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陪兒子去建國中學新生報到,心中既興奮又忐忑。高興的是三年寒窗上了第一志願,忐忑的是他壓線錄取,在此勢必要面對高手如雲的同學。
從開學第一天起兒子就沒懈怠過
新生座談與開學前的家長日,校長、老師、學長皆狂打預防針地說:「你們將在這裡考出許多不及格的考卷,這是正常的!你們以前在國中的成功模式,無法在這裡全然複製。」
兒子上高中到了新環境,我最常問的是:「今天有沒有認識新朋友?」他說好多神人,有個同學拿著厚厚的醫學原文書,能背出每個疾病的英文名。某天班上要推派一人參加英語字彙比賽,但大家都還不熟,不知道誰字彙強,有人隨意起鬨要一位個性活潑的同學去參賽,那人只是笑笑。兒子偷問對方英文行嗎?他回答:「我字彙量大約七、八千單吧。」
開學第一周還沒有小考,但也沒有蜜月期,所有科目難度都提升好多。其中數學最為頭痛,老師教得飛快,常說:「前面基礎的部分就不說了,都是考上建中的人,自己看沒問題吧?」兒子在觀念模糊的情況下,聽著老師上進階課程。第一次數學小考,果真如學長所言,拿到一張晴天霹靂的考卷──42分!可班平均是73分,他難過極了。從開學第一天起他就沒懈怠過,但接下來的幾個月,考卷上的分數始終沒太大變化。我平常心地說:「沒關係,像國中一樣,訂正完就會了。」對兒子而言顯然並非如此,他陷入焦慮且內耗中。不過,我最關心的依然是:「今天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呀?」友誼的支持是重要的,下課時跟三五好友聊天、打屁,中午一起翻牆出去吃中餐,能轉換心情、保持彈性。
幾次考試下來,知道同學們各自擅長的科目後,兒子就常向他們求教,高手們也很有耐心地任他放學後耽擱時間。
兒子班上真是人才濟濟,有三位機器人研究社的同學去美國參加FRC機器人大賽,拿下影響力獎,取得冠軍賽門票。另有一奇人,愛數學成癡,已經把高中三年的數學自學完畢,閒暇之餘讀大學的工程數學、微積分。英文領域也有程度為母語等級的人。在這樣神人輩出的環境下居然還出現一位「六邊形戰士」,每個科目都第一,班排一,校排一,全面制霸!
班際籃球賽徹底改變本來的局面
上高中的第一次校慶園遊會,多是一些國中同學來建中找他敘舊。大夥兒說說笑笑,感覺這些才是與他頻率相同的人,讓他短暫享受久違的輕鬆。和老友聚聚固然好,可我心中隱隱感到不安。有天晚上兒子很落寞地對我說:「高一都過一半了,我還沒在建中找到好朋友。」我原以為有那麼多人願意教他功課,算是交到好友了,但那與真正的朋友仍是不同。我說:「不妨先這樣想,把朋友當作維他命,我們身體需要不同的養分,有人是維生素數學、有人是維生素化學、籃球酵素。你擁有多種維他命,但要找到一顆最適合你的綜合維他命就比較難。」但我想這樣的話對他只是安慰劑。
直到下學期班際籃球賽到來,才徹底改變這樣的局面。兒子運動天賦好,其中最喜愛籃球,體育課和班上同學切磋一下,大家知道他球打得好,便順理成章選為先發球員。第一場球賽一開始,兒子就連進三球穩定軍心,上半場就建立極大領先,對手猝不及防,被一路暴打,最後以50:15收下第一勝,兒子更是獨得22分,同學眼睛為之一亮!第二場,聽說對手班有體保生,實力不容小覷。該場比賽靠著團隊堅強的防守與輪轉,上半場保有10分的優勢;下半場隊友手感全面火燙,以36:18再次晉級。每戰打下來,兒子的場均得分大多是全隊的一半。最後奪得班際籃球賽冠軍,跟隊友建立了默契、與班級分享榮譽,班導還自掏腰包請全班吃冰。之前因為下課忙著回家讀書,所以沒跟其他班的人在球場較量過,經此戰役,他便在籃球場上打開知名度,常有別班的人約他打球。
與同學熱絡一些後,下課時就常去湊熱鬧當吃瓜群眾,三五人圍觀高手下西洋棋,他偶爾提出挑戰,勝率約五五波。有人玩手遊,如「荒野大亂鬥」、「傳說對決」,但無論戰績跟等級都差得可憐,兒子稍微露兩手後,同學便常常約他同時間上線打,要兒子carry一下帶他飛。家政課一群男生看著桌上的生花枝手足無措,也是他挺身而出,去膜、切花,料理了食材。這下子他在班上成了非學科的生活智慧王。漸漸融入班上的同時,兒子的成績也進步到前十名了。
這次段考完,兒子跟同學約去西門町吃拉麵,點完餐等菜時,那位數學奇人又拿出大學微積分課本出來讀,被大家沒收,之後一行人去桌遊店玩。當天他說了我最想聽的那句話:「我終於跟高中同學一起出去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