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文學相對論4月(上)】李長青vs.許赫/有詩高處廟堂之上,有詩在市井裡

聯副電子報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01 第807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4月(上)】李長青vs.許赫/有詩高處廟堂之上,有詩在市井裡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4月(上)】李長青vs.許赫/有詩高處廟堂之上,有詩在市井裡
李長青vs.許赫/聯合報
李長青(左圖/李長青提供)、許赫(右圖/許赫提供)。

告別「好詩」的寫作實驗

●李長青:

寫作與(尋找人生出口般的)追劇之外,最近逐篇細讀文訊策畫、出版的《時代之書》(文訊雜誌社,2023)。這是一本書評的選集,該書主編鴻鴻從文訊1983至2022這四十年間所刊載的上千篇書評中,選出了三十四家的四十篇評文;我撰寫的〈眾生連環圖,萬物浮世繪〉也被選入,這個好消息我一直沒跟你說。這篇書評是我為你詩集《郵政櫃台的秋天》(斑馬線文庫,2018)寫的序,《時代之書》看重此篇評文,我感到振奮的同時也想問你,像《郵政櫃台的秋天》這樣「告別好詩」的寫作「實驗」,你現在仍繼續嗎?

●許赫:

感謝長青為《郵政櫃台的秋天》寫的序。關於告別好詩這個行動,對我來說,比較接近行為藝術,一個詩人如何花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把寫詩當作日常。寫詩這個行為,比寫了怎樣的詩更有意思。非常有趣的是,這讓我打開一道縫隙,看見在身邊不寫詩也不讀詩的人,怎麼看待詩,怎麼想像詩。身邊的人本來覺得詩離他們好遙遠,他們不太願意談論詩,可是看到這些作品,他們心裡面對詩的想像卻出現了,最常聽到的就是:「許赫你寫的這個也算詩嗎?詩不應該怎樣怎樣又如何如何嗎?」這時候聽見了許多種詩在他們心中的模樣。身邊的人拋開對於詩的距離感,談論詩應該有的模樣,應該給的效果,應該讓人感覺到的情懷。一首不好的詩,聽見了各種對於詩的期待。

詩離開了作品藝術價值與技法的評價與較量,其實還有一個與人對話的世界,那個世界裡面充滿了各種期待。這是這十年來從事告別好詩行動的收穫。

●李長青:

後來再讀《壞掉的少年》(斑馬線文庫,2022)才知曉,你告別好詩的創作數量直到2017年底,大約是兩千三百首。兩千三百字對短篇小說而言,可能已輪廓初具;散文的話,幾可成篇;而作為詩作的篇數,(驚人的)兩千三百首已足夠標舉某些意義。這些意義當中,理應也凸顯了你的詩風,而且是一種有意識的詩風。對一個寫作的人而言,這是珍貴,也是必須的。

我認為你的這個行為藝術十分有意思。我想,你可能對許多人事物時常懷抱著一股訴說的慾望,有話想說,因而能以自己的方式,寫下這些告別好詩。

生活中的我其實沉默居多,並且常覺得「沒什麼好說的」。很多時候我覺得語言真是人我之間許多誤會(與麻煩)的泉源。某種程度上文字也是。我的無力感經常也源於此。「他人即地獄」幫我解脫(也解釋)許多莫名的時刻,當然,我也常提醒自己莫要成為他人的地獄。

不喜歡說話的我常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例如每隔一陣子就很想住在城堡,德國新天鵝堡或是葡萄牙辛特拉山上的宮殿佩納堡,我都很喜歡。城堡裡不需有地窖或藏酒,但一定要有吃飯的長桌;我喜歡在長長的桌上吃飯(不必有蠟燭),可能覺得這樣人我之間可以不用挨太近,可以給出舒服的距離。城堡以外,或者就住在一座人煙稀少的島上(人煙稀少不代表沒人),人我之間用眼神就能溝通;我希望所感受所知曉的,只要與人對望一眼就可以交流,不必透過語言文字。不過,若真如此,我們此回對談其實也可免了,這變成一種演出,一場寫作者的純粹抒發。然而,是真誠的演出,也是誠實的抒發。

生活時而枯索「食」而華麗

●許赫:

這許多年來我意外的投入了社區工作,那是從在淡水開書店開始的,後來回政大讀博士班,在政治大學社會實踐辦公室服務,花了很多很多時間在與人接觸上面。生活上與人接觸,講很多話,是我生活中的一大特色。說很多話跟幾乎不說話,是兩個極端。我大學同學曾經在找我喝咖啡的時候說,他已經兩個禮拜沒跟人講話,逼不得已,只好找個人一起聊天。當代的生活因為數位環境跟手機的便利,我們真的很有條件不講話又生活無虞。雖然我們透過文字來傳遞訊息,接收工作的指令,反應問題,得到修正後的指令,完成工作交出文件或者作品。這些好像有與人互動,但不一定要講話。訊息的傳遞跟講話非常不同,文字的閱讀有訊息遞延的彈性空間,對話沒有,對話會需要即時的互動。不說話,工作與生活好像沒有問題,新世紀慢慢給我們這樣的條件。曾經聽過一個朋友想寫一個故事,關於一個無法與人說話的人,他很聰明,工作效率高,透過數位管家接案,完成工作後再寄出數位文件。生活大小事都有外送直接送來,吃東西、洗衣服、購物、看電影等等,都有數位管家張羅。他就這樣活了好久好久,終於有一天他忽然發現無論電影還是綜藝節目,已經重播好幾輪了,他終於想出門去看看最新的電影,等到他打開家門來到街上,才發現整個世界已經毀滅很久了,就剩他一個人活下來。他逛了一圈回到家,鬆了一口氣,他一直害怕在路上有人找他講話,他怕極了,不過好險,再也不怕遇到人了。

●李長青:

平時我不甚喜歡說話,可能因為我的職業需要說很多話,也可能因為長期讀詩寫詩的緣故,詩貴含蓄,重象徵,涉隱喻,詩以暗示為美德;點到為止,於詩是一種修練,一種情操,更是一種修為。久而久之,我變得越來越省話(太座表示不滿)。

我自覺時常活在許多恍惚與執著之間。恍惚的是生活與日常,輕飄飄,霧茫茫,沐沐泅;執著的一直是文事,或者,是以一種文學的視角(也可說是另一種詩眼)看待周遭與自身。

我的生活時而枯索「食」而華麗,日常每每流連於「在」與「不再」之間。似乎過了某個年紀,人唯有(只剩下?)吃,可以獲致一種平實靜定的滿足。這種滿足感,類似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重新體會──可以純粹關乎食物本身(例如皇帝豆,別稱觀音豆,以前吃的時候常會想到是來自安地斯山脈和中美洲,腦海更會自動連結至南美洲神祕的山野林區;現在只會注意/專注豆體的綿實口感與豆身的自然色澤),關乎生存(活下去?)的靜和意志,也關乎每一天,日常時分的直面與積澱。

至於「在」與「不再」,於我而言常是對時間的某些理解與認知,同時,也是對時間深重/深情的悔意──如此之悔意也常是我詩生發的緣由。

民族與詩

●李長青:

我曾在零雨的《特技家族》(現代詩季刊社,1996)讀到一段話:「一個民族的記憶是一重一重迷宮。我時常回返迷宮的中心,只因一行迷人的詩句。」我記得你大學讀民族系,而這幾年又回到學校讀民族所,是否可以談談你如何看待零雨這段話?民族與詩/文學(的關係),你又是怎麼看待?

●許赫:

說到民族的專業領域,詩與民族確實有盤根錯節的關係,人心啟蒙的開始,保存與傳播民族記憶與法則的載體,是適合背誦的韻文體,他們被稱作史詩或者民歌,傳達民族的神話故事,還有生活日常。這個議題我滿想分享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學術領域定義「神話」是被當地人相信,當作事實來傳誦的故事,可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話,大多光怪陸離,很難讓現代人相信是事實。但是說回來,「被當作事實來傳誦」這句話充滿玄機,重點在「信」或者「不信」,比如回到台灣當地文化來看,拿著准考證到廟裡拜文昌君,就是一個相信的實例,相信文昌君能保佑家裡的孩子考試有好表現,文昌君的保佑就是一種事實的存在。這對我寫詩非常重要,讓我能更寬廣的面對所見所聞,讓枯燥的生活裡面,有趣但細碎的事物,都特別的閃閃發光。

詩的三階段模組

●李長青:

前陣子讀劉光能一篇文章提到,學素描第一階段是靜物,第二階段雕像(石膏翻模),第三階段則是真人模特兒(model vivant),覺得甚有道理。這三階段由簡而繁,從易到難,說明了藝術(或是技巧)有其進程/進境,(無論是不是一直重複的)練習之外,必定也伴隨了某些自己(知或不知)的心領神會;三階段論無所不在,前述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亦為一例。分階段這種事,有時是客觀形成有時純然主觀,相同的是,都可以讓某些進程見性明心/銘心,也更脈絡(化)。

我自己曾以短詩→組詩→長詩,這三種階段當作習詩的線性參考。線性帶有順序意味,後者(常)奠基於前者,前者積澱(可能)形成後者。收錄在我詩集《隱喻》裡的〈彷彿看見陌生的自己〉(116行)、〈我們所在的土地〉(228行)、〈回家Ⅰ〉(245行)、〈回家Ⅱ〉(160行)都屬長詩,長詩的寫作與修改,能讓人更專注思索詩之為一種藝術的技巧要求與內核意義。

一百字以內,一般定義為小詩;比小詩長,約三十行以內者(也有人主張十五至二十五行之間),即是短詩;長詩通常係指百行以上。我寫作的另一種三階段模組(非線性),則是短詩→長詩→小詩,比較偏向循環,也可視為三種詩作的樣態,正可說明長詩寫作乃是來自於時間與經驗的自然累積,同時,更顯出了小詩的易寫難工。

最近讀蔡素芬的《森林詠嘆調》(聯經,2023),就是短詩與長詩的一種互滲交響,密實而有機,並且也可視為一種組詩形式:由編號所串起的各組/各首銀鈴般的短詩,合而為整卷詩集的一帖長詩。這種寫法很有意思。這是蔡素芬的第一本詩集,卻有相當蘊藉與可觀之處,我想,這與作家過去長年的小說散文筆力有關。

●許赫:

關於寫詩的篇幅,我確實到了非常晚近才被提醒,詩有長短之分。我在寫詩的經歷上,第一次被告知篇幅的限制是文學獎比賽的五十行限制。驀然回首,才發現我寫的都是小詩與短詩。我很在乎某個生活中讓我在意的瞬間,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人的表情……無數個讓人在意的瞬間。所以我寫過幫作為建築工人的爸爸送便當,寫過麵攤老闆的一句玩笑話,寫過咖啡館奇怪的菸味。這些被稱作靈感或者其他的瞬間,很值得寫下來。在告別好詩之前,會把這些瞬間記下來,再把很多個瞬間縫在一首詩裡面。可是十年前告別好詩了,就很輕易的投擲他們,隨手就完成一首小詩。幾年前開始了一萬首詩計畫(他失敗了),會在某一天噴射出二十首短詩,就是建築在這種高密度的,但是輕易的投擲這些瞬間的基礎上,才能寫出來這些詩。可能在兩千多首詩之後,我把這輩子的奇妙瞬間都用完了,所以無法再寫下去,計畫便失敗了。

最近兩年我很喜歡野人獻曝這個故事,甚至寫詩的時候引為典故。那個曬太陽的瞬間,生活上的餘裕,心境上的敏感,身體上的覺察,無一不是恰到好處,所以可以感受到曬太陽的美好。這些微末的動人之處,很值得分享的親人朋友,所以寫了一首詩或者一首失敗的詩,詩本身可能失敗了,但是意念的傳遞可能做得不錯,所以詩不太行但是有中!有中,朋友們覺得滿有意思的,會告訴我,你今天這篇很有意思。(上)

--------------------------------

李長青

一個無詩不歡,洶湧酗詩,為詩而生的人。從前自命不凡,自以為詩,現在漸漸學會在詩裡寬綽自己。著有詩集《隱喻》《江湖》《風聲》《我一個人》《愛與寂寥都曾經發生》等十冊。

許赫

斑馬線文庫出版社的社長,研究夢境的博士研究生。2012年開始告別好詩寫作計畫,認為寫詩這件事比寫出來的作品更重要,倡議把詩解放給不具備文學才華大眾。曾出版《郵政櫃台的秋天》、《壞掉的少年》等十本詩集。


  訊息公告
蘇丹紅惡商起底!
食安風暴襲來,全台陷入蘇丹紅之亂。「蘇丹紅」這種本用於鞋油、地板蠟增色的工業染料,具有潛在致癌性,禁止用於食品,卻被不肖業者摻進辣椒粉,19項香料製品、老牌零食蝦味先、白胡椒棒……接連中鏢,且一路燒向知名業者,民眾人人自危。《今周刊》追查問題的源頭,發現這疑似是一場自產自銷有毒辣椒粉的大戲。

親山望海自駕遊宜花 網友必訪打卡景點、必買伴手推薦
台灣東部美麗海岸線及悠閒慢活的山林步調吸引旅人造訪,無論是欣賞壯麗海岸風景,還是體驗悠閒的生活節奏,都能感受到獨特的放鬆和愜意。走訪花蓮宜蘭,從國際級景致峽谷開始、品嚐在地特有的原民風味餐食、到飄著咖啡香的特色景點打卡,大啖美味的在地小吃,以及收穫無數美照喔!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0" >

每分鐘756隻紫斑蝶飛越林內 國3再啟動國道讓蝶道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01 第561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雲嘉南選聞 每分鐘756隻紫斑蝶飛越林內 國3再啟動國道讓蝶道
雲嘉南焦點 強力執法一年... 「山道猴子」變少 龍崎居民讚歸於平靜
戀楝山海圳 台江師生辦音樂會發展綠道生活
「誌村鑑」更在地 台南北門蘆竹溝及三寮灣重新被看見
台南新聞 台南牡蠣死亡嚴重水質或病蟲害? 蚵農懷疑與商港疏濬有關
超美!一片粉紅炸裂 台南「賞花聖地」逾300棵花旗木滿開
台南紅球計畫引熱潮 平均每天4000人湧入歷史街區拍照
雲林新聞 南瀛王船祭掀話題 大甲鎮瀾宮媽祖南下首次賜福
雲林農博公園變身遊樂場 張麗善首度帶小孫女現身同歡
嘉義新聞 嘉義市文財殿慈善會送暖 215戶脆弱家庭受惠
 
每分鐘756隻紫斑蝶飛越林內 國3再啟動國道讓蝶道
雲林縣31日電中央社
雲林今天上午8時天氣放晴,大量紫斑蝶飛越國道3號林內段,上午9時許達到最高量,每分鐘有756隻;國3北上251至253公里外側車道緊急封閉讓路,預計封閉到下午1時30分。 紫斑蝶是全球唯二的越冬型蝴蝶,每年清明節前,從高雄市茂林北返,途經國道3號雲林縣林內鄉觸口段。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發布新聞稿指出,26日首遇今年第1次高峰每分鐘最高量達1088隻,當天總數7萬4886隻;今 ......
強力執法一年... 「山道猴子」變少 龍崎居民讚歸於平靜
記者李文德/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龍崎區市道182線,因路況蜿蜒起伏,被許多跑山好手們視為「跑山聖地」之一,不過去年1月接連發生3件死亡事故,3月起市府警察局便針對此路段加強取締,當時更裝設了全市首例的「區間測速」系統。經過一年路段加強取締,當地民眾發現「山道猴子」已不再現蹤,終於能夠還民清淨。 182線龍崎往高雄內門路段,因路況蜿蜒、起伏,常引來各式車輛競速,騎士爭相炫技,去年1月更接連發生3起死 ......
戀楝山海圳 台江師生辦音樂會發展綠道生活
記者鄭惠仁/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每年保生大帝誕辰來臨前,台南市台江塭岸楝樹就會綻放紫花,清香四溢,社大台江分校為讓親師生認識紫楝樹,今天下午在山海圳起點的「楝樹綠道」,舉辦「戀楝山海圳,台江綠道音樂會」,大家在黃昏時彈奏音樂,吹著晚風,望夕陽,希望更多人走進山海圳,發展綠道生活。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表示,楝樹具有「含子度冬」、「逢春生發」、「先驅樹種」特性,如同台江母親樹,堅忍持家,照護兒女 ......
「誌村鑑」更在地 台南北門蘆竹溝及三寮灣重新被看見
記者謝進盛/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沿海北門區蘆竹溝、三灣寮以養蚵、紅蔥頭產業著稱,成大團隊歷經4年走訪,近日經出版社以村里為單元,出版蘆竹溝、三灣寮「誌村鑑」,希望讓更在地人文產業風情、特色,被外界「重新」看見。 蘆竹溝、三灣寮行政區域為北門三光里及部分慈安里,因台61線分隔兩地,年輕一輩大都外出,長期人口外流。三寮灣因應高鹽分土地發展出的蔥田,蘆竹溝因北門潟湖純淨水質以養殖出肥美牡蠣聞名 ......
台南牡蠣死亡嚴重水質或病蟲害? 蚵農懷疑與商港疏濬有關
記者鄭惠仁/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曾文溪以南養殖的牡蠣在3、4月是採收期,但許多蚵農都發現死亡率高,嚴重的是全軍覆沒,南市區漁會表示,死亡原因是水質影響,還是病蟲害所致,眾說紛紜,水試所已來採水質及檢體做檢驗,4月12日會來說明結果。蚵農懷疑和商港疏濬有關,並抱怨沒漁業權,有損失也無法獲得補助,希望早日讓他們取得漁業權。 台南市安南區、安平區及南區是南市牡蠣主要養殖區,數量也最多,每年從10月 ......
超美!一片粉紅炸裂 台南「賞花聖地」逾300棵花旗木滿開
記者李文德/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南化區玉山寶光聖堂是國內知名的一貫道宗教景點,其中園內栽植的300多棵花旗木已進入滿開,從正門口兩側通道、停車場至上方景德公園,粉紅花朵一片「炸開」美不勝收,已有遊客到此拍照留念,更讚嘆「每年花況愈來愈好」。寶光聖堂總經理蘇清林表示,未來將再種植200多棵花旗木,將此地花況更集中,未來讓遊客們大飽眼福。 寶光聖堂位於南化區玉山里,緊鄰台20線,據統計占地33公頃。15 ......
台南紅球計畫引熱潮 平均每天4000人湧入歷史街區拍照
記者鄭惠仁/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政府結合藝術家Kurt Perschke推出紅球計畫,文化局表示,3月29日起,一顆神秘的紅色球體在街頭巷弄間現身,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觀賞與互動。截至3月31日,每日平均約有近4000人潮湧入歷史街區,與紅球互動,創造了熱鬧的文化盛宴。 文化局長對觀眾的熱情與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藝術家Kurt Perschke精心策畫的藝術行動不僅帶來了快樂的回憶和美麗的照片,更讓市民和遊客改變了看世 ......
南瀛王船祭掀話題 大甲鎮瀾宮媽祖南下首次賜福
記者謝進盛/台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台南安定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舉辦「甲辰科五朝王醮南瀛王船祭活動」,昨、今兩天熱鬧登場,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也首度與會成話題,至於壓軸「送王」燒王船,將於4月7日在真護宮前空地登場。 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為曾文溪流域代天巡狩王爺信仰的發源地之一,供奉著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每逢牛、龍、羊、狗年舉辦南瀛王船祭,相傳傳承迄今近150年,被列為南市市定民俗。 今年又逢 ......
雲林農博公園變身遊樂場 張麗善首度帶小孫女現身同歡
記者蔡維斌/雲林即時報導聯合報
雲林縣虎尾農博公園搖身變成兒童樂園,縣府引進雲霄飛車、摩天輪、旋轉木馬、海盜船等遊樂設施,舉辦大型兒童嘉年華會吸引上萬民眾參加,縣長張麗首度帶著小孫女現身走秀,與大家同樂,張麗善說,農博公園腹地大,是散步休閒好去處,未來不排除增設遊樂設施,增添親子情趣,成為常態性樂園,吸引更多人每年來過兒童節。 「哇!雲宵飛車」農博公園今天擠滿人潮,到處可見小孩拉著爸爸的手 ......
嘉義市文財殿慈善會送暖 215戶脆弱家庭受惠
記者李宗祐/嘉義即時報導聯合報
嘉義市文財殿附屬文通慈善會與市府合作推展脆弱家庭生活扶助計畫,提供每戶生活扶助金6000元及民生物資,計有215戶脆弱家庭受惠,總金額129萬元,今天舉行捐贈活動,市府社會處長李思賢致贈感謝狀,現場也安排工作人員將生活扶助金及民生物資分送脆弱家庭。 李思賢說,公部門資源有限,共善永續有賴民間團體齊力,文財殿附屬文通慈善會自2008年成立,秉持「集眾之力、聚少成多、貢獻回饋 ......
蘇丹紅惡商起底!
食安風暴襲來,全台陷入蘇丹紅之亂。「蘇丹紅」這種本用於鞋油、地板蠟增色的工業染料,具有潛在致癌性,禁止用於食品,卻被不肖業者摻進辣椒粉,19項香料製品、老牌零食蝦味先、白胡椒棒……接連中鏢,且一路燒向知名業者,民眾人人自危。《今周刊》追查問題的源頭,發現這疑似是一場自產自銷有毒辣椒粉的大戲。

親山望海自駕遊宜花 網友必訪打卡景點、必買伴手推薦
台灣東部美麗海岸線及悠閒慢活的山林步調吸引旅人造訪,無論是欣賞壯麗海岸風景,還是體驗悠閒的生活節奏,都能感受到獨特的放鬆和愜意。走訪花蓮宜蘭,從國際級景致峽谷開始、品嚐在地特有的原民風味餐食、到飄著咖啡香的特色景點打卡,大啖美味的在地小吃,以及收穫無數美照喔!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