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特斯拉智能輔駕 年內在陸上路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28 第59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特斯拉智能輔駕 年內在陸上路
走讀文化四川 台青探祕三星堆
陸大模型數量 稱冠全球
少林寺CEO打造商業帝國 掌18家企業、出入開豪車
直接投資、跨境貿易結算拉動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年增11%
GE醫療北京燈塔工廠 惠全球
陸工業6月利潤失色 降幅收窄
陸新超長期國債 10月下達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特斯拉智能輔駕 年內在陸上路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外界關注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何時能在中國大陸落地,近日該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透露,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駕駛員監管版)計畫2025年在中國大陸、歐洲進一步落地,正在等待監管部門審核。

上觀新聞報導,特斯拉攜帶智能電動車、人形機器人及智能輔助駕駛技術、V4超充樁等最新成果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針對智能輔助駕駛,特斯拉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在美國部分地區,在確保所有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面向個人用戶開放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無駕駛員監管版)。未來幾年內,特斯拉將經歷從「前自動駕駛時代」到「後自動駕駛時代」的根本性轉變。

在大陸市場,特斯拉6月大陸銷量達6.1萬輛,較上期上漲59%,刷新第2季單月銷量紀錄,煥新Model Y以超4.4萬輛的成績穩居大陸乘用車銷量榜首。

特斯拉首批V4超充樁也於今年6月30日在中國大陸投入運營,上海、浙江、重慶、甘肅等地已上線,配合後續V4超級充電機櫃上線,特斯拉V4充電樁充電效率將顯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知名汽車媒體「懂車帝」近日針對智能輔助駕駛做了測試引起車圈熱議,參與車型涵蓋了36款熱銷智能電動車,包括小米、問界、理想、特斯拉、阿維塔、小鵬、比亞迪等。

測試結果顯示,2023款特斯拉Model 3後輪驅動版與Model X雙電機全輪驅動版均以100%通過率位列榜首,成為唯一通過全部測試的車型。

彭博2月報導稱,特斯拉正在為中國客戶準備軟體更新,以提供類似於美國市場上「完全自動駕駛」(FSD)的駕駛輔助功能。

 
走讀文化四川 台青探祕三星堆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7月22日下午,「走讀文化四川」台灣青年創拍交流活動進入第二天,30餘位台灣青年,走進三星堆博物館,開啟古蜀文明探祕之旅。

在青銅神樹、縱目面具等鎮館之寶前,青年們駐足凝視、拍照記錄,用鏡頭捕捉數千年前的文明密碼。

「青銅人像的眼睛為何如此誇張?金杖上的紋樣藏著什麼故事?」面對神祕的古蜀文物,台灣青年們不時向講解員提問。

連女士舉著相機持續拍攝,她表示:「之前只在書本上見過三星堆,親眼見到這些文物時,才真正感受到古蜀文明的震撼。這種跨越千年的文化力量,值得讓更多年輕人瞭解。」

在文物修復展示區,青年們圍觀修復師清理文物殘片的過程。

王先生聯想到此前參觀的蜀錦織繡博物館,感慨道:「從蜀錦的經緯編織到三星堆文物的修復,都能看到對文化傳承的堅持。這種匠心不分地域,是可貴的精神財富。」

據瞭解,三星堆之行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接下來,台灣青年還將前往武侯祠等地近距離感受歷史脈絡;參訪青城山、九寨溝、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開展系列文化體驗。

 
陸大模型數量 稱冠全球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近期在上海舉行,會上發布數據指出,當前全球已發布的大模型總數達到3,755個,其中大陸企業貢獻1,509個,占比到達四成,數量居全球首位。

大陸AI大模型的迭代速度加快,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

文匯報報導,上述大會發布「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2025」,其中提及全球AI總體格局是「美中引領、梯次分布」。其中,美國和中國穩居第一梯隊,且大幅領先其他國家,包括AI晶片企業數、高層次人才數、頂刊頂會論文數、大模型數量等,美中相加均占了參評國家總數的50%以上。

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中美兩國新增大模型在全球占比由72%升至86%。同一時期,全球大模型數量的增長率,則從2023年的276%驟然失速到2024年的12%。2024年大陸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人民幣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

 
少林寺CEO打造商業帝國 掌18家企業、出入開豪車
中國新聞組/北京27日電/世界日報
少林寺住持方丈釋永信傳出於7月24日被帶走調查。有關釋永信貪腐傳聞不斷,盡管他否認,但他曾控制18家企業,涵蓋文化、餐飲、藥品等行業,少林寺還註冊了超過600個商標,隨著他任內將少林寺打造成一個商業帝國而來的褒貶,釋永信的言行都被攤在陽光下檢視。他本人也不避諱的出門豪車接送,卻稱月薪僅700元(人民幣,下同,約98美元),少林寺的財務透明度一直存在爭議。任少林寺方丈26年的釋永信若真被調查,恐將衝擊商業化浪潮中的少林寺。

據無忌財經報導,釋永信有「精英和尚」、「少林寺CEO」之稱。自接手少林寺以來,釋永信走的第一步棋,是系統整理少林寺的文化資源,他不僅挖掘整理了少林武術秘籍,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還開發了「少林書法」、「少林禪詩」等文化產品。將少林寺打造成文化品牌之後,釋永信更進一步,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少林寺打造成文化旅遊景區,通過門票收入、文化產品銷售、影視合作等,將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

自住持釋永信升任第30代方丈後,少林寺進入全面商業化時期,而少林寺最重要的產業也由釋永信掌握。2022年4月,鄭州一塊3.82萬平方米的商務用地掛牌出讓,最終以4.52億元的底價成交。這本是尋常的商業交易,但當競得方「河南鐵嵩科技」的背景浮出水面時,輿論嘩然,這家成立僅兩周的公司背後,站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

這引發對社會少林寺商業化新一輪的爭議。人們赫然發現釋永信的袈裟下,已形成一個18家企業的商業帝國。少林寺還註冊了包括「南少林」、「少林印象」、「少林生活」、「SHAOLIN CHANGONG」等在內多領域商標,從一個單純的寺廟,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但少林寺從佛門聖地淪為世俗之所的爭議也愈發喧囂。有人指責釋永信穿著價值16萬的袈裟,出門豪車接送,完全沒有出家人的樣子。還有消息傳出,釋永信常佩戴各類名貴佛珠,其中不乏金絲楠木、小葉紫檀等珍稀材質製成的珍品。他出行的座駕還是奧迪Q7,價格昂貴。釋永信回應說自己的月薪只有700元,少林寺商業化賺取的錢財,都用於寺廟維修、僧人生活以及文化傳播和慈善事業。

釋永信陷入最深的一次輿論危機,是2015年,舉報者拋出釋永信與女子「通姦筆錄」:多次發生關係致懷孕。此事經國內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廣泛關注,此後不了了之。

 
直接投資、跨境貿易結算拉動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年增11%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聯合報
2025人民幣國際化課題成果《不斷深化的地緣經濟風險》研究27日在北京2025國際貨幣論壇上發布,研究稱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波動向上趨勢不變,人民幣國際化正在推動國際貨幣格局緩慢調整。

中新社報導,該研究顯示,2024年四個季度的RII數值分別為4.84、7.4、6.3和5.68,全年的季平均值為6.06。RII波動向上的整體趨勢保持不變,比2023年的季平均值5.46增長了約11%。

研究稱,2024年RII增長的主要動力仍來自於直接投資交易和跨境貿易結算,貢獻度分別達到83.48%和27.25%。從三級指標表現看,人民幣貸款和人民幣直接投資在全球佔比的增長率最高,分別達到46.65%和16.82%,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年度亮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王芳表示,從時間維度看,人民幣國際化正在推動國際貨幣格局緩慢調整;從綜合發揮國際貨幣職能的角度橫向比較來看,人民幣的地位和作用有望繼續提高,進一步拉開與英鎊、日元之間的差距。

研究還顯示,截至2024年底,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的國際化指數分別為51.13、24.07、3.69和4.47。過去5年,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的國際化指數季平均值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0.24%、-1.65%、0.00%、-0.32%和17.41%。

人行前行長戴相龍在同一場論壇上也表示,人民幣已經成為國際第三大貨幣,他提出以下幾點理由:

一、今年6月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佔貿易融資5.94%,略多於歐元的5.9%,但如果加上人民幣跨境支付,人民幣就超過歐元成為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而人民幣在結算貨幣比例中有波動,但趨勢是上升,如果加上人行人民幣跨境支付,比例會翻倍;

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雖然人民幣儲備2024年佔全球比例2%,位列全球第五,但如果觀察特別提款權,人民幣成長速度12.28%,比日元、英鎊要多。

中國人民大學「人民幣國際化課題組」於2011年成立,該課題組編制了RII,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發布。該指數綜合考慮了人民幣在貿易計價結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儲備等方面執行國際貨幣職能的發展動態。

 
GE醫療北京燈塔工廠 惠全球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京城東南,GE醫療北京基地的智慧工廠雖然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米,但生產出的手術機、CT、X光機等多種高端醫療設備和探測器等零部件,供應全球100多個國家。這是「北京智造」水準的縮影,也是中國大陸醫療設備行業首家「燈塔工廠」。

在這座工廠,工人並不多。一處角落裡,不起眼的骨科手術機產線只有百米左右長,每45分鐘就可以下線一台。「別看這條產線只有20名工人,但產量相當於我們在海外的一座工廠,而海外工廠則需要兩三百名工人。」GE醫療北京影像設備製造基地總經理馮健說。

「整個流程、方案的設計,都是在中國這邊做出來的。」馮健介紹,由於僅使用十分之一的勞動力就有了更高更穩定的產出,今年海外兄弟工廠也對北京基地的這條產線有了極大興趣,計畫來這兒學習,建條類似的產線。

最近,GE醫療北京基地迎來了第3.5萬台探測器的下線,實現了量產規模與工藝精度的雙重突破。各種型號的CT機中,探測器被譽為「CT之眼」,是最核心的成像部件之一,其精度直接決定成像品質。過去,這些成像晶片需要人工調配,現在通過AI演算法就能實現智慧匹配,整個流程從過去的5小時壓縮至10分鐘。

AI加持不僅限於這一個關鍵環節,該基地用工廠積累的超過60萬次生產經驗訓練出AI質檢員,在探測器材料篩選的早期階段,就能「揪出」超90%的原材料品質問題。

「智慧製造、AI所需的資源、配套,在中國市場上掃一圈都能找到。」馮健說,智慧製造加持下,北京基地裡的每條產線都可以實現混線生產,X光機、手術機、血管機的產線都相當於GE醫療在海外的一座工廠。

「北京產」正在「惠全球」。作為GE醫療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個製造基地,北京基地已經成為其全球最大的影像設備製造基地。截至今年上半年,乳腺機、X光機、骨密度儀累計發運超2.5萬台,骨科手術機設備全球發運超2萬台,GE醫療全球銷售的CT中60%產自北京基地。

 
陸工業6月利潤失色 降幅收窄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統計局27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大陸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增1.0%,增速與5月持平;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7,155.8億元,年降4.3%,但降幅較5月收窄4.8個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成為支撐工業利潤引擎,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3.8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上半年大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人民幣34,365.0億元,年減1.8%,營業收入則年增2.5%。

大陸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降幅較5月有所收窄,以裝備工業為代表的新動能行業利潤增長較快。

6月裝備製造業營業收入年增7.0%,較5月加快0.3個百分點;利潤由5月下降2.9%轉為增長9.6%。

從行業來看,裝備製造業的8個行業中,4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其中,汽車行業在車企促銷帶動銷量快速增長,疊加重點企業投資收益增長等因素作用下,利潤增長96.8%;電氣機械、儀器儀表、金屬製品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8.7%、12.3%、6.2%。

就企業類別來看,今年首6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大陸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人民幣1.1兆元,按年跌7.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人民幣2.53兆元,下降3.1%。

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利潤人民幣8,823億元,增長2.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人民幣9,389億元,增長1.7%。

行業利潤方面,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按年增長13.7倍;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22.8%;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5%;汽車製造業增長3.6%;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11.5%。

6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人民幣183.17兆元,按年增長5.1%;負債合計人民幣105.98兆元,增長5.4%。

而資產負債率則為57.9%,較去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

 
陸新超長期國債 10月下達
記者陳湘瑾/綜合報導/聯合報
為大力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政策,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已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了今年第三批人民幣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據了解,第四批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將於10月下達,金額為人民幣690億元。

據央視,近日,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了今年第三批人民幣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跟蹤調度、完善實施機制,平穩有序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

報導指出,關於下階段以舊換新工作,一是繼續有序下達中央資金。按計畫將於10月下達今年第四批人民幣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繼續支持地方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二是推動地方均衡用好資金。會同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督促地方分領域分時段細化資金使用計畫,改善補貼發放方式,確保政策實施更加平穩有序、資金均衡用到年底。

三是持續完善政策實施機制。會同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加強產品質量和價格監管,督促參與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嚴防「先漲後補」、騙補套補等風險,確保政策規範實施,充分發揮「兩新」政策效能。

 
台光電如何讓輝達沒它不行?鐵血掌門經營心法解密
台光電總部,已經在桃園觀音矗立30多年了。台光電股價最慘5元,22年後叩關千金股,這間低調的公司,如何成為市值超過3300億元的一方之霸,讓蘋果手機、輝達伺服器、雲端4巨頭,沒它不行?出身將門的董事長董定宇,正是它勝出的關鍵。

失智不等於失能 如何不讓失智大腦停擺?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詠萱提醒,失智症患者從認知正常,慢慢退化到失智症,是漸進發生的過程,並非一發病就完全失能。所以並不是所有失智症病人都是失能的狀態,而是漸進式的,隨著失智症的病程更往後,失能程度才會隨著增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