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研究員:李佳珮
在全球氣候危機加劇的背景下,數位轉型的浪潮帶來意想不到的環境挑戰。資訊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碳排放正以驚人速度增長,預計未來將佔全球排放的更大比例。特別是人工智慧模組訓練與推論的高能耗,對科技巨頭的淨零目標將構成嚴峻挑戰。
為什麼需要綠色軟體?
雖然軟體本身不直接耗能,其設計、開發與使用方式卻深刻影響硬體的能源消耗與碳足跡。根據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國際能源總署)統計,2024年全球資料中心約佔全球用電量1.5%,預估2030年將達到3%。綠色軟體的崛起正是為了應對這項挑戰,根據Accenture的研究,優化軟體設計最高可減少60%碳排放,將GCP雲端服務遷移至低碳區域更可降低66%排放。綠色軟體不僅關注功能性,更能在能源效率、硬體資源最小化與碳足跡可控性之間取得平衡。
綠色軟體:不只是環保,更具商業價值
綠色軟體不僅能減少環境衝擊,更為企業帶來實質的商業價值,此為企業數位轉型與創新競爭力的核心。企業推動綠色軟體的具體效益包括:
達成ESG與企業社會責任目標
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與吸引永續人才
優化客戶體驗,帶動營收成長
滿足市場與法規對永續產品的需求
綠色軟體的六大核心原則
圖1:綠色軟體架構實踐
圖片來源:AI 生成(Claude)
綠色軟體的實踐圍繞以下原則展開,旨在從設計到營運全面降低環境足跡:
碳效率:開發低碳應用程式,優化程式碼與演算法,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能源效率:開發節能軟體與硬體效率相輔相成,確保軟體與硬體能發揮最大能源效益。
碳意識:高耗能任務應選擇低碳電力時段運行以最大化減少碳排放。
硬體效率:延長設備生命週期,減少電子廢棄物,提升伺服器利用率。
測量:透過專業工具追蹤能源消耗與碳足跡,確保效果可被量化。
氣候承諾:制定明確的減碳目標並將其融入企業策略。
國際標準與實務依據
實務層面,國際標準如定義軟體產品品質模型(Software Product Quality)的ISO/IEC 25010與提出軟體碳強度(SCI)標準的ISO/IEC 21031:2024倡議已提出具體指標,協助企業檢測與優化軟體的永續性表現。SCI 由微軟與綠色軟體基金會(Green Software Foundation)推動,主張以「每單位功能所產生的碳排放」作為綠色軟體衡量標準,這將有助於在開發早期就納入永續考量。
軟體碳強度(SCI):軟體碳強度的量化標準
SCI為測量軟體系統碳排放提供了統一方法。其核心公式為:
SCI = ((E × I) + M) / R
E:軟體耗能(kWh)
I:區域電力碳強度(gCO2eq/kWh)
M:硬體隱含碳排放
R:功能單元(如使用者數、資料量等)
SCI適用於從個人電腦到雲端環境的各類軟體,幫助開發者基於數據決策,減少碳排放。它強調系統性影響,避免局部優化引發負面效應。可以透過 Code Carbon、CO2.js、GSMM等常用工具去協助開發者與企業精準追蹤碳足跡,持續優化。
綠色軟體開發的實踐框架
要實現綠色軟體,需在日常開發與營運中融入以下實務:
綠色基礎建設:優先選擇具綠能認證的硬體供應商、推動負責任採購提升硬體循環利用率。
綠色開發生命週期:從平台選擇到架構設計,全面採用節能做法將節能考量融入軟體開發的每一個環節。
綠色UI/UX:設計高效使用者介面,如壓縮圖像、提供暗黑模式選項,以減少螢幕耗能與資料傳輸量。
綠色AI:在模型效能與能耗之間取得平衡,針對特定任務優化模型最高可減少80%的碳排放。
綠色雲端與資料中心:遷移至低碳區域的雲端服務可降低66%排放。
綠色數據管理:透過資料壓縮與重複資料移除,減少70%-90%的「暗數據」儲存與傳輸成本。
節能區塊鏈:採用權益證明(POS)而非工作量證明(POW)算法以降低區塊鏈的能耗。
全球與台灣的數位永續趨勢
國際間,綠色軟體基金會SCI/GSMM等標準逐步普及,微軟等科技巨頭積極投入綠色技術;法國發布數位服務生態設計政策架構(RGESN),希望從設計階段便開始減少網站、視訊串流平台、應用程式及人工智慧工具等數位服務所產生之環境足跡。台灣也正積極響應數位永續趨勢,計劃推出軟體碳排放標籤與ICT認證,優先針對圖像處理、程式碼效率等高碳排項目,打造本土化的網際網路永續設計指南,聚焦高碳排領域,產官學攜手打造永續生態。
挑戰與未來展望
推廣綠色軟體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技術能力不足、標準工具匱乏與普遍的認知障礙。尤其AI的高能耗與全新軟體的測量難度更增添複雜性;然而,但隨著標準化、法規與市場需求升溫,綠色軟體將成為數位轉型不可或缺的核心。未來,組織需系統性整合永續工程,而每位開發者與企業也應積極選擇綠色應用,共同驅動產業持續進化邁向數位淨零的目標。
結語
數位轉型不應與能源浪費劃上等號。綠色軟體不只是履行環境責任,更是數位創新的新機遇。在這條通往永續數位轉型的道路上,每一位開發者與企業都能發揮影響力,從優化每一行程式碼、每一個架構選擇,到企業策略與消費者行動,打造更綠色的數位未來!
參考資料來源:
1.AI資料中心用電至2030年成長一倍 台灣準備好了嗎?
https://e-info.org.tw/node/241110
2.Uniting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How to Get the Full Value from Your Sustainable Tech Strategy
https://www.accenture.com/content/dam/accenture/final/a-com-migration/pdf/pdf-177/accenture-tech-sustainability-uniting-sustainability-and-technology.pdf#zoom=40
3.網路永續發展相關趨勢研析
https://greenweb.moda.gov.tw/gain/download/22/11729739415.
pdf/%E7%B6%B2%E8%B7%AF%E6%B0%B8%E7%BA%8C%E7%99%BC%E5%B1%95%E7%9B%B8%E9%97%9C%E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