能考慮在其他公司持股。他還表示,拜登政府時期的「晶片法」形同白送資金給英特爾、台積電與三星等公司,美國總統川普希望把補助轉換成股權。

這番言論加劇業界高管的擔憂,即美國政府可能也會入股其他大型晶片製造商,例如台積電、美光以及三星。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高層已初步討論,若川普政府要求入股就退還補助的想法,顯示此舉可能會遭到企業反對。

據知情人士說法,台積電是在拜登政府壓力下同意在亞利桑那州建廠,但該公司從未高度依賴美國的財務支持。台積電拒絕置評。

 
台積電ADR再跌0.56% 較台北交易溢價20.62%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台積電ADR周四(21日)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但跌幅縮小至0.56%,收在227.33美元,較台北交易溢價20.62%。費城半導體指數同日下跌0.49%。

周四美國股市三大指數下跌。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2.81點或0.34%,收在44,785.50點;標普500指數下跌25.61點或0.40%,收在6,370.17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72.55點,或0.34%,收在21,100.31點。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上漲336.69點,收在23,962.13點,台積電(2330)上漲15元或1.32%,收在1,150元。

個股 ADR代碼 ADR收盤(換算後) 漲跌幅(%) 台北上市股票收盤價 溢價率(%)

日月光 ASX 146.90 -0.62 144.00 +2.01

中華電 CHT 138.81 +0.02 137.50 +0.95

台積電 TSM 1,387.08 -0.56 1,150.00 +20.62

聯電 UMC 41.12 -1.89 41.40 -0.66

*匯率換算依據紐約時間下午5:30的彭博數據

 
要聞
汽機車減徵貨物稅期限延長 汽車舊換新最高省10萬元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因應台美關稅衝擊汽車產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協商「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朝野立委達成共識,決定將減徵優惠期限延長至二○三○年底,同時納入新購汽機車也可減徵貨物稅,汽車汰舊換新最高可減徵十萬元、機車汰舊換新可減徵六千元,預計下周完成三讀。

現行貨物稅提供汽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優惠,將於明年一月七日屆期,各界關注是否能夠延續,國內車廠日前提出訴求,包含延長汽車汰舊換新減徵五萬元貨物稅優惠,並爭取購買新車也能適用。

朝野立委昨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達成共識,為持續鼓勵報廢或出口中古汽車換購新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及節能減碳,同意延長汽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的優惠措施,期限延長至二○三○年底。

這次修法也納入產業意見,購買新車也可減徵貨物稅。協商結論指出,二○三○年底前,購買二千CC以下小客車並完成掛牌,該小客車應徵貨物稅,每輛減徵五萬元,再加上現行汽車汰舊換新的減徵五萬元,如果購買的新車又是二千CC以下,總共可減徵貨物稅十萬元。

在機車方面,朝野協商決定,二○三○年底前購買一五○CC以下機車並完成掛牌,該機車應徵的貨物稅每輛減徵二千元,加上現行機車汰舊換新的四千元,若買的新車又是一五○CC以下,共可減徵貨物稅六千元。

財政部長莊翠雲說,減徵貨物稅的期限延長,並對新購汽機車提供部分額度減徵是回應社會需求,同時也兼顧鼓勵民眾購買能源效率較好的新車,她尊重立法院決議。

 
卓揆:3類民眾 明年免繳綜所稅
記者黃婉婷/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會昨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長卓榮泰會中加碼宣布,為增加民眾家庭可支配所得,政府將推減稅政策,明年起租屋青年全年所得在六二點六萬元以下、四口家庭年所得在一六四點一萬元以下、三代同堂年所得二一二點四萬元以下,免繳綜合所得稅。

行政院去年宣布推出今年適用的報稅新制,包含調高每人「不課稅」標準的基本生活費用及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根據財政部資料,今年除基本生活費、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調高,課稅級距金額也上調,還對育兒家庭加大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金額,租屋族的租金支出也加大扣除金額,約六八七萬戶適用,減稅利益約二四三億元,讓家戶能支配所得增加,減輕民眾生活負擔。

卓榮泰昨在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追加宣布,為增加民眾家庭可支配所得,每人的基本生活費會調高三千元,長照特別扣除額在修法完成後也會調高到十八萬元。也就是說,明年起租屋青年全年所得在六二點六萬元以下、四口家庭年所得在一六四點一萬元以下、三代同堂年所得在二一二點四萬元以下都免繳綜合所得稅。依財政部資料,明年基本生活費會再調高三千元、長照特別扣除額調高至十八萬元後,估計民眾的減稅利益約十億元。

政院昨除宣布減稅政策外,日前也釋出多項減稅措施。如政府日前延長節能家電退稅期間至二○二九年底,根據財政部資料,最高每台家電可退二千元,估計每年減稅四一點四億元,可汰換二四八萬台老舊耗能家電,讓民眾節省電費開銷;總統府也公告免徵無添加糖飲料、彩色電視機、錄影機、電唱機、錄音機等貨物稅,施行日由行政院定之。

無添加糖飲料免徵貨物稅部分,依財政部資料,除了促進民眾健康,每年還減輕十五億元飲料支出,估計有十五點六億瓶飲料受惠,調降售價。至於彩色電視機、錄影機、電唱機、錄音機四項電器不課貨物稅,財政部說,這每年可減輕民眾一點二億元的負擔,估計有兩萬台新購置家電受惠。

 
中信結盟統一 點數生態圈大戰重新啟動
記者朱漢崙/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信昨日宣布發行統一聯名卡,除了董事長陳佳文所喊出的首年100萬張,2、3年內300萬張卡的目標之外,另一引人矚目之處在於,點數生態圈的戰火再度被引爆,尤其中信銀先前發行的LINE PAY 聯名卡以LINE POINT為號召已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點數生態圈,現在再新結合旗下有上萬通路、30家品牌的統一集團發行新的聯名卡,等於是要再建立起新的LINE POINT生態圈,對於其他大型發卡行而言,面對中信銀來勢洶洶不斷擴張生態圈,如何以新的策略來迎戰,也將是當務之急。

現在各大發卡行都積極建立自己的點數生態圈,只是方式各有不同,其中,中信銀選擇以聯名卡的方式,擴大不同的點數生態圈,除了LINE POINT,最新的OPEN POINT,今年上半年中信銀所發行的SOGO聯名卡,則涵蓋了另一個HAPPY GO點數的百貨生態圈;北富銀除了挾集團旗下的MOMO購物台,掌握電商領域的生態圈商機之外,又繼續開拓版圖,拿下COSTCO聯名卡的發行權,目前已因此順勢接收了將近300萬張的COSTCO聯名卡。

國泰、玉山、以及台新銀行,策略則有所不同,現在已以鞏固自家銀行卡使用的「權益切換」為主,並且以累積自家銀行的點數,來自成一格建立起自家的點數生態圈。就以國泰的「小樹點」為例,點數也可跨售到同一集團的例如國壽保單等商品的購買使用。

對於權益切換及發行聯名卡這二種不同的方式,資深業界人士分析,對銀行帶來的效果不一樣,後者在於「新領域的獲客」,至於前者,另一個外界所不知道,但對於銀行有減省成本的幫助,就是權益切換由於有次數的限制,或是用戶經常會忘記切換,因此能降低銀行的回饋成本,舉例來說,權益切換的回饋率是3%,但倘若未切換則為0.3%,中間差距就非常大。

中信銀現在已有約900萬張卡,最快今年底靠這張統一聯名卡,就可使自己更上一層樓,成為「千萬卡」發卡大行。外界所好奇的還有另一個地方,就是這次中信銀所提出的回饋率很高,甚至最高有11%,據悉,行銷費用至少一年十幾億起跳,但這麼高的行銷費用,據了解不只中信銀,統一集團也有出,統一集團之所以願出行銷費用,也是在於這筆行銷費用,最後仍是用在自家的通路,而且中信銀這次還推出了統一集團內部跨品牌的「品牌數加乘回饋」機制,可說為統一集團發揮更多「母雞帶小雞」的效果,例如,最強勢的7-11通路,可以去扶植其他知名度較不高的品牌,而且取得OPEN POINT點數回饋的前提,必須是先下載OPEN POINT的錢包,這也是為了增加對該生態圈黏著度的機制。

 
Google推智慧眼鏡 台灣團隊協作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智慧眼鏡市場火熱,Google硬體副總裁彭昱鈞昨(21)日表示,看好智慧眼鏡是下一世代重要產品趨勢,Google今年初收購宏達電的XR部門,台灣團隊參與全體協作,適當時機會推出產品,「大家拭目以待」。

彭昱鈞表示,台灣工程團隊已達數千人,是Google在美國以外、最大硬體研發基地,Google也持續在台招募各種人才,對台灣的投資持續成長,也吸引海外人才加入台灣硬體研發行列,獲得愈來愈多品牌與同業認可。

至於台灣團隊在智慧眼鏡產品扮演的角色,彭昱鈞指出,Google收購宏達電XR團隊加入之後,今年5月IO開發者大會也公布Android XR智慧眼鏡,具AI助理、即時辨識、短期記憶等功能,並與眼鏡品牌業者Gentle Monster、Warby Parker合作,硬體團隊也是以全球協作方式參與產品研發過程。

 
中市不動產公會 根園建設董事長謝麟兒掌舵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昨(21)日改選,原任理事長林正雄交棒,由根園建設董事長謝麟兒接任。謝麟兒表示,政府金融限縮造成房市急凍,買賣糾紛不斷,公會將站在消費者立場,提供各項協助,讓市場早日恢復正常秩序。

謝麟兒也對政府提出三大建言,首先是去年9月19日前簽約的預售屋客戶應不溯及既往,要排除在第七波信用管制內;延長土地取得後18個月內開工的時程限制;同時檢討「高價住宅」門檻,台中認定標準由原規定4,000萬元,調整至總價5,000萬元以上。

謝麟兒指出,將以「沉穩蓄力、創新轉機」為會務推動的主軸,面對市場紛擾,企業更要沉穩蓄力,勇於創新才能創造轉機。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現有777家會員公司、會員代表2,361人。

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以來,房地產市場陷入急凍。

根據公會統計,今年前七月全市累計推案金額2,903.7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334億元比較,縮減幅度達12.9%;累計推案戶數1萬2,904戶,較去年同期1萬4,241戶衰退約9%。整體市場呈現「量縮價穩」的格局。

展望台中房市,謝麟兒認為,包括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工業區及精密機械園區為台中帶來人口紅利;台中持續朝國際城市發展,不僅商辦大樓林立,還有大型百貨商場陸續進駐,都會為經濟帶來活絡的氛圍。

 
索尼、任天堂、微軟在美漲價 遊戲機台鏈 年底旺季有壓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關稅效應延燒,繼任天堂、微軟調漲美國市場遊戲機售價後,家用遊戲機龍頭索尼宣布,考量「嚴峻的經濟環境」,將調漲旗下PS 5系列三款遊戲機美國市場售價50美元,漲幅約一成。

美國是年底消費性電子傳統旺季最重要的市場,遊戲機更是重點商品之一。任天堂、微軟、索尼等三大遊戲機巨頭全部調漲美國市場售價,市場擔憂恐影響終端買氣,導致耶誕旺季不旺,牽動供應鏈後市。

台廠與遊戲機產業關係密切,以PS 5為例,搭載超微設計的半客製化主晶片,由台積電(2330)代工;聯發科向來是PS系列客製化運算處理器供應商,並供應相關電源管理 IC;鈺太(6679)則提供麥克風晶片;茂達供貨散熱風扇馬達驅動IC。

另外,鴻準、原相、南電、欣興、台達電、群電、正崴等,也都是遊戲機關鍵元件供應商,一旦年底旺季買氣不佳,相關供應鏈同步受累。

索尼宣布,調漲美國市場PS 5、PS 5數位版和PS 5 Pro等三款遊戲機價格。其中,數位版PS 5調漲至499.99美元,標準版PS 5調漲至549.99美元,最昂貴的PS 5 Pro預估漲到749.99美元,新價格8月21日開始生效。

索尼表示,和全球眾多企業一樣,為因對當前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被迫做出艱難的決定。不過,其他市場的PS 5售價維持不變,周邊配件價格也不會調整。

索尼今年4月已在多個歐洲市場調漲PS 5售價。索尼遊戲主機主要競爭對手微軟的Xbox則自5月起,陸續在美國、歐洲、澳洲與英國等地調升遊戲機及配件價格。

其中,微軟在美國市場將Xbox Series S 512GB機型價格調升80美元至380美元,效能更強的Series X則上漲100美元至600美元。

任天堂先前也基於「市場狀況」考量,宣布自8月3日起,在美國市場上調一代Switch系列產品的售價,包括Switch、Switch OLED、Switch Lite和特定Switch配件,不過,Switch 2主機價格暫維持不變,市場預期,任天堂後續也可能調升美國市場Switch 2售價。

儘管各大遊戲主機廠商並未公開點名漲價原因,但市場普遍認為,主要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在全球發起的關稅戰影響,在額外關稅影響下,廠商只能漲價因應新增成本。

 
Google雙AI手機 電信業火速端出零元方案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Google發表Pixel 10系列新機後,中華電信(2412)、台灣大哥大昨(21)日火速推出資費方案並開放預購,中華電信和台灣大1,399元以上資費綁約48個月,Pixel 10基本款手機可零元帶走。

通路部分,開放Google商店、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神腦國際、神腦生活網路商城、蝦皮購物、Momo購物網、myfone購物與PChome 24h購物等通路開放預購,8月28日上市。

Google規劃,Pixel 10將推出曜石黑、冰霜紫、香茅綠、靛藍色四款顏色,售價26,490元起;Pixel 10 Pro與 Pixel 10 Pro XL則推出曜石黑、陶瓷米、月岩灰、綠玉色,售價分別為33,490元起、39,990元起。相較前一代手機,價格「凍漲」,搶下半年商機。

Google並首度在台灣銷售搭載8吋螢幕的折疊機Pixel 10 Pro Fold,即日起開始預購到9月22日。

近年折疊機成為品牌廠突破銷售瓶頸的新領域。Google指出,Pixel 10 Pro Fold採用新的無齒輪轉軸,耐用度比上一代提升兩倍。手機內側螢幕也經過重新設計,以超薄玻璃和兩層抗衝擊薄膜,號稱最堅固耐用折疊機,手機可承受相當於十年以上的日常折疊使用。

 
新台幣今年來升7% 仍是最強亞幣
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資賣超台股並匯出,新台幣8月以來貶值「開快車」,累計8月以來至昨(21)日止貶值達5.89角,今年以來升值幅度縮小至7.46%,但仍是最強亞幣。如果未來幾日新台幣持續目前貶值速度,下周就可看到「31」元匯價,若以31元匯價計,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值幅度就會縮小到5.74%。

央行統計,今年以來至昨日止,日圓升值5.85%,韓元升值5.34%,人民幣升值1.69%,星元升值5.62%。

有關部分出口廠商指稱「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幅較日圓、韓元多10個百分點」,央行說明,央行統計今年以來至8月20日,美元指數(DXY)跌9.42%,新台幣對美元升值8.16%,但瑞士法郎同期升值12.29%,歐元升11.84%,墨西哥披索也升值10.81%,顯示新台幣並非升值幅度最高的貨幣。

至於和亞幣相比較,日圓與韓元相同期間分別對美元升值5.83%與5.29%,與新台幣升幅相比差2.33、2.87個百分點,遠低所稱的「多出10個百分點」,此一說法與實際數據有顯著落差。

 
和康轉型邁向品牌大廠 相關營收占比衝80% 大江生醫轉投資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江集團轉投資和康生技近年來布局膠原蛋白醫材有成,和康生技總經理陳敬亭昨(21)日表示,正全力將公司由代工製造轉型為品牌大廠,目標2030年自有品牌的營收占比能由現在的60%提高至80%。陳敬亭也發下豪語,未來五年將推升營收翻倍成長,市值突破百億元。

和康生技1998年成立,早年是由前財政部長徐立德投資經營,公司聚焦醫療用膠原蛋白的發展,到了2021年由大江取得和康生約30%股權,拿下主導權,台塑生醫隨後也跟進成為大股東。

陳敬亭表示,自大江入主後,公司重新聚焦膠原蛋白相關醫療器材,目前相關醫療器材在國內市占率已達65%。和康生技近五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0.4%,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更成長28.21%達3.86億元,營業利益1.21億元,年成長84.76%,雖然業外受匯率影響認列匯損,但稅後純益1.06億元,年增20.29 %,每股純益達1.18元。

陳敬亭表示,目前美國營收占比約20%至30%,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將啟動「三大區域樞紐」計畫,以台灣為研發與生產中心、美國為業務與製造據點,並透過CMO、CDMO、CRO合作模式串聯其他海外市場,建構彈性且高效率的全球服務網絡。

她指出,美國將優先成立銷售與法規團隊,攜手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夥伴以降低關稅壓力,逐步擴展業務版圖至中南美洲市場,同時建置當地後勤支援體系,中期則規劃將後段包裝移至美國。

展望未來,陳敬亭表示,隨著海外市場逐步收成,未來五年希望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15%至20%,推升營收翻倍成長,公司已著手設備更新,替換使用超過八年的產線,新增設備可大幅提升產能,足以支撐未來五年的成長需求。並期待屆時公司市值能夠突破百億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