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陳亮恭/離別 如花香猶在 也似疏影橫斜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8/03 第33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陳亮恭/離別 如花香猶在 也似疏影橫斜
陳亮恭
七月的薄暮,本應於明星賽競逐全壘打王的魔鷹,妻子在來台飛機上遭逢意外,最終搶救無效辭世。然而,魔鷹堅持於明星賽後正常出賽,賽後對球迷抒發情感,在不斷拭淚的過程中,他表示不理解老天爺的用意,但他會抱持信念前行,以最好的表現回應生命,在悲傷中展現異於常人的堅強。

失去,往往來得無聲無息,比久病凋零更讓人難受,只留下滿懷的「如果」與「早知道」。千年前的王維,在三十一歲的盛年也經歷這樣的霜雪。愛妻驟然離世後,王維隻身獨活三十年,史書只寫下「妻亡不再娶」五字,卻不知王維獨自面對孤寂的蒼涼。

王維沒有讓自己沉溺在悲傷,他選擇更為孤絕但也更純淨的道路—與山水對話,與孤獨相伴。他在「鹿柴」寫道:「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山是空的,正如他的心境;偶爾飄來的人語,像記憶深處的話語在心中迴響。當夕陽的一抹金輝透過樹林灑向青苔時,美依然在那裡,只需一顆安靜的心去感受。

這是全然不同的美,是月下獨酌的清雅,雨夜聽荷的空靈,秋風撫過梧桐葉的蕭瑟。「辛夷塢」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道盡內心的況味。花兒在無人山谷自開自落,有種超俗的清麗。花不為取悅他人而開,也不因無人欣賞而凋零,只是順應著自然,安然走完一生。

如果說王維選擇了超脫,那麼元稹則選擇了銘記。元稹與韋叢的愛情始於懸殊的門第差距,新婚燕爾的清貧充滿溫馨。元稹需要錢財應酬時,這位名門千金毫不猶豫地摘下金釵典當買酒,無怨無悔的深情,如春雨潤物,無聲卻深入人心。七年的光陰太過短暫,正當元稹的仕途漸見光明時,韋叢卻在廿七歲時病逝。元稹將所有痛苦化作詩行,讓後世知道,這世上曾有他摯愛的韋叢。

元稹在「遣悲懷」寫道:「顧我無衣搜篋笥,泥他沽酒拔金釵。」每個細節都真實動人,每份回憶都帶淚鹹澀。當他寫下「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愧疚與遺憾幾乎透紙而出。他有錢了,卻只能為亡妻買祭品、做法事。「離思五首」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是千古絕唱。見過最深的海,別處的水都顯淺薄;見過最美的雲,其他的雲朵只顯失色。

相較王維與元稹,李清照更為悲戚。她面對丈夫離世,還要承受國破家亡。她與趙明誠是文壇佳話,但靖康烽火燒毀一切。國家淪陷,家園破碎,趙明誠也在流離途中病逝,徒留李清照於亂世飄零。「聲聲慢」十四個疊字寫盡淒涼:「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尋什麼?覓什麼?是過去的溫暖,還是生活的意義?她的韌性寫在「武陵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小小的扁舟載不動萬千愁緒,在歲月的磨洗中,她與孤獨和解,活出另一種美麗。

失去至親,是人世間最深的痛。正如杜甫所言:「落花時節又逢君。」在生命的落花時節,我們或許會以另一種方式重逢—在夢境,在回憶,在那個因為愛而更加美好的心中。念起時,依然花香縷縷;轉身處,縱有疏影橫斜,思念長存,如月光永恆,也如星辰不滅。(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辛翠玲/關稅風暴下 重思台灣經貿戰略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8/02 第33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辛翠玲/關稅風暴下 重思台灣經貿戰略
辛翠玲
八月一日,美國政府壓線宣布台灣適用百分之廿的對等關稅,此稅率低於早前的百分之卅二,高於日韓的百分之十五、接近東南亞部分國家的百分之十九。至於談判條件是什麼、有哪些制度綁定等,目前無進一步資訊。府院則表示此為暫訂關稅,仍持續與美國磋商中。各界對此反應兩極。事實上,這場關稅風暴需留意的不僅是稅率與貿易條件,朝野各界尚須關注談判背後的權力結構與國際環境轉變、檢視台灣的經貿戰略定位。

當前的關稅談判,並非傳統強調對等互惠的貿易協商,而是美國主導下的非對等交易。美方以擠檸檬般的手法、榨出他國各種利益,迫使他國單向全面打開市場。觀察日本、韓國與歐盟等已與美國簽署協議者的共同特徵:表面稅率降為百分之十五,實則需承諾高額對美投資、調整產線、接受各種特定的配套。這樣的談判早已超越單純的關稅協定,而是透過制度手段重塑全球市場,更涵蓋政治要求、投資要求、能源採購、供應鏈重組等戰略性目的。莫怪國際間有愈來愈多的不滿,批評川普政府以關稅大棒,上演廿一世紀版帝國主義、要求各國屈從納貢。

這種單邊主義作法正加速國際秩序的結構性變化。過去幾年台灣強化對美經貿連結,著眼於中美脫鉤的地緣政治紅利,此經貿戰略固有其理,但恐不足以應對現今變局。當前國際秩序與權力轉向的跡象浮現:從經貿到金融領域,各國對美國霸權體系的質疑與反彈日益明顯:歐洲推動戰略自主試圖擺脫過度依賴,新興經濟體建構替代性支付機制來規避美元風險,連傳統盟友都開始重新評估單邊依附的代價。各種發展正匯聚成不可逆的趨勢—多極多邊勢力結構正在興起;如何降低對單一霸權依賴的戰略平衡,是各國經貿發展與國安之必須。

地緣政治走勢無法由一國主導,川普之霸,對美國霸權短多長空。過度依賴單邊市場與策略聯盟將增加結構性風險。我政府曾多次提出「協助美國再工業化」的經貿戰略構思,雖可短期迎合美方期待,長期卻可能使台灣捨棄多邊空間與自主彈性。在國際大結構鬆動之際,台灣以美中脫鉤作為政策假設起點的適用階段可能已經不再,而需另考慮以制度多邊、空間分散、風險彈性為要的經濟戰略。

為此,首先應強化與WTO、RCEP、CPTPP等多邊平台的政策接軌,無論是否正式加入,皆應維持對話與參與機制,提升制度能見度與政策協調能力。其次,積極拓展新興市場連結、布局東協、印度、中東與中東歐等地區,降低對單一經濟體依賴,建構多元化貿易網路。再者,最敏感也最關鍵的是,理性評估兩岸經貿互動,避免意識形態取代風險評估,在確保供應鏈穩定性的同時維持談判籌碼。最後,對內推動結構調整,建立出口市場多元化機制、產業升級補助與中小企業風險調整制度,強化整體經濟韌性。

關稅只是顯性政策,其背後是國際制度與經濟秩序的深層重組。面對這場變局,台灣必須重思既有的經貿戰略框架,調整政策思維與產業布局,既不陷入短線政治反應,也不遲疑於長線轉型。全球正從脫鉤斷鏈走向多極多元的新階段,台灣唯有建立制度參與能力與政策彈性,在重新思考的經貿戰略中維持主體定位,才能掌握發展主動權。

(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