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6月銀行與壽險同步加碼台股,抵銷券商的調節力道,使單月金融三業合計淨加碼達600億元,終結連兩個月賣超格局,上半年累計轉為淨加碼401億元。法人認為,除息行情啟動、政策利多及匯市穩定,均推升市場投資信心回溫。
以各業別觀察,銀行業6月加碼253億元,連續第二個月站在買方。銀行主管指出,此舉反映提前卡位第三季起的除息行情,目標鎖定穩定股息收益。
數據顯示,6月底銀行帳上未實現利益回升至3,990億元的近四個月高點,對淨值與資本適足率都有正面挹注。
壽險業6月大舉加碼372億元,終結連兩個月的獲利了結潮。壽險業者分析,台幣持穩降低匯損壓力,加上金管會准許釋出責任準備金的政策紅利,資金動能回升,使壽險積極回補台股部位,搭上除息行情列車。
券商在5月小幅加碼後,6月轉為減碼25億元,法人認為這屬技術性調整,顯示券商對短線行情仍持謹慎態度。
法人指出,6月台股反彈主要受惠AI需求與提前拉貨潮支撐出口及經濟動能,穩住市場信心。不過,7月起各國關稅陸續落地,雖AI相關電子產業具防護力,但第三季經濟動能恐放緩,股市震盪可能影響金融業後續投資節奏。
金管會公布2025年6月金融三業國內外股票投資餘額3兆4,813億元(市價列帳),月增5.34%略高於同月台股大盤上漲4.26%,顯示金融業已緩步回補台股,投資信心回穩。
累計上半年,銀行加碼947億元,為撐盤主力;壽險由減轉增15億元;券商減碼幅度最大,達561億元,三業合計對台股淨加碼401億元。
展望後市,台股7月續揚5.78%,金融三業同享擴大資本利得利多,但需留意銀行、壽險業領完股息後,是否趁股價上漲而趁機出脫,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觀察近兩年,銀行都在7月領完股息後常反手賣股,趁填息與反彈獲利了結。
壽險業則因避險成本高,短期恐延續「現金為王」策略。6月底壽險業國內外現金水位達1兆1,224億元,創逾三年新高並連三個月走揚,顯示資產配置仍以防禦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