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洪蘭/父愛母愛有沒有科學證據?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udn 3C手機資訊報】提供您最新的3C相關新聞及消費情報,讓你輕鬆的掌握第一手的3C快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8/16 第33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洪蘭/父愛母愛有沒有科學證據?
洪蘭
有讀者來信問:我從小就被告知母愛是天性,虎毒不食子,為什麼現在每天又有這麼多親生父母虐殺孩子的新聞呢?

這是個好的問題,母愛天性究竟有沒有科學的證據?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深信不疑的說法其實並不是天性,它得要和孩子肌膚接觸,大腦裡產生催產素這個荷爾蒙之後,母性才會顯現出來,如果沒有這些接觸,沒有產生催產素,母性行為便不會展現出來。

這個接觸很重要,研究發現第一次生產的母鼠必須要先聞到牠寶寶的味道,才會展現出母性行為,如果把母鼠的嗅腦切除,牠就不會替幼鼠築窩,也不會去餵奶。如果讓沒有懷孕過的雌鼠照顧幼鼠十天,牠的大腦就會產生催產素,這個荷爾蒙出現,就會使這隻老鼠開始築窩、躺下來哺乳(雖然無乳汁),讓幼鼠趴在牠身上;而原本不會照顧幼鼠的公鼠,只要在實驗室中跟幼鼠相處足夠時間之後,也會像雌鼠一樣的去舔舐、照顧牠們。也就是說,公鼠在照顧跟牠沒有血緣關係的幼鼠後,也會因催產素的分泌出現育兒的行為。母性行為是老鼠的基本特質,是所有老鼠都有,不是只有母鼠才有。

大腦中,母愛和養育行為的中心在下視丘的內前視區(MPOA),這裡有跟生殖相關的所有荷爾蒙受體,它接受從嬰兒來的各種感官數據,是嬰兒訊息的集散地。MPOA基因的展現受到母鼠梳理舔舐幼鼠行為的影響,梳理和舔舐會大大減低幼鼠的壓力反應,也促進母鼠哺乳,使母子的生理系統更為同步。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老鼠的MPOA區細胞會製造出甘丙肽這個神經胜肽。如果用基因剔除法,去除這些基因或破壞MPOA區製造甘丙肽的細胞,母鼠就會不理幼鼠的需求,以前會做的撫育行為都會消失。

公鼠身上的母性行為也在MPOA,如果破壞牠的MPOA,也會使公鼠的照顧行為消失。但是如果把雌激素或其他可以活化這些神經元的藥物注射到MPOA去,就可以加速公鼠和母鼠照顧行為的出現。

因為公鼠和母鼠大腦中都有甘丙肽神經元,表示母性不是雌性才有,雄性一樣可以照顧孩子,兩性都有照顧孩子的能力。從演化上來說,這是合理的:所有物種都有生存的壓力,在原始社會裡,照顧幼小子女的能力很重要,不只是對媽媽有用,對整個族群都有利,所以大腦發展出相同的男女教養和照顧幼兒的MPOA神經迴路,奶爸很正常,養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因為母愛不是天性,嬰兒沒有自衛的能力,所以演化讓動物小的時候都長的很可愛,圓圓的頭,大大的眼睛,以激發大腦中,對正向報酬起反應的腹內側前額葉皮質的活化,不忍心去傷害,嬰兒才得以長大。

孩子的身心要能健康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愛,寫安徒生童話的Hans Christian Andersen曾經非常沉痛的說,八十%的少年犯來自冷漠破碎的家庭。家庭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支柱,不知道執政者對現在敗壞的社會風氣,能不能拿出一點辦法來?至少可以讓那些有外遇醜聞的官員下台,以正視聽吧?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暨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