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朝聖之路》雖然是在走一條朝聖的路,但宗教的成份很淡,不需要是教徒也可以看,它在講的反而是一些人生的起伏、如何放下等等議題,所以宗教不宗教我覺得是其次,反而是要有一些經歷的人會比較適合,尤其是走過低潮,或是懷疑或自己,或是有很多負面情緒等等,或自己沒有走過但會思考這些面向,也都可以看看這部電影。
主角本身就是一個沒特別為了宗教理由去走朝聖之路的老人,他是出於好奇,想知道為什麼要走這條路,也想知道為什麼走這條路就能讓人改變,而固執的個性讓他帶著不舒服的膝蓋一路走下去,慢慢也真的體會到走這條路的意義。
我聽到這類「走路」題材,就很怕悶,畢竟就是一直走路,遇到一些也在走路的人,才有些交談,就這樣。我是看商業電影長大的觀眾,要如何不睡著?可是《我的朝聖之路》打破了這種印象,因為主角的設定很有趣,個性是難搞但難搞得很可愛,對白也有些帶酸的幽默,所以看這部電影時,觀眾還蠻多笑聲的呢。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大部分觀眾也和主角一樣,沒有去走過,也很難想像為什麼走完就會脫胎換骨,主角一路上會去探索,詢問其他朝聖者,再加上一些他自己的互動體驗,慢慢拼出這個答案來,還蠻能吸引觀眾的好奇心。它並不是那種一直拍主角走得很辛苦,腳都起水泡之類的受難之旅,雖然主角的膝蓋不好,但膝蓋只是個過程的話題,並不是要不斷強調一路的痛苦。電影更聚焦在一路上遇到的人情和互動間帶來了什麼。
《我的朝聖之路》也挑了幾個因為很不同的理由而踏上朝聖之路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在這條路上,遇到的人可能都是希望能夠找到療癒的方式,所以有點像是戒酒會之類的概念,同樣處境的人,都在努力想要走出來,所以遇到彼此時會分享、會互助,再加上這些人可能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陌生人,反而有些話容易說出口。
所以,《我的朝聖之路》有個人體驗的層面,發現其實我們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東西,也可以這樣走下去、生活下去,還有人與人互動的層面,這些單純,沒有利害關係,一同走在路上彼此打氣的單純關係,也許可以讓我們脫離原本的環境,不會繼續鑽牛角尖,換個角度,看看開闊的美景,跟其他也遇到不同人生困難卻帶著笑容和你打招呼的同路人聊聊天,這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
《我的朝聖之路》並不複雜,但它很確實地用一些小故事呈現出了朝聖之路的面貌,輕鬆詼諧卻又不時有些真實情感流露帶來的感觸。這種走路的方式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但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會有down的時候,對於片中的心境轉變和那種放下的感覺,是大家都可以去同理、去體會的。
《我的朝聖之路》算是這種朝聖之路電影中的輕鬆小品,比較親民,也有內容和思考,還蠻不錯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