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報導,南韓總統李在明廿五日在白宮和美國總統川普會談時,將宣布由南韓民間企業額外投資美國約一五○○億美元(約台幣四點六兆元)的計畫,與七月美韓貿易協議中,南韓承諾投資美國的三五○○億美元(約台幣十點八兆元)區隔。
這讓南韓承諾對美投資的額度將達五千億美元,更接近七月美日貿易協議中,日本承諾對美投資的五五○○億美元。
韓民族日報廿一日報導,李在明宣布的民營企業投資計畫,可能包括進行中和即將推動的投資案。韓聯社上周也報導,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現代汽車會長鄭義宣及SK集團會長崔泰源等南韓財閥領袖,都將隨行訪美。
韓民族日報引述知情官員報導,「川李會」雖將揭櫫這項一五○○億美元的投資計畫,但預料不會進一步討論前述的三五○○億美元投資基金。韓方已指稱,三五○○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架構主要為貸款擔保,而非直接注資,實際的股權承諾可能不到百分之五。
根據七月的美韓貿易協議,美國對南韓輸美商品課徵的關稅上限為百分之十五,屬最優惠的關稅稅率之一。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廿日則聲明,尚未確定預定在「川李會」宣布的南韓對美投資規模。
另外,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任車維德廿日在CSIS線上座談說,川李會除了北韓及貿易議題,預料也包括南韓在支援美國處理朝鮮半島外部突發事件中的角色。與會的CSIS研究員卡茲說,駐韓美軍的戰略靈活性將是這次美韓峰會的敏感爭點。
駐韓美軍聽命美國,南韓無法主導,但透過美韓聯合司令部,韓軍在戰時能與美軍共同決策,並正爭取未來由南韓將領全面主導戰時作戰指揮權。
卡茲還說,戰略靈活性涉及南韓是否批准駐韓美軍處理更廣泛的行動,不再僅以嚇阻北韓威脅為主要任務;涉及台灣的突發狀況顯然會直接影響南韓的國家利益;然而在南韓還沒準備好承擔更大的自主嚇阻北韓責任前,就要對涉台的戰略靈活性明確表態,將引發這是否會在朝鮮半島留下安全真空的疑慮,且南韓在經貿上仍高度仰賴中國大陸。
卡茲研判,李在明此行應會接受文字籠統的聲明,川普也傾向廣泛框架式的表態,因此也許不會在這方面給李在明壓力。但若美方想要韓方在這方面多說一些與具體一點,就可能成為雙方潛在的摩擦點。
南韓外長趙顯十八日就美方是否希望韓方對台海問題表態指稱,美國內部確有這種意見,但美國政府至今未對此向南韓進行政策通報或協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