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政壇,參議院向來是配角,包含現任石破茂在內的戰後34位首相,都是來自眾議院。但上周日參議院大選卻受到前所未有重視,選舉期間10年國債利率升到16年來新高,日圓也一度貶破1美元兌149,是4月貿易戰後的新低點。選舉結果執政的自民黨大敗,參眾兩議院都淪為少數黨。日本市場是否會持續動盪,引發關注。
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在去年10月的眾議院大選,已經淪為少數執政聯盟。石破政權的特徵是重視財政紀律,在野黨則是討好選民的財政積極派,而這也成為這次參議院大選,石破政權大敗的主因之一。
過去半年日本經濟政策的朝野對抗,基本上是財政紀律的執政黨對決灑錢的在野黨。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今年6月在野七黨聯合提出汽油減稅法案,發揮多數實力,成功發動眾議院史上第一次審議委員會長解任案,之後強行通過減稅法案。但這個汽油減稅法案,在參議院換自民黨發動多數實力,讓法案擱置成為廢案。這場朝野對抗中,一如石破首相6月9日在國會答辯所喊出的「日本財政極為嚴峻,比希臘還差」,日本政府債務與GDP比,在2023年高達240%,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差,石破政權有守住稅收的壓力。
這次的參議院改選,所有在野黨的政見都是消費稅減稅,比較有財政責任感的立憲民主黨與日本維新會,主張暫時兩年調降食品類消費稅從8%到5%;而小黨們如共產黨、參政黨則是喊出消費稅階段性降到零。然而目前日本的經濟狀況,對財政紀律派極為不利。持續的高通膨使日本歷經三年薪資負成長,尤其過去一年米價幾乎翻倍,國民不滿到極點。雖然最近兩個月新農林水產大臣積極釋放儲備米,米價已穩定下降,但這更證明過去一年石破政權只顧農民選票,不管消費者荷包,拖延釋放儲備米的荒謬。
這次大選石破力抗黨內外壓力,堅持不降消費稅,以國民每人普發2萬日圓,作為高物價對策。然而當選戰開打後,自民黨的民調持續下滑,市場預期到自公聯盟將失去參議院多數,選後無力阻擋在野黨的種種減稅法案,財政擔憂使得日圓與政府公債持續被拋售,引發市場動盪。
展望選後日本市場,短期內發生大動盪機會不高。雖自公聯盟失去參議院多數,但離過半數只差三票,因此未來國會攻防,自民黨只要與任一在野黨合作,就可以掌控國會,暴走型的大規模灑錢預算,通過機會不高。
此外,在野黨之間相互牽制,也有助於短期的政局穩定。最大在野黨的立憲民主黨,這次大選維持選前的38席,但相對於其他在野黨席次大躍進,立憲的支持度停滯明顯,因此會避免任何政局動盪的動作,例如與其他在野黨合作倒閣,因為一旦再大選,其他在野黨極有可能奪取立憲的既有席次。
這次日本大選吸引全球注目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極右政黨參政黨的崛起。媒體的出口調查顯示,40歲以上選民的政黨票以投自民黨最多,40歲以下則是參政黨第一。參政黨以「日本人第一」為口號,這次改選席次從一席一口氣增為14席。
大選中部分參政黨的言論確實讓人擔憂,例如「簡單讓日本核武裝」,不見得能吸引日本年輕人,然而其限制外國人購買日本房地產的政見,確實讓因外國資金炒作使都會區房價高漲,望房興嘆的年輕世代,頗為認同。今後對於外國人炒作日本房地產的法規,可能會付之施行。
目前自民黨內已經有要石破負責下台的聲音,但美日貿易談判正在進行,且可預期強勢美國不會讓日本拿到太好結果。因此自民黨內傾向讓石破完成談判後再逼宮,在野黨也在觀察局勢,伺機再提出各種減稅法案。日本政壇與市場,現在進入了暴風雨前的寧靜階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