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畫畫,遍生波折
三十三歲那年,我離開和同事相處融洽的職場,跟老闆說要去畫畫;那陣子加入繪本教室,結交同好,和同學結伴參加比賽、去市集擺攤……然而當活動結束,獨自一人坐在桌前,我卻不知道要如何面對自己,想著:「都辭職來創作了,卻不知道要畫什麼。」原來畫畫可以這麼令人感到壓力與焦慮。
去年母親節,七十歲的媽媽跌倒大腿骨折,爸爸則在年底檢查出癌症,傷病的家人接連搬來與我同住,一周內有好幾天要去不同的診間報到,在開車往返與等候的空檔,我常常想著:「啊,我的創作生涯好像才開始就要結束了。」
爸爸術後從加護病房轉普通病房那天,正好是世界棒球十二強冠軍賽。回家路上我一邊開車,媽媽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下車買個東西台灣突然奪冠了;隔天說給爸爸聽,他很高興,他的身體同樣贏了這場大手術。
本來以為創作生涯要結束了,但我把母女的餐桌對話做成小誌拿去市集販售,看到讀者翻閱時在我面前流下眼淚;後來跟朋友去獨立書店分享,在某次準備講稿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會不會正因為忙碌於家務,反而帶我脫離創作的焦慮循環?我以為的停滯,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是繞道往前?
山水畫課上高齡同學的灑脫
原來畫畫不只是畫畫,還有面對自己不想畫、或畫不出來的時刻,那些也都是畫畫的一部分。
今年春季,家人身體稍稍平穩,我一口氣報名了三個不同的畫畫課,其中最有感的,是星期四下午國父紀念館的山水創作。
王太田老師已經八十來歲,一室學生則大多七十起跳,上課常常是一面討論下筆,順便聊幾句身體病痛,可能因為父母正經歷老化轉變,我感覺自己終究也會老,這些事情都距離我不遠;看到大家面對傷病的態度半是無奈半是好笑,我想這會不會是一種歷練過世事才能長出的高齡chill?
甚至羨慕又盼望當我七十歲時,如果還能像一位同學那樣,願意每個星期遠從基隆過來上課,那會有多好?
我的其他畫畫課中,繪本教室同學多半年輕有為,無論是否科班畢業,總是不斷精進自己,到處上課報名工作坊;反觀水墨課同學則偏向淡然,一張畫得超棒的畫,可以像看完報紙一樣摺一摺收進書包。或許對後者來說,脫離奮鬥的青壯歲月,畫得再好終究是興趣,學習當然要認真,卻不期待作品可以帶來名利機會。
畫畫,是「開心每一天」的實踐
白髮蒼蒼的老師常說:「畫畫很快下筆,好的話當然高興,不好的話再改,改不好就算了。」「畫壞了沒怎樣,能把它調回來才是本事。」「畫畫這麼好玩,好壞不要去管它。」對像我這樣容易憂慮的人來說,聽了很療癒,若懷著這樣的心態,或許可以讓畫畫這條路走得更遠吧。
欣賞水墨的人漸漸少了,我其實是因為喜愛灣生畫家立石鐵臣,注意到他有日本畫的底子,才想著不妨來學山水畫。黑白水墨廉宜的器材、老師同學的高齡chill,在在鼓勵我別怕失敗,先畫再說。有時想到家人病況非常不安,就去大張的宣紙上塗鴉個十五分鐘,慢慢感覺心情舒展開來,像是回到小時候亂畫家裡牆壁的感覺,真開心!
雖然不曉得未來會如何,也不知道課堂會延續到何時,我但願能把同學老師對創作既認真又放鬆的態度帶回到我自己;想到我的繪本老師劉旭恭先生,時常在信件末尾祝福他人「開心每一天」,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是最難的事,並且每個人實踐的方法道路不同。對現階段的我而言,那好像就是畫畫路,一條把我和許多有趣同學連結起來的路。
●作者簡介史蒂芬寧郭,喜歡畫畫跟做小誌,靈感來自生活。正面對父母年老課題,希望有一天可以用智慧和幽默面對,持續努力中。
|看更多塗鴉趣:
【塗鴉趣5-1】beat/當我們學了「不會畫畫」
【塗鴉趣5-2】黃大頭/喜歡的房子,畫起來!
【塗鴉趣5-3】林麗琪/因為自然,愛上畫畫的每一天
【塗鴉趣5-4】毛 奇/畫圖的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