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今周刊1450期】AI新都鍍金風雲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0/02第897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高雄現在每坪漲到60萬
台積電效應解讀AI新都
石破茂成功坐首相大位
「兩原因」讓他意外出線
 
   
封面故事
   
高雄現在每坪漲到60萬
台積電效應解讀AI新都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台積電空降,對高雄房地產的助漲威力,郡都開發董事長唐承感受最深,郡都的「科楠」案完銷迄今不到1年,每坪價格漲幅已逾3成。

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雄在地代銷龍登建築機構董事長戴嘉聖,則舉自己的客戶為例,泰嘉開發2021年在楠梓推案時還不知道台積電要進駐,當時楠梓每坪房價是1字頭,他幫業主從每坪15萬賣到16萬元多,很快完銷。

沒想到,台積電要來設廠消息一出,房價開始三級跳,從每坪17萬、20萬、30萬元……,「發哥(指泰嘉董事長呂金發)捶心肝說,我害他少賺了20億!」

深耕房地產逾35年,高雄預售屋超級業務員李栖鳳,也親自見證高雄房價從每坪不到10萬元,飆升至50、60萬元的迅猛氣勢,「之前高雄人拿過來的扣繳憑單(作為申請房貸的財力證明)都是年收入60萬、65萬元,忽然間,來的都是台積電資歷才1年的年輕人,年收200多萬元,資深的400多萬元,分紅還不在年扣繳裡面喔??。」買家面貌改變,出手實力也不一樣,都對這一波買氣帶來莫大貢獻。

翻開今年1到7月內政部實價登錄揭露的成屋成交均價,高雄市以每坪27.6萬、年漲幅11.7%,在6都中排前3;預售實際成交總金額,高雄市同期則來到1741億元、年成長高達200%,漲幅穩居6都之冠。

接著再檢視今年前8月的買賣移轉棟數,高雄市也以32210棟、年增37.2%,也是6都第1。

甚至,當8月「限貸令」上路、9月19日央行出重手,祭出人稱「金龍海嘯」的第7波房市信用管制打炒房措施,高雄房市也仍有抵抗力。

戴嘉聖不諱言,在台積電沒來之前,高雄房市經歷多次利空洗禮,「基期真的低太久,2011年之前,買房就跟買車一樣,一入手就跌價,高雄人自己都覺得買房子不會賺錢。」

「高雄房市起漲,是因為確實有產業進來,不是虛漲!」戴嘉聖說的,從台積電進駐,有望帶動科技業就業人口與需求開始,高雄積極向科技業招商,在原有重工產業外,企圖打造科技城形象。

「以前提到高雄代表企業,都是中鋼、中油等重工業,以藍領階級為首的重工業,市場較淺碟,消費比較薄弱,2、3年前我們也不敢去推這樣產品(指豐邑TOP+)。」負責豐邑TOP+代銷的創意家行銷副總經理李政昌直言。

最近不同了,提到高雄,不再是重工業高汙染城市,除了台積電、輝達等科技業報到,高雄市串起南部科技廊道的產業聚落,以布局半導體產業鏈及5G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科技為兩大產業升級轉型主軸、積極招商,高雄儼然具備「AI新都」氣勢,「印象整個翻轉,不是又老又舊又髒又臭。」李政昌說。

台灣房屋美術之心特許加盟店店長林家福進一步分析,一般來說,台積電1名員工進駐,會帶動約8個中下游供應鏈廠商的居住需求。以台積電楠梓廠預計設立5廠,約帶進6000名員工計算,中下游就可望跟進4萬8千人,總計台積電產業鏈可帶來約5萬4千個就業機會,「這些人與背後家庭的居住商機,便是未來的高雄房市剛性需求的保證。」林家福篤定地說。

「高雄房市一定有上漲空間!」而在郡都開發董事長唐承眼中,高雄好不容易從工業城市轉型成科技城市,「城市、交通觀光的整體升級、世界級企業的進駐,高雄擺脫工業城的轉型漲勢才剛起步。」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50 期謝謝!)

石破茂成功坐首相大位
「兩原因」讓他意外出線
今周刊•撰文:陳禹蓁

從政三十八年來,石破茂素以敢言聞名,尤其在安全保障和外交政策有獨到見解,卻始終缺人和。在自民黨聲望跌落谷底之際,這位非主流政治家,能否做出一番新氣象?

「這是我38年政治生涯的總結,也將是我最後的戰役,我將回歸初心,傾盡全力尋求支持。」8月24日,石破茂在家鄉日本鳥取縣八頭町的一間神社,懷著背水一戰的覺悟,宣布參選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

現年67歲的他,在鳥取縣是連任12屆眾議員的地方霸主,但礙於黨內人緣不佳,過去4度挑戰自民黨總裁皆鎩羽而歸,與首相一職失之交臂。

參選宣言中的破釜沉舟氣勢,意味著石破茂對於自己能否取勝,並沒有十足把握;在9月27日的第一輪投票,石破茂也以27票差距,落在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之後,以第二名之姿進入決勝輪。

但當天下午,在以國會議員為主體的第二輪投票中,石破茂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逆轉秀,拿下過半的215票險勝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第28代總裁;接著,他在10月1日獲國會指名,接替岸田文雄成為新任日本首相。

出身》日本鳥取縣政治世家

石破茂出身政治世家,父親石破二朗是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的精英官僚,曾晉升至位階等於台灣常務次長的建設省事務次官。

石破二朗從年輕時就與前首相田中角榮有私交,田中曾鼓勵他參選東京都知事,卻被他一口回絕:「我對東京都知事沒興趣,如果可以,我倒想當鳥取縣知事,因為我在當地出生、長大,未來也將在故鄉離世。」這段話讓田中深受感動,並表態大力支持。

1957年,48歲的石破二朗「老來得子」,迎來長子石破茂;隔年,就辭掉建設省公職返鄉參選,順利當選後,連任四屆鳥取縣知事。石破茂因此在一歲半時隨父親搬回鳥取,一直到就讀慶應義塾大學之前,都在鳥取縣生活。

大學畢業後,無意從政的石破茂,原本想當記者或到鐵道公司上班,但因政治家父親強烈反對而放棄,轉往銀行工作。

1981年,石破二朗逝世,田中角榮以「守護父親建立的一切」為由,強勢勸說年僅24歲的石破茂參選眾議員,要求他拿著名片拜訪所有來參加喪禮的人,為選舉做準備。

下定決心的石破茂,先在田中角榮身邊見習,學習如何經營組織、打好選戰。1986年初試啼聲就一舉當選,成為當時全日本最年輕的眾議員,但在有四個名額的鳥取縣選區,他的票數只是「吊車尾」。

不甘心的石破茂,想起田中角榮曾對他說過,「你獲得的選票是來自於你拜票時走過的房子、握過的手。」於是在第二次競選期間,充分利用臥鋪列車、夜間巴士和飛機,每周往返選區和東京之間多達4次,3年半後連任時,斬獲了全縣最高票。

立足於父親留下的基礎,並勤走基層,面對鄉親提出的要求,他幾乎不會拒絕。例如2018年在鳥取一間模型博物館的開館典禮上,貴為自民黨前幹事長的石破茂,竟同意裝扮成《七龍珠》中的「魔人普烏」角色,令人深感意外。

長期深耕地方,石破茂在鳥取的政治實力無人能敵,不僅連任每戰皆捷,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後,他過去4次得票都突破8成。

性格》逼宮麻生被批「背刺」

雖然在選區親和力十足,在國會的石破茂,儼然就是他座右銘「鷙鳥不群」(意指忠貞之士不見容於世俗)的具體範例,出了名的堅持己見、難以協調。

1993年,年輕氣盛的他,因不滿自民黨不願進行選制改革,憤而退黨,但仍以無黨籍身分蟬聯選區第一高票。2009年,石破茂身為內閣農林水產大臣,卻要求時任的首相麻生太郎辭職,因此被批評是「背刺」。

在政策上,石破茂也是自民黨內的非主流,他曾屢次反對「安倍經濟學」的低稅率、低利率,今年總裁選前仍表示應提高企業稅和促使日銀走向貨幣正常化:「如果不提高利率,將無法遏止日圓走軟。」

正因為被認為缺乏團隊精神,石破茂自2008年開始向自民黨總裁寶座叩關,雖不只一次在地方黨員票取得領先,但始終未能獲得國會議員同僚支持,2021年第4次參選時,甚至進不了決勝的第二輪投票。

「石破茂一直是自民黨內的反對黨。」曾擔任日本眾議員的日本皇學館大學副教授村上政俊,一語道破。

永遠的反對黨,這次能獲多數議員支持,「主因是絕大部分自民黨議員意識到黨意、民意差距太大。」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指出,一直以來,不避諱直接上節目解釋政策想法、訴諸民意的石破茂,被急於進行改革的自民黨,視為能刷新形象的救命稻草。

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峰分析,新總裁出爐以後,緊接著就是眾議院選舉,自民黨議員可能想借助石破茂的高人氣與「非典型」問政風格,拉抬選情,繼續取得國會多數。另一個間接的因素,則是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選出前首相野田佳彥作為新任總裁。

替台灣多家媒體撰稿的日本專家陳威臣指出,野田的領導風格相對穩健,如果自民黨總裁是由政治歷練較淺的小泉進次郎,或立場保守激進的高市早苗當選,皆未必能在眾議院選戰中有效壓制在野黨;相對而言,內閣資歷豐富、對國防安保也有深厚素養的石破茂,是較為合適的領袖人選。

石破茂2002年初次被任命為防衛廳長官,2007年也曾出任防衛大臣,以充分理解自衛隊及國防政策著稱,是政壇公認的「防衛專家」。儘管總裁選舉期間被質疑立場較親中,但八月中國軍機首次侵犯日本領空時,他曾強硬表態中共此舉是「對日本國家主權的侵犯」。

石破茂主張強化自衛隊的角色,希望讓日本擁有「完整集體自衛權」。他支持修改日本憲法,讓自衛隊擁有一般軍隊所具備的功能,尤其在面對中國與北韓威脅時,能夠行使國防權力。在區域安全上,他也主張修訂《日美安保條約》,讓日本自衛隊駐守關島,且地位與駐日美軍相同,打造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關係。

立場》重日美聯盟對中開放

村上政俊指出,安倍和岸田政府在國防安全、外交的政策延續性,一直受到日本人民認可。安倍任內強化日美同盟,2015年重新制定《美日防衛合作指針》,讓日本可以在盟國遭受攻擊時提供防衛支持,主動承擔維護東亞秩序的任務。岸田則延續安倍外交政策,對中保持警惕,進一步強化在地緣政治威脅下,與美國的合作關係,並將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

「石破茂的安保政策屬於日本左派與右派中的歧異。」郭育仁分析,右派如安倍強調美日同盟和日美關係,左派則主張和中國溝通協調。石破茂重視日美同盟,又對中國交流保持開放,觀點獨樹一格。他上台後是否延續既定政策,是國際關注焦點。

「石破與安倍之間存在著一定距離,雖然強調日美同盟、將中國視為地緣政治挑戰的框架不會有重大變化,但仍須密切關注石破政府的具體政策,包括其對台政策。」村上政俊分析。

事實上,石破茂8月中訪台,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等人會面時,即曾討論到維護亞太區域和平與強化台日合作等問題。當被問到是否贊同安倍名言「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時,他本人謹慎以對,僅表示應專注於避免這樣的局面發生。

對此,陳威臣分析,「站在日本的角度考量,與各國維持和平交流關係,並不奇怪。」以台日及全球地緣政治關係而言,不管日本首相是誰,皆不會對台日關係造成太大影響。

岸田宣布不連任總裁時反覆強調「自民黨必須改革」,黨內決定換上孤鳥石破茂主持大局,第一時間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但當慣「在野黨」的石破茂,能否重振自民黨形象,仍待時間驗證。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50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買房撿便宜時機到了?央行打房市場轉冷...「別想買在最低點」他:只有1種人能成為贏家

租屋族「電費發票中1000!」獎金算誰的?該給房東嗎?財政部早就給答案

每個月虧錢還要交機,很掙扎…陳漢銘親揭虎航的2個豪賭:慶幸堅持坐上賭桌下注

「泡芙代工王」逆襲!曾因全聯掉單虧數千萬,勝美金如何翻年營收3億、打進小七?

15檔「股漲」名單出列! 電子火力暫歇,傳產接棒續攻…解析Q4操作策略

絕美寂寞公路無敵山海美景 闖進異星世界聆聽山城故事
來到充滿傳說的金瓜石,眼前的大肚美人山,隔著金黃溪澗與茶壺山款款對望,故事總是在這獨特的山野間鋪陳漫延,新舊更迭,層層堆疊黃金山城的韻味。本山礦場獨留被掏空的U形山谷,過往開採礦產的痕跡散落荒煙漫草間,形狀顏色特異的礦石整齊排列在廣場上,走進其間彷若來到異星世界。

放完產假、育嬰假後,寶寶自己帶?給別人帶?
孩子出生、放完產假或育嬰假後,爸比媽咪面臨一個重要的決定,寶寶要自己帶?還是交給別人帶?有人認為「童年只有一次,能自己帶,就要自己帶。」也有人認為,「媽媽(通常是主要照顧者)不一定要為孩子犧牲,可以回職場繼續實現自我。」你怎麼看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當代小說】盛浩偉/她的右手舉起熊熊烈火

聯副電子報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0/04 第826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小說】盛浩偉/她的右手舉起熊熊烈火
【小品文】王偉忠/泡麵、克林伊斯威特與津津蘆筍汁女郎
【2024臺北詩歌節──詩如何讀我 徵文10佳】葉芷妍/詩不讀我

  人文薈萃

【當代小說】盛浩偉/她的右手舉起熊熊烈火
盛浩偉/聯合報
圖/徐至宏
眼前出現了一根食指。他順著食指的方向,將視線拋擲過去。

果然,黑暗中,開始出現點點光亮。人的輪廓。隱約的群眾。忽遠忽近的回聲。他又下意識瞇起了眼,想將眼前的景象看清──

那是一隊隊迆邐不絕的人馬。戴著斗笠或草帽的年輕男子們,一邊吆喝著,一邊扛著或單層、或雙層的燈架悠緩通行而過。兩旁圍觀的人群由此處一路綿延,站滿了整個弧狀的岸邊道路。

他盯著隊伍,隱隱約約看見人們扛著的燈架最前方,還有好幾個人合力捧著一個巨大的、深綠色的什麼在上下曳動。那像是,龍?那是龍的頭?他視線轉向燈架的後方,另一群人同樣舉著龐然的尾鰭左右搖擺。那是龍尾。他終於認出,一隊人馬,就是一條遨遊的龍。龍的身體散發出朦朧霞光,晃動,擺盪,隊伍則傳來熱鬧高昂的喧囂,喧囂的間隙則填滿沉甸甸的鼓鳴,時而有金屬清脆鏗鏘的敲擊。他從中辨認出旋律,但那是不熟悉的樂器,樂音哭號般抑揚頓挫地迴盪,像是龍在哀戚咆哮,卻又悲中帶喜,宛如歡慶。龍的兩旁,還有好多人列隊而行,他們手舉竹枝,竹枝頂端綁了燈籠,燈籠上寫著大大的中元兩個字。他看見他們臉上賁張的血脈與遍布的汗珠,嗅到氤氳煙塵裡氣溫混著體溫的氣味。舞著旌旗的人從眼前走過,一時之間光影交錯,赭紅、鱗青、穗黃、玄黑,晃動的布幔短暫遮掩了燭光,燭光卻又鑲滿了布幔邊緣,照亮金絲銀線,閃爍炫目,琳瑯繽紛。

如此奇異而魔魅,他看得入迷。

只一個失神,眼焦忽然渙散,眼前景象又全都糊成一束光河,在圓月的顧望之下流往闇黑的大海。

美。

這就是「美」。

除此之外,他再也找不出其他的語言,來描述此刻的感受。

「很熱鬧吧?」他認出來,這是野村前輩的聲音。基隆□很照顧他的野村前輩。

他想起來了,這個夜晚。

這裡,真的就是那個懷念的港口。

野村前輩的聲音持續從身旁傳來。

「中元就是本島人的御盆,每年祭典的重頭戲就是這個。但我們這裡的祭典,不只是全島數一數二精采,可能還比內地的盆舞祭典都精采。」

「本島人的活力,就跟這夏天的溫度一模一樣。」

「瞧,來看熱鬧的內地人不是只有我們。」

迅速環顧,在身著長衫或布衣的人群外圍一帶,確實有其他幾位輕便浴衣打扮的人。「本島人和我們習慣差太多,平常接觸有限,住得也遠,所以一開始不了解也是很正常的。」

他們比肩跟在隊伍後方悠悠前行。

野村前輩繼續說,「會有好奇心,也是正常的。前幾天聽說你在這裡生活了這麼久,卻從沒來看過中元的祭典,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才想說,一定要帶你來見識一下。來,這給你。」

他接過野村前輩遞來的一串烤竹輪。

「謝謝前輩。」他說,邊走著邊咬下一口。

但好奇心三個字卻仍縈繞在他腦海。

他好奇的,並非本島人的習俗,而是此前未曾對本島人習俗感到好奇的自己。

這樣的自己,難道不夠正常?不,絕非如此啊。他心中有足夠把握,自己並無異於身旁眾多內地人。

然而,眼前的景象,著實勾動著他內心的深處。

御盆也好,中元也罷,他從未想過,原先他毫不在意的本島人習俗,竟是以這般旺盛的生命氣息來遠眺黃泉,如此魔幻又如此迷人。

「到了。好像也差不多到齊了。」前輩說。「那就是本島人的水燈頭。」

「你是說,那個?」他驚呼,無法將眼前那些擺放在供桌上的本島傳統家屋模型與「燈」的形象聯想在一起。

那些模型,應該是以竹條為架,再糊以色紙製成。乍見之下,似乎都比他記憶中的本島傳統家屋還要豪華豔麗。定睛一看,才注意到柱上繪有五彩花紋,窗櫺的枝條繁複交錯,且梁柱之間黏著層層紙雕,有祥雲,有花草,有虎獸,有遊龍,而每個翹起的簷端,還棲有拖著長長尾羽的鳥禽,細節目不暇給。他向後退了幾步,眨了眨眼,想再次將那家屋模型的整體收進眼底,但那家屋卻彷彿突然原地起飛似地在他面前揚展著屋翼。

「那些……那些不是藝術作品嗎?」他說,「要把那些,流到大海裡?」

「不只要流,還要燒。」前輩說。

「燒?怎麼可能……」他幾乎是以氣音低聲在嘴邊喃喃說道。

野村前輩轉過頭來,帶著笑意看向他,「你覺得這樣很浪費?」

「與其說浪費,不如說可惜。做得這麼精緻的美術品……」

「來,你看。」野村前輩招手,示意他移動到後方。

他這才發現,那些精緻的家屋後方,只有單面彩紙背後的枯白,且紙張與紙張之間貼黏邊緣溢出的糨糊也已然乾涸,竹條竹片與固定用的綁繩就這樣大剌剌地暴露在外。這別說是裝飾了,是粗糙得連一點修飾或遮掩也沒有。

「這樣有沒有寬心一些?」野村前輩笑著說。「我之前發現是這樣也嚇了一大跳,還以為本島人連祭祀亡者的節日都只做表面工夫呢。後來打聽過後才知道這是他們的信仰習俗,叫作『有前無後』。水燈頭是為了引領亡魂渡向大海,如果連背面也做得一樣精美,讓靈魂捨不得離開,那就糟了。」

「如果你對民俗的角度沒興趣,那麼從美術的角度來看,這種東西作為美術品也是不完全的,沒必要感到那麼可惜。」野村前輩補充。

「嗯──」他長嘆,「可惜的感覺是不會改變的。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卻沒有機會變得更好。明明有一半那麼美,剩下的一半卻無計可施。」

「『所有事情都該到此為止』,裡頭的寓意就是這樣。說到底,中元或御盆節原本就是這樣的節日啊,哀悼亡者,也是讓還活著的人斷念。節慶啊、儀式啊什麼的,人總是得要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體感意義。」野村前輩說,「話說回來,我沒想到你會對本島人的習俗這麼有興趣。」

「不是對本島人的習俗有興趣。而是……嗯,說不上來。」

他還琢磨著自己內心的悸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野村前輩已經大笑著,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哈哈哈,是嗎。我自己是真的對本島人的習俗很感興趣,畢竟有太多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了。你應該知道我們內地人傳統有所謂的六道錢吧?本島人也有類似的信仰,叫作紙錢。但這個不是和死者一起放在棺裡,而是要用燒的。他們相信透過燃燒,祭品就會出現在黃泉世界,死掉的人就能收到。有時候也會燒其他的東西。」前輩說,「真是豪奢,不是嗎?很像本島人的作風。」

「很有趣。被燒掉的東西理應就是消失了,但本島人卻相信這些不是消失,而是在那個世界裡重新誕生。」他說,「那麼把水燈頭燒掉,也是同樣的道理嗎?」

「哦,這個啊,」前輩帶點遲疑地說道,「水燈在民俗裡面應該是照明跟指引的意思,可是燒完之後,會不會出現在那個世界裡,這個我倒不確定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房子的背後沒做好,在那個世界的亡靈收到,不會覺得怪寂寞的嗎?」

「什麼嘛,你還在在意那個啊。」前輩以幽默的語氣駁道。「但確實,如果什麼東西燒掉了都會在那個世界出現可就糟糕了,會物滿為患啊,哈哈哈。別說這些了,快看,他們要開始了。」

「終於要開始了?」他興奮地喃喃複誦。

「開始什麼?」

眼前景象霎時完全消失。

「要開始什麼,爸?」次子問道。「你作夢了嗎?」

什麼作夢?馬上就要燃放水燈了。會有好多好多大大小小的水燈在茫茫海上漂向遙遠的彼方。啊,你一定沒有看過那樣的景象,像是螢群圍繞著深夜裡的九個烈陽那樣不可思議。猛重的浪濤來來回回拍打,熊熊燃燒的火光彷彿永遠不會燃盡,濃濃雲煙,粼粼海波,星點,圓月,漫天飛舞的灰燼,那些都是我的指引──

他微微低鳴,隨後悶哼了一聲。

「我得先回去上班了。爸。我也打電話給弟弟了。」次子起身,帶點猶豫,臉上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表情。

你回去吧,我留在這裡再看一會。他想著,沉浸在自己回憶的畫面當中。

「唉,弟弟趕得上嗎?這樣子看起來根本就……」次子小聲自言自語著,踏出病房前又回頭看了一眼,「我走了。下班再來喔。」

慢走啊。他目送次子的身影隨著水燈往同一個方向漂去,步向那一片深邃無底的黑暗。他懷著興奮與不捨交雜的情緒,向眼前的景象告別。

他覺得自己正在岸上大力地揮著手。

慢走,慢走。

他覺得自己正一邊這樣說,一邊揮著手。

(本文節選自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出版《那一滴落下的雨》)


【小品文】王偉忠/泡麵、克林伊斯威特與津津蘆筍汁女郎
王偉忠/聯合報
文化是什麼?一群人做了些事,是歷史;累積了幾十年的感觸,是文化。

最近撰寫《2025老派社會觀察曆》,看了許多《聯合報》的老報導,記者筆下的大事小事就像文化切片,保留住當日點滴。匆匆數十年過去,將累積的切片擺進顯微鏡底下細細觀察,對年輕一輩來說新奇,但對四、五、六年級生來說,格外有感。

當然,隨著歲月流逝,很多東西消失了,像捏麵人。其實在網路時代來臨之前,捏麵人就是當時的青少年文化流行指標,孩子們喜歡什麼,捏麵人師傅就捏什麼。

好比我們四年級生小時候最受歡迎的捏麵人是《西遊記》的孫悟空孫猴子,還有葉宏甲的《諸葛四郎》裡的四郎與真平,精緻可愛,唯妙唯肖,可惜放一段時間之後,表面開始龜裂,看得心酸,只好「再見」了。

後來流行日本卡通,就出現小叮噹捏麵人(後來改名哆啦A夢);美國文化強勢,必須插上幾隻米老鼠、唐老鴨吸客,而且不只捏麵人,台灣各地大小遊樂園都忍不住擺上幾尊米老鼠、唐老鴨,表示跟得上時代,完全沒有智慧財產權觀念!擔心正牌迪士尼提告嗎?恐怕告不成,因為台版米老鼠與本尊一丁點都不像!

還有,每個年代都有「現象級」的產品,往往伴隨現象級的大事而生,就像泡麵。

泡麵的風行,與威廉波特少棒賽密不可分。那時不論少棒、青少棒,開打時間都在美國賓州的白天,也就是台灣的深夜,觀眾們熬夜看棒賽,當年沒有廿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看球賽大吼大叫,肚子一定會餓,必須開包泡麵乾吃!

乾吃,是因為球賽太緊張,哪有空煮!直接捏碎加料,優點是方便,缺點是上火,所以那陣子很多小朋友流鼻血。

等我們考完大學,上成功嶺新生訓練,發現泡麵居然變成訓練班長的兵器!只有他可以在夜深人靜時燒水泡麵,區區一碗麵擴散出的香味,足以傳遍整個軍營,那飢餓感,磨人啊!

老報紙廣告很有意思,當年養樂多是玻璃瓶裝,爸媽們當成「健腦補品」;小小一罐津津蘆筍汁上俯身甜笑的比基尼女郎太重要了,她可是高中時期的我們所能接近最性感的女性。克林伊斯威特今年九十多了,但我們這輩看他永遠是《荒野大鏢客》,拿把六發子彈的左輪手槍可以放倒十幾個人,到底怎麼做到的?

每天撕一頁日曆,看一則故事,其實也是個老派的懷舊習慣。人們為什麼懷舊?也許是因為多年之後回頭一看,人事全非、景色已改,但歲月漸漸熨平人生的許多「坎」,想想從前天大的挫折,好像早晚都會過去,人生漸漸像在飛沙走石中看到那叢童年記憶裡的紅色小燈籠花,忍不住拔下一朵,啜一口花蜜,清清淡淡的甜味,笑了。

●《2025老派社會觀察曆》詳見:https://timeshop.udn.com/SalePage/Index/10175629


【2024臺北詩歌節──詩如何讀我 徵文10佳】葉芷妍/詩不讀我
葉芷妍/聯合報
詩不讀我,霸占清晨的身體,在我醒來之前收下昨夜的星星。詩挑食,詩煮早餐給我吃,在桌邊敲開一顆渾圓的心,等分胡椒和糖粒,以治好春天無處可去的過敏。當我倒置地圖,迷途於一只風向雞的心情,詩給我線索,在問題與答案之間,種下更多行道樹,捕捉鳥翅停下的聲音。詩幫著我寫信,一起半跪在地,在玄關排列組合,尋找另一半的拖鞋與字句欠缺的語氣,以恰好的錯字,吐露謎語般的愛意。詩等待我,通勤的地鐵,或站隙閉起眼睛的時刻,在離開與抵達之間,詩替我保管那些輕易忘記的,好比家與故鄉,房間與自由,好比愛。而詩總是不愛說話,用那樣曲折的指節,收摺我,收摺另一晚無人知曉的失眠,詩並不總是擁抱我,在相對無言的時候,詩有詩的溫柔,全心全意地,再一次用最好的笑話考倒我。

  訊息公告
聽到外國人點咖啡時說「No room」,以為是「沒房間」好尷尬
AI and Big Data Maggie出國旅行,在咖啡廳排隊點咖啡。排在他前面的外國人說:"Americano, no room please." Maggie覺得好奇,難道這咖啡廳也提供住房嗎?原來no room/with room,在點咖啡時有另一層意思。

沉浸式體驗救星—多人即時互動技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使得沉浸式體驗慢慢走入人們的生活中。馬修.史威茲出版的《場景行銷模式》一書中提到:傳統的行銷模式逐一失靈,在這個雜訊鋪天蓋地的時代,廣告、行銷、宣傳失去作用,「消費者渴望的不是內容,而是體驗。」運用「多人即時互動技術」已躍升為多人沉浸式體驗的要角。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