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訴法院裁定,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實施的大部分關稅政策違法,川普將上訴到最高法院,由於川普在最高法院與國會參眾兩院都有優勢,一般認為很難真正翻轉,可是美國國內政治瞬息萬變,川普的優勢能夠維持多久,也有變數。
上訴法院公布裁決幾個小時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內閣官員警告,若裁定川普關稅無效,不僅將令美國數月來的談判努力泡湯,還將使美國陷入他國報復的險境。判決出爐後,川普立即在社群媒體連續發文數十條,指責這項判決是錯誤的,上訴法院「高度政治化」,並炮轟這項裁決將把美國「徹底摧毀」。
按照憲法,關稅屬於美國國會的職權,1977年通過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美國總統在應對國家緊急情況或海外重大威脅時,可以動用多種經濟手段,「以應對任何主要來自美國境外的、對國家安全、外交政策或經濟構成不同尋常且重大威脅的情況」。
過去歐巴馬和拜登,都曾分別在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援引該法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可是川普是對全世界的貿易夥伴,按照美國憲法,徵收關稅權不屬於總統的職權範圍,徵稅權是屬於國會的,上訴法院在裁決中指出,儘管《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總統重大權力,但這些關稅適用於幾乎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與國家,而且徵收額度超過了關稅系統中規定的稅率,甚至沒有時間限制,遠超過川普的授權範圍。
在法院裁決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首先直批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稅「扭曲市場、毫無必要」,強調特斯拉不需要依靠關稅保護。波音、通用汽車等產業巨頭更聯名致函國會,警告對3兆美元商品課徵25%關稅恐引爆「不可逆轉的經濟災難」。
向來與總統川普不對盤的加州州長紐森率先提告,指控關稅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隨後12州跟進,罕見形成「州政府對抗聯邦」局面。國會內部,民主黨則推動《關稅透明法案》,要求加稅前須提交影響評估並獲國會批准,部分共和黨議員亦表態支持。
如果對等關稅的徵收最後被宣布不合法,川普政府表示,將對美國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並可能「推翻」川普已宣布的一些貿易協定,例如與歐盟、英國和日本達成的框架協定。事實上,很多與川普達成協議的國家,現在抱持著「等等看」的心態,不急著履行在關稅談判時的妥協讓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更警告,暫停實施關稅將使美國在外交上陷入極度尷尬的局面,中斷正在進行的談判,他指的就是與中國的關稅談判。
川普的司法部已表示將上訴到最高法院,由於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中有六人由共和黨總統任命,其中包括川普在第一任期內提名的三人,因為保守派占多數,判決很可能最後是對川普有利。
此次裁決並未影響川普政府依據其他法律,特別是《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徵收的行業關稅,因此針對汽車、鋼鐵和鋁的行業關稅,甚至半導體與藥品的關稅,並未包含在此次裁決中,仍然得以徵收。
未來關稅情勢,除了要等最高法院的判決之外,各國政府是否能拒絕川普的「要索」、拖延既有承諾,甚至要求重新談判協議,則須各自依據自身底氣與利益而定。目前所知,歐盟內部批准協定的進程,可能會受影響而延緩,日本與南韓與美方僅達成口頭協定,沒有書面協議,也會觀望情勢,直到美方適法性情況更明朗。
我國行政院副院長、對美談判代表鄭麗君強調,政府將持續密切關注美方動態,美國對等關稅是否改變,仍視美政府、最高法院如何決定;不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政府恐怕沒有要對川普政府硬起來的底氣與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