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校園超連結】宋伊薇 /在建中的神之領域交朋友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05 第6002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校園超連結】宋伊薇 /在建中的神之領域交朋友
邱宇暄/成年學走路
Hazel/最暴力的文明人
 
 
 
心情札記
 
【校園超連結】宋伊薇 /在建中的神之領域交朋友
宋伊薇/聯合報
圖/siglooq

去年夏天陪兒子去建國中學新生報到,心中既興奮又忐忑。高興的是三年寒窗上了第一志願,忐忑的是他壓線錄取,在此勢必要面對高手如雲的同學。

從開學第一天起兒子就沒懈怠過

新生座談與開學前的家長日,校長、老師、學長皆狂打預防針地說:「你們將在這裡考出許多不及格的考卷,這是正常的!你們以前在國中的成功模式,無法在這裡全然複製。」

兒子上高中到了新環境,我最常問的是:「今天有沒有認識新朋友?」他說好多神人,有個同學拿著厚厚的醫學原文書,能背出每個疾病的英文名。某天班上要推派一人參加英語字彙比賽,但大家都還不熟,不知道誰字彙強,有人隨意起鬨要一位個性活潑的同學去參賽,那人只是笑笑。兒子偷問對方英文行嗎?他回答:「我字彙量大約七、八千單吧。」

開學第一周還沒有小考,但也沒有蜜月期,所有科目難度都提升好多。其中數學最為頭痛,老師教得飛快,常說:「前面基礎的部分就不說了,都是考上建中的人,自己看沒問題吧?」兒子在觀念模糊的情況下,聽著老師上進階課程。第一次數學小考,果真如學長所言,拿到一張晴天霹靂的考卷──42分!可班平均是73分,他難過極了。從開學第一天起他就沒懈怠過,但接下來的幾個月,考卷上的分數始終沒太大變化。我平常心地說:「沒關係,像國中一樣,訂正完就會了。」對兒子而言顯然並非如此,他陷入焦慮且內耗中。不過,我最關心的依然是:「今天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呀?」友誼的支持是重要的,下課時跟三五好友聊天、打屁,中午一起翻牆出去吃中餐,能轉換心情、保持彈性。

幾次考試下來,知道同學們各自擅長的科目後,兒子就常向他們求教,高手們也很有耐心地任他放學後耽擱時間。

兒子班上真是人才濟濟,有三位機器人研究社的同學去美國參加FRC機器人大賽,拿下影響力獎,取得冠軍賽門票。另有一奇人,愛數學成癡,已經把高中三年的數學自學完畢,閒暇之餘讀大學的工程數學、微積分。英文領域也有程度為母語等級的人。在這樣神人輩出的環境下居然還出現一位「六邊形戰士」,每個科目都第一,班排一,校排一,全面制霸!

班際籃球賽徹底改變本來的局面

上高中的第一次校慶園遊會,多是一些國中同學來建中找他敘舊。大夥兒說說笑笑,感覺這些才是與他頻率相同的人,讓他短暫享受久違的輕鬆。和老友聚聚固然好,可我心中隱隱感到不安。有天晚上兒子很落寞地對我說:「高一都過一半了,我還沒在建中找到好朋友。」我原以為有那麼多人願意教他功課,算是交到好友了,但那與真正的朋友仍是不同。我說:「不妨先這樣想,把朋友當作維他命,我們身體需要不同的養分,有人是維生素數學、有人是維生素化學、籃球酵素。你擁有多種維他命,但要找到一顆最適合你的綜合維他命就比較難。」但我想這樣的話對他只是安慰劑。

直到下學期班際籃球賽到來,才徹底改變這樣的局面。兒子運動天賦好,其中最喜愛籃球,體育課和班上同學切磋一下,大家知道他球打得好,便順理成章選為先發球員。第一場球賽一開始,兒子就連進三球穩定軍心,上半場就建立極大領先,對手猝不及防,被一路暴打,最後以50:15收下第一勝,兒子更是獨得22分,同學眼睛為之一亮!第二場,聽說對手班有體保生,實力不容小覷。該場比賽靠著團隊堅強的防守與輪轉,上半場保有10分的優勢;下半場隊友手感全面火燙,以36:18再次晉級。每戰打下來,兒子的場均得分大多是全隊的一半。最後奪得班際籃球賽冠軍,跟隊友建立了默契、與班級分享榮譽,班導還自掏腰包請全班吃冰。之前因為下課忙著回家讀書,所以沒跟其他班的人在球場較量過,經此戰役,他便在籃球場上打開知名度,常有別班的人約他打球。

與同學熱絡一些後,下課時就常去湊熱鬧當吃瓜群眾,三五人圍觀高手下西洋棋,他偶爾提出挑戰,勝率約五五波。有人玩手遊,如「荒野大亂鬥」、「傳說對決」,但無論戰績跟等級都差得可憐,兒子稍微露兩手後,同學便常常約他同時間上線打,要兒子carry一下帶他飛。家政課一群男生看著桌上的生花枝手足無措,也是他挺身而出,去膜、切花,料理了食材。這下子他在班上成了非學科的生活智慧王。漸漸融入班上的同時,兒子的成績也進步到前十名了。

這次段考完,兒子跟同學約去西門町吃拉麵,點完餐等菜時,那位數學奇人又拿出大學微積分課本出來讀,被大家沒收,之後一行人去桌遊店玩。當天他說了我最想聽的那句話:「我終於跟高中同學一起出去玩了!」

邱宇暄/成年學走路
文/邱宇暄/聯合報
回溯低頭行走的源頭,果然和青春期密不可分吧。一夕間被拉長的身高,將喜歡隱匿在群體中的我,硬生生推到隊伍排頭。抗拒成為焦點,也對胸前增長的曲線感到彆扭,我偷偷縮起身子,將視線控制在水平之下──不向外看,就不會知道是否被看。那些年,長輩反覆施加「抬頭挺胸」的緊箍咒,自我檢視的目光散布在每個稍縱即逝的路邊倒影中。

大學時在咖啡廳打工,繫上圍裙、穿戴好笑容,我試圖脫下如影隨形的不自信。有一回,朋友熱情來探班,為吧台裡調製飲品的我側拍,照片映出友人眼中專注拉花、散發光彩的咖啡師,而我只看見,因為專注反而原形畢露的佝僂女子。相機的顯影既真實又殘酷,我決心有所行動。

經一本傳授步態相關知識的衛教書引領,我步步拆解肌肉裡的記憶。原來,走路不只關乎兩隻腳,想走好還得先站好:下巴內收,頸部不前傾;肩膀別內旋,後背微前挺。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看來毫不費力。我將口訣化為直覺,深知刻意練習與心理建設同等重要──一切的前提是,願意面對並接受現下的自己。

後來,終於能自在地邁開步伐。

Hazel/最暴力的文明人
Hazel/聯合報
現在我們聽見大學生,往往會覺得是挺歡樂的族群。在大學普及化之前,「大學生」的頭銜就是高知識分子的代名詞,就算放在現代,給人的印象也是起碼有點水準,更不要說國外的名校,像劍橋、牛津、愛丁堡等等大學,就算是學士畢業證書,也夠讓人刮目相看了。

殊不知在中世紀歐洲,高等學府周圍的居民要是聽見「大學生」一詞,恐怕會嚇得避之唯恐不及。老百姓不懂什麼學術地位、論文著作有多名垂青史,只知道大學生就是一群暴力荒唐的極端分子,總是喝個爛醉、三五成群,會在路邊調戲婦女,並且用挑釁的口吻和其他的學生團伺機打架鬥毆。更麻煩的是,因為當時受教育還是稀罕事,大學往往受到教會的巨額資助,所有學生就算不具備虔誠信仰,也會自動獲得修士身分,所以就算鬧事,也會因教會包庇而不受懲罰。

說鬧事或許都太輕微了,以英國的牛津大學為例,根據當時某一本驗屍官的紀錄,牛津郡發生的謀殺案裡,有75%的兇手、72%的受害人都是大學生甚至教師,且案件發生率是倫敦、約克等大城市的五倍之多。

究竟為什麼代表知識力量的大學生會如此兇殘呢?可能是因為古時的高等教育和我們現在概念裡的不太一樣。中世紀大學的入學年齡大約只有十四、十五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並且當時女性不被允許入學,想想看,一群飽受荷爾蒙波動驅使、性發育才臻成熟、甫脫離父母家人管控的年輕男孩,朝夕都與同類型的夥伴同吃同住,你說會發生什麼事?我們還得考慮,當時有條件讀書的孩子往往來自中上階層,許多是被嬌養著長大,身上還帶著大筆零用錢。這群小公子哥兒聚在一起,要是能平安度日才真是奇蹟呢!

因此不只是暴力,大學附近往往還是性工作者的集散地,並且酒吧林立──在中世紀,酒吧和妓院之間也沒有太大的分界,女服務生就是半公開的性工作者,只要客人一個眼神、開個合適的價,酒吧老闆往往默許她帶人上樓賺點外快。有了性,也更容易發生爭風吃醋的糾紛了。

但假如是赤手空拳,學城的治安可能還不至於太糟,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凶器隨手可得。在十五世紀前,歐洲的餐桌上還沒有餐叉,吃飯往往是拿把小刀切割食物,以手捏著吃。不幸的是,小刀是個人隨身攜帶的東西,也非現代西餐較鈍的餐刀,更近似於匕首,於是在怒髮衝冠之時,它就成了最順手的凶器。既然凶器在鬥毆中成為家常便飯,也有學生開始帶些更離奇的大刀長劍,再加上中世紀人熱衷的決鬥風氣,求學還真的是場大冒險啊!

時至今日,家長們對於教育的首項要求就是「校園安全」,中世紀的學習氛圍肯定是不可想像的。相比過去學生本身就是嚴重的危險來源,至少現在罕有父母需要擔心自己的孩子讀書讀成殺人犯啦。

●本文作者為Podcast頻道《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主講

 
 
 
訊息公告
 
 
 
 
那天我叫客戶「脫衣服」:講錯很尷尬的英文
有一次,我們接待一位外國客戶來辦公室開會。天氣有點冷,他穿著大衣進來,我們的同事熱情迎接,笑著說:"Please take off your clothes and make yourself comfortable."現場空氣,突然凝結了三秒。那位客戶嘴角抽了一下,禮貌地微笑,慢慢坐下來,沒說什麼。後來發現,原來take off your clothes是叫人脫光衣服,超尷尬。

漁電共生為何變雙殺?養殖戶憤慨努力被政府踐踏
7月上旬,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嘉南魚塭滿目瘡痍。颱風過境幾周前,農業部召開了一場閉門會議,將行之有年的漁電共生案場鋪排光電板規則推翻。一紙會議紀錄,讓「阿玉姊」手中正在跑行政流程、快走完最後一哩路的案場,極可能被迫退回重新設計,開工遙遙無期。諷刺的是,3年多來,因為法規不斷變動,地方審查無限上綱,她的案場至今仍被卡案,遲遲無法動工。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