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與美國原定廿五日舉行高層貿易會談,因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緊急行程而臨時取消。在雙方談判之際,朝鮮日報引述韓美兩國官員報導,美方要求南韓擴大「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的適用範圍,涵蓋更廣泛印太地區,有意讓南韓在台海危機時分擔責任。
美未說明談判取消原因
韓美「二加二」貿易談判,韓方代表為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與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美方則是貝森特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呂翰九已抵達華府,美方卻突然取消談判,尚未動身的具潤哲因此延後赴美。
韓聯社說,美方並未公開取消談判的具體原因。企劃財政部發言人姜英奎表示,「雙方將盡快安排新的會談時間」。
日取關稅優勢 韓壓力大
由於日本已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日本車關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五,南韓目前稅率是百分之廿五,日本車廠將取得競爭優勢。專家指出,南韓現在壓力很大。
知情人士說,南韓目標是將包含汽車產品在內的關稅降到百分之十五,協議內容可能還包括南韓承諾擴大採購美國特定商品,類似日本同意採購波音飛機及農產品條款。 □
韓擬提逾千億美元投資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與南韓正商討成立一檔基金,用以投資美國境內項目,做為貿易協議的一部分,比照日美協議中日本承諾在美國投資五千五百億美元。多家韓媒廿四日報導,南韓政府打算提逾一千億美元(約三兆元台幣)的韓企對美投資計畫;韓方原本擬在美韓二加二談判時提出前述計畫。
知情人士說,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與南韓談判時,要求南韓投資美國四千億美元。
盧特尼克原本向川普提交的日本方案也是同樣金額,但最終被川普提高到五千五百億美元。 □
日本經濟規模是南韓兩倍多,如果要求韓方承諾同等金額恐不切實際。 □
在韓美談判之際,朝鮮日報引述外交消息人士報導,美國副國務卿藍道十八日在日本東京的會議上,敦促南韓將韓美同盟重新定位為「面向未來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根據一九五三年簽訂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序言承諾兩國在太平洋地區實施集體防禦,第三條則明定,若任一方在太平洋遭受武裝攻擊,將被視為對另一方的威脅,並有義務採取相應行動。
傳統上,該條款被解釋為北韓攻擊南韓時美國承諾進行干預。但川普政府近期的動作,顯示出對條約更廣泛的詮釋,將讓南韓在台海危機等美中可能爆發的衝突中分擔責任。
美促韓增國防預算因應
藍道同時提出美方所謂的「同盟現代化」其他要素,包括南韓增加國防支出,加大對美國在該地區部署戰略資產的費用分擔。消息人士透露,華府已正式要求首爾,將國防預算從目前占GDP百分之二點三提高至百分之五,以因應日益浮現的戰略需求。
南韓國家安全室長魏聖洛九日曾表示,南韓有意依照國際趨勢,逐步提升國防支出。
然而,華府要求首爾在美中衝突中扮演更明確角色,已使李在明政府面臨棘手的政治處境,因李在明競選總統時曾表明,不願涉入與台灣相關的安全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