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請爸媽幫忙顧的貓,還是我的嗎?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04 第6001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請爸媽幫忙顧的貓,還是我的嗎?
林文福/我的貼文很少讚
張馨潔/100、100
 
 
 
心情札記
 
【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請爸媽幫忙顧的貓,還是我的嗎?
李羚榛/聯合報
圖/蕭伊珊

被拉長的過渡期

前陣子,朋友的貓在老家過世了。這幾年她在外地工作,沒能陪在貓身邊,儘管好幾次想接去同住,但一拖再拖,回過頭,滿是遺憾和愧疚。

這樣的故事在我的門診裡並不少見,許多人在學生時期養毛孩,隨著畢業、留學或工作,將毛孩暫時託付給父母照顧。原以為只是過渡期,沒想到一轉眼便是五年、十年,等到某天意識到時,毛孩已經變老,甚至和自己有些生疏。於是,「要不要接回來?」成了內心來回拉扯的難題。

遇到這樣的狀況,在問自己「要不要」之前,也許可以先思考「適不適合」。除了首要考慮父母的負擔外,毛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有無慢性病、現階段自己的人生變動性,皆會影響選擇的結果。

也許你會直覺地說:「可是我爸媽很疼牠啊,留給他們養不也算是有個伴?」

這樣的安排固然出發點是體貼的,但可別忘了,這份善意是建立在父母「沒得選擇」下的配合,且也必須省思,毛孩並非用來孝順父母的工具。多關心父母的生活,才能理解他們溫柔支持我們的背後,實則藏著不少疲憊,也才能看到父母的身體正在慢慢老化,那種「愛動物又怕被綁住、力不從心」的矛盾心情,需要被認真傾聽。

所以,就算現階段無法親自照顧毛孩,仍可以也應當分擔父母的煩惱,利用定期返家或視訊的關心,適時協助他們調整居家環境、減輕照護的壓力。作為動物行為獸醫師,我非常建議積極安排喘息資源,像是安親、住宿等選項,讓父母也能安心出遠門。這種遠端的守護,才能讓愛不變形。

展開一段新關係

讀到這,你可能會疑惑:「與其這樣,不如身為主人的我接來照顧,應該對大家是最好的吧?我的毛孩記得我,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沒錯,牠們的確可能會對從前相處過的照顧者,保有熟悉的記憶及相對高的容忍度。但是對牠們來說,所謂的「主人」,是長期與牠們建立深層關係的那個人,而不只是相遇起點的情感。所以,進一步把那份「關係」慢慢拆解來看,你會發現,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那團小毛球,早已在父母的懷裡度過大半生,成為彼此生活裡的一部分。

因此,重新照顧毛孩,不是把牠「接回」身邊這麼簡單,而是要省視並尊重父母的心情與付出的耐心,慢慢修復及承接一段「新關係」。

尤其對步入老年的毛孩,牠們面對的挑戰不僅是環境的變化,還有大腦中的情緒中樞開始退化,以及這邊痠那邊痛等表達不出來的問題,在在使得整個過程的壓力堪比人類移居國外。

如果已經下定決心接回照顧,我建議,先評估目前的生活型態,如短時間是否需要搬遷、生子、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經濟穩定性等,再經由這樣的覺察,找出相對適合的接手時間點。

此外,在重新建立關係初期,不妨尋求動物行為相關資源,事前規畫友善環境,依據毛孩的日常習慣,協助牠們把過去的熟悉感慢慢找回。假如需要醫療照護,建議與父母一起操作幾次,並搭配美味獎勵,使新舊照顧者的交接過程變成一種安全正向的互動連結,在這種愉快的經驗下,牠們較能保持情緒穩定。

接軌難免需要時間,也許是幾周、幾個月,甚至更久。不用急著一夕間成為完美的照顧者,請留給自己與毛孩一些時間,只要願意靠近,就會有新的日常慢慢長出來。

最後,無論最終決定如何,在你蹲下來、願意從牠的角度去考量的那一刻,你就也正在學習,在變動的生活裡守護一份安穩的牽掛,也會明白,有一種愛,即使在遠方,也從未離開。

林文福/我的貼文很少讚
文/林文福/聯合報
據新聞報導,某些青少年過於在意社交平台上的按讚數,造成心理失衡,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呼籲師長重視此一問題,好好協助孩子們。

我讀後悚然一驚,因為自己也會為了按讚數感到疑惑、不舒服。邁入老年後,聽朋友的勸,不要孤僻無所事事,要多參加社交活動,於是我也寫些生活心得,張貼於臉書。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很少有人給我按讚,並沒有發揮什麼增進人際關係的社交效果。是我寫得不好,還是壓根兒沒什麼人看見呢?

研究親友張貼的內容,總是起碼有三、五十個讚,一、兩百個更是普遍。我相熟的臉友也有一、二十個,為什麼就不肯給我按讚?

是因為一般人喜歡看圖片,懶得看長串文字嗎?不然怎麼別人隨便在花樹下拍個比「耶」手勢的照片,就有上百個讚,我自認寫得不錯的一篇文章,才不過三個讚?

有時候以為太久沒貼文,會有人想念,結果是自己想太多了。好不容易寫了自覺深情款款、頗有見地的貼文,還是只有三個讚。

一般好友不看重我也就罷了,怎麼跟我最親近的兄弟姊妹亦是如此?好幾次想當面詢問他們,偏偏又不敢,覺得像在向人討讚似的。

我試著自我解嘲,大概是曲高和寡吧?甚至往自己臉上貼金,想著那句「不遭人嫉是庸才」,別人見不得我好,所以故意不屑一顧,不肯按讚。

也勸慰自己,雖然人人隨時捧著手機在滑,但都很害怕別人拿手機叫你看他滑的東西。將心比心,我就別太巴望別人點看我的「破」(po)文以及點讚,人家煩啊。

青少年臉皮薄,同儕認同心理強,容易感到沒面子,造成心理不平衡。我這麼一個「老歲仔」,可別也弄出個什麼好歹來,老人問題已經給國家社會非常嚴重的挑戰,我就別再添亂啦!

有興趣,就認真地把貼文寫好,自己能接受、高興就好了,至於讚不讚,一切隨緣囉。

張馨潔/100、100
張馨潔/聯合報
從冷凍庫拿出一尾午仔魚放入鍋裡,鋪上層層高麗菜葉注水慢煮,加入調開的味噌與兩片年糕,氣炸鍋慢烤半塊明太子口味佛卡夏。一切都好。

你還好嗎?我都好喔。那幾日家人朋友的訊息重複著這兩句問候。這個月應該是輕鬆的月分,本該是的,結束了上半年的許多寫作計畫與稿件,以及自己作文班的課程設計,我預想這陣子上班之外的時間,可以閒散地翻書或散步,不被待辦事項催趕。

但上月底精神總是昏沉。經營補習班許久,我對於感冒與各項疾病十分謹慎,千萬不能生病,只要生病請假,事後補課的安排與聯繫是難以想像的工作量。只要一有感冒前兆,我便會開始喝水、早睡、吞感冒藥,想盡辦法壓下症狀。月初會友途中,正是在這樣的昏沉恍惚間,我在車站樓梯踩空,拐了腳。

疼痛像一道閃電擊中我的腳背,狼狽地走下樓梯眼見火車還有一段時間才到站,我還是想去吃這頓飯。途中我將腳放在踏墊上,細微地轉動不同角度,掂量疼痛從何而來,拖著右腿上了捷運來到餐廳,與友人開著拐到腳的玩笑,玩鬧著聊著已有半年沒聚實在太久。回到車站我傳了訊息給家人報平安,「我現在100、100地準備上計程車看醫生」,語音辨識把一擺一擺變得更笑鬧,計程車司機還問我:「妳這樣走路,是打架打輸了嗎?」我痛並快樂著地來到醫院,醫生直接給我四個字:腳背骨折。

後來的幾天裡,我練習將自己放在床上,戴好護具,少起來走歪路。各式感冒症狀也隨之襲來,身體卻感到通暢許多,不再有被悶掩著的感覺,彷彿那些數月被抑制的症狀找到了宣洩的出口,身體不適但精神不再昏沉。

疾病也免去了休息時的罪惡感,心中湧現出一種奇異的幸福,像颱風要來之前的天空那麼美。我慶幸那天穿了較大的鞋,讓腳腫脹時有足夠的空間,慶幸是在這個時候生病與拐到腳,而不是上個月最忙碌的時候。藥櫃備有感冒藥,我為自己買的醫療險讓我可以挑選輕省的護具,冰箱有我洗好分裝好的青菜水果,冷凍庫有麵包與貝果,床很舒服,我因此滿足。每日為自己沖泡著青汁、巧克力蛋白粉,在床上看了兩部電影,興奮地起來作了一些英文筆記,發現坐著也可以逗貓,而且……我想我找到這篇文章的題材了。

那是一種發現自己有能力好好照顧自己的感覺,「做得非常好喔!」真想摸摸自己的頭這樣說。

作者簡介:

張馨潔,伴養2.5隻貓,愛動物勝於愛人,寫作之餘在桃園經營作文補習班。獲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散文首獎,入圍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作品入選《九歌114年散文選》。目前出版《借你看看我的貓》、《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兩本散文集,散文、書評作品散見於各報刊雜誌。

 
 
 
訊息公告
 
 
 
 
數位聖母院 精準保存世界遺產
路透報導,微軟2019年起致力透過數位方式保存世界遺址與歷史事件,項目包括希臘奧林匹亞考古遺址、法國聖米歇爾山,以及紀念二戰諾曼地登陸80周年等。2024年,微軟與法國遺址數位化公司「Iconem」合作,完成了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數位孿生。

台灣味可頌的100種可能
來到台灣,除了珍珠奶茶、小籠包,請不要錯過可頌。有理念的烘焙師傅和創業者玩轉可頌的造型與風味,不僅有經典法式新月型的可頌,也有勇於嘗試加入台灣道地食材和新潮吃法的可頌。台灣「可頌潮」讓你看到台灣美食的豐富、多元,也讓可頌迷重新定義何為完美可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