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中國史4:三國鼎立到混亂分裂》──作者為現任歷史講師,深入歷史,淺出故事,文筆生動。
現在課本讀不到的精彩故事,就藏在這些被消失的中國史。
「長安比較遠。」
「怎麼和你昨天說的不一樣呀?」
「我抬起頭來,看得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
從軍師、豪傑輩出的三國到黎明前的華麗黑暗──南北朝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相互制衡長達六十年,江水滔滔,訴說著英雄們的故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政權結束在篡魏立晉的司馬氏,但這個統一似乎也不長......
●伴隨著民族的衝突,甚至晉朝自身也被少數民族政權所消滅,之後進入了黑暗的動盪時代。
你知道這些話是哪些人說的嗎?這都是中國史的精采故事
●「你們憑著大軍來奪我們益州,我們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做人要知足啊!已經得隴,還想望蜀嗎?」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以此為口令,我估計就要撤軍啦!」
●「曹爽之勢熱如湯,太傅父子冷如漿。」
【精彩書摘】第一章 三國時代
五丈原
公元二三○年,魏明帝太和四年,魏國不再甘心始終處於挨打的地位,決定主動出擊。這次的作戰準備是空前的,他們先在合肥建造新城,用來對付吳國;然後準備人馬輜重,打算大舉進攻蜀漢。
作戰計畫的提案者,是大司馬曹真,他的戰略是:兵分三路,會師漢中。
司空陳群認為這樣的作戰計畫太過大膽,而漢中又有諸葛亮長年經營,城池堅固,決不是大舉進攻便可以奪下的,因此他極力勸說曹真打消念頭,然而並不被曹真所接受。
於是三路軍馬的統帥人選就此決定:第一路,由曹真率領,從斜谷出兵;第二路,由名將張郃率領,由子午谷出擊;第三路,由剛升任為大將軍的司馬懿率領,從襄陽出發,溯漢水西上,穿過陝南,以漢中首府南鄭為目的地,與曹真會師。
八月間,曹真統帥的大軍,浩浩蕩蕩自長安出發,從子午谷越過秦嶺,準備進入漢中。
魏軍來勢洶洶,諸葛亮嚴陣以待,將所有兵力集中在赤阪,並且增調李嚴的兩萬兵馬開往漢中,應付魏軍。
也是上天站在蜀漢這一方,魏軍進兵的路上,接連三十幾日的傾盆大雨,把斜谷與子午谷的棧道以及漢水兩岸的通路,完全沖毀。曹真大軍被困在山谷之中,難以前進,朝中大臣華歆等人,紛紛上書奏請罷兵,於是魏明帝下詔曹真班師回朝,張郃、司馬懿也同時退兵。
曹真無功而返,既懊惱且沮喪,沒過多久便病死了。魏明帝以司馬懿接替曹真的任務,屯駐長安,督關中軍事,防禦蜀兵。
劍拔弩張的氣氛並無決定性的結果,反而是在西邊的武都、陰平二郡,蜀漢督前部丞相司馬魏延,與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展開了一場規模雖小,卻十分激烈的戰鬥。
郭淮在去年丟掉了武都陰平,大失顏面,想趁朝廷大舉進攻,蜀軍無暇他顧之時,再將兩郡奪回,而與猛將魏延相遇。兩軍主力在陽谿交鋒,久經陣戰的魏延,一下子就將郭淮打得潰不成軍,確保了蜀漢在當地的優勢。
得到捷報之後,諸葛亮十分高興,保舉魏延為前將軍,領南鄭侯。而他自己則打算趁魏軍撤退之時,順勢反攻,於是在公元二三一年,蜀漢建興九年春天再度出兵。
諸葛亮將後方軍政全部交給李嚴,讓他留守漢中,並且節制丞相府政務,督辦後方軍需,自己則全心全意與魏軍決戰。這一次,蜀軍走的是祁山的老路線,為了使糧草不虞匱乏,諸葛亮特地使用經過將人精心改良的手推車,號稱木牛,來輸送糧食,節省了不少人力。
司馬懿在長安聽說諸葛亮圍攻祁山,逐命郭淮、費曜、戴陵前往救援,自己則與張郃領兵進駐天水郡西南的上邽城。
祁山方面的魏國援軍,被諸葛亮的前鋒魏延、王平等人打垮,而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在上邽,乃命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自己率領主力往上邽方向移動,準備與司馬懿來一場決戰。然而,那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一方面知道諸葛亮善於用兵,沒把握與之交鋒,另一方面則知道,蜀軍遠道而來,所攜帶糧食必定有限,只要採取拖延戰術,不久之後蜀軍必退。
不過司馬懿這時在關中諸將之間尚未能完全服人,還不能做到貫徹軍令的地步,因此他假意宣稱,自己將領兵去和諸葛亮決戰,帶了主力離開上邽,只留下費曜以及四千兵士鎮守。
才一離開,軍中就有人覺得奇怪:「怎麼……不是要去祁山嗎?怎麼往反方向走?」祁山在上邽西南,司馬懿卻把軍隊開往東邊,避開諸葛亮行進的路線。
蜀軍很快來到上邽,擊敗了費曜,並且毫不停留,繼續往東追趕司馬懿。
結果蜀軍在鹵城附近追上了魏軍。
司馬懿並不掉頭回來和諸葛亮交鋒,命令大軍全速向前,一口氣衝上山去,在山頂紮營,構築防禦工事,任憑蜀軍如何求戰,他只是來個相應不理閉門不出。
魏國擔任監軍的賈詡,對於司馬懿怯懦的表現實在看不過去,直言道:「閣下害怕蜀國的兵馬,就像是害怕老虎一樣,難道不怕被天下人所恥笑嗎?」
將軍張郃、魏平等人,也紛紛請戰。司馬懿逼不得已,擔心影響了軍心,只好勉強下令出擊。
蜀軍方面分為三部,由魏延、高翔、吳班率領,在諸葛亮的指揮下,調度行進靈活無比,將魏國軍馬衝散成好幾個部分,然後加以各個擊破。鏖戰整整一天以後,司馬懿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他自己帶著幾名親信乘馬逃回營壘,蜀軍斬殺敵人三千,擄獲大批魏軍敗逃時所丟棄的軍械,獲得輝煌的勝利。
魏軍終究人多,遭逢敗績,仍能固守。司馬懿這回說什麼也不肯出戰了,老老實實地關緊營門堅守,與蜀軍僵持。
雙方從四月對峙到六月,諸葛亮忽然接到了聖旨,叫諸葛亮退兵。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道:「陛下向來不曾過問軍事,怎地此時勝券在握,卻忽然要我撤退?」君命難違,而且加上從漢中運來的糧食即將耗盡,諸葛亮只好撤兵。
蜀軍一退,魏軍便來追擊。司馬懿命張郃尾隨在後,而諸葛亮早有布置。張郃追到木門地方,當地兩面高山,中間是峽谷通道,魏軍進入谷道,忽然之間,從兩側的高山射出無數弩箭,身經百戰的張郃走避不及,中箭而死,又成為魏國的一大損失。
回到漢中,諸葛亮正打算詢問為何皇帝會下旨撤退,李嚴卻一臉驚訝的表情說道:「怎麼撤回來了?軍糧還很充足呀!」
諸葛亮見他神色有異,下令嚴加查辦,終於水落石出。原來自從入夏以來,山區陰雨連綿,運送糧草十分困難,李嚴身心俱疲,又怕自己忙了半天,還落個督辦糧草不力的罪名,於是假傳聖旨,要諸葛亮撤回漢中,更有甚者,還上表奏稱:「大軍撤退乃是為了誘敵深入。」藉此將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
這種欺上瞞下的作法,使諸葛亮大為震怒,他把李嚴這些日子以來往返的書信公文取出,當著李嚴的面對照,指出其中的矛盾之處,問李嚴道:「你還有什麼話說?」
李嚴低下了頭,嘆道:「的確是我辦事不力,願受丞相懲罰。」
諸葛亮也長嘆一聲:「當年先主託孤於你我二人,我們本應當同心協力,恢復大漢社稷,會有這樣的結果,誰也不願意見到啊!」
李嚴被褫奪了所有職務,廢為庶人,流放到梓潼。
諸葛亮為人公私分明,雖然懲罰了李嚴,卻仍然任用李嚴的兒子李豐。李嚴本人也對自己遭到的處罰心服口服,他相信,只要自己日後表現良好,一定還能重新得到丞相的信賴。
經過這次教訓,諸葛亮體認到糧草的重要性,他暫且讓兵士休養生息,致力於糧食的增產與搬運的方法上。一直到第三個年頭,才再度興兵伐魏。
《被消失的中國史4:三國鼎立到混亂分裂》──閱讀歷史讓人類懂得繼承過去,開拓光明的未來。
《被消失的中國史3:鳥盡弓藏到赤壁之戰》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被消失的中國史2:合縱連橫到楚漢相爭》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被消失的中國史1:開天闢地到亂世智者》 電子書版 Kobo GooglePlay 讀墨 博客來 漫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