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日前以七比四的投票結果認定,川普援引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並未賦予總統徵收關稅的無限權力。若川普加徵對等關稅屬違法行為,貿易戰或已迎來重大轉折點?關稅戰淪為美國國內司法戰的同時,也成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角力?這次判決是對川普關稅戰的重大狙擊;但上訴法院僅「攔截」關稅政策,並未直接「叫停」,為川普留下翻盤機會。且判決並不影響川普依據「貿易擴展法第二三二條」加徵的鋁鋼等關稅。
這次法律攻防戰,一審的國際貿易法院和二審的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一致駁回川普的辯護理由,並作出對川普政府不利的裁定。首先,川普沒有權力擅自加徵或取消關稅,課稅、徵收關稅與貿易規範是國會獨有權力,因此川普侵犯美國憲法賦予國會的專屬徵稅權;第二,無跡象顯示美國處於「緊急狀態」。
上訴法院的判決主要認為川普越權、侵犯國會權責。對此,川普政府除將提上訴,還可能在行政與法規引用上另闢蹊徑,並透過國會認證是否吻合「緊急狀態」。所以川普輸了嗎?恐怕未必。
目前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中,保守派對自由派以六比三占優。至今,最高法院已作出一系列有利川普政府的裁決,並對擴大舊法案的解釋範圍,在賦予總統更多權力上持寬鬆模糊的態度,因此最高法院的裁定恐有較高機率有利於川普。
此外,上訴法院將兩項針對關稅的訴訟發回下級法院,重審在全國範圍內終止關稅是否過當。下級法院若裁定,其判決只適用於提起訴訟的控方,適用對象便不及於美國各州與各國,如此川普仍取得「失去小局部的大勝利」。
再來,川普可能啟動B計畫,透過其他法律維持關稅政策。例如一九七四年貿易法第三○一條、一九三○年貿易法第三三八條及第一二二條,前者授權總統對「歧視」美國的國家徵收最高五成關稅,但已數十年未被援引;後者允許短期全面關稅,但該法律賦予總統相對有限的權力。
最後,共和黨依然掌控參眾兩院多數,這為川普主張「只有國會能否決總統緊急狀態」提供堅實後盾。
對全球貿易來說,現在只是按下「暫停鍵」的喘息,不確定性和風險卻未消除。川普將挑戰司法裁決,並利用法律賦予的行政權及國會多數優勢逆轉劣勢,繼續推進關稅政策。
易言之,現有貿易協議可能不會自動瓦解,但川普政府或會失去談判的一個支柱;這將鼓勵他國抵制未來美方的訴求,並拖延履行先前的承諾,甚至尋求重新談判貿易條款。
正如川普及眾多部長為其關稅戰的辯護,其一,關稅是屬於對外貿易範疇,是美國對外關係的一部分,而外交與軍事是屬於美國總統的法定職權;其二,川普在加徵關稅時,引用美國國會於一九七七年通過的法律,賦予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期間監管進口的權力。
縱使上訴法院的判決,暴露了川普單邊主義貿易關稅的法律支撐,但裁決十月中旬前不會生效,以便川普政府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這意味著現行關稅依然有效。目前的判決就像球場上突然亮出的黃牌,但離終場哨響為時尚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