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上海宣布明解封 北京疫情再起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英文單字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TOEIC Power多益單字報】教你從字首、字根和字尾學起,輕鬆背單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31 第537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上海宣布明解封 北京疫情再起
廣西玉林「僑」資源助脫貧
江西文博會/沉浸式觀展 入畫與李白對飲
荔枝龍眼產業大會 廣東茂名開幕
世界銅都降低運輸成本 鷹潭開通國際陸港
重慶火鍋底料 外銷增長逾6成
北京觀察/兩篇文章捕風 三大熱詞篤定
陸西部陸海新通道 跑出「加速度」
上海最先「復工」是白蟻 劉□宏住宅被白蟻攻占
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 部分國有疑慮 未與陸簽協議

兩岸新聞
上海宣布明解封 北京疫情再起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歷經超過兩個月的封城後,大陸上海市昨晚宣布,六月一日凌晨零時起「有序恢復」住宅小區出入、公共交通運營和機動車通行,可視為解封。不過,北京疫情在趨緩幾日後,昨天出現「突發疫情」,截至昨下午三時,豐台區出現十八例本土感染病例,官員坦言,這顯示動態清零任務艱巨。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昨針對疫情稱,「大上海保衛戰」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要堅持動態清零,全力抓好常態化防疫,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奪取防疫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要在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上海當局昨晚發布,上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並指出,在住宅小區恢復出入方面,除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外,各區、各街鎮及各居村委、業委會、物業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區的居村民出入。在公共交通恢復運營方面,上海市域內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全網恢復基本運行,對江輪渡有序恢復運行。

在機動車恢復通行方面,終止施行機動車電子通行證制度,計程車、網約車恢復正常運行;除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外,私家車和單位用車正常出行。

上海昨通報新增六例本土確診和六十一例本土無症狀感染,疫情持續趨緩。目前上海共劃分封控區六三七個,涉及約廿二萬人;管控區六○五二個,涉及約六十七萬人。

上海市衛健委表示,目前全市單日最大檢測能力達到八五○萬管以上,可滿足全面復工復產後的核酸檢測需求。另隨著疫情趨緩,將不斷釋放常態化檢測需求,當局構建十五分鐘核酸「採樣圈」,已設置完成約一點五萬個點位。

北京昨天防疫記者會通報,廿九日新增本土感染病例十一例,均為隔離觀察人員,社會面篩查人員為零。不過,卅日凌晨零時至下午三時,新增本土感染病例十八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十七例,社會面篩查人員一例。出現突發疫情的豐台區,部分區域昨起封閉管理,區內人員原則上居家隔離、足不出戶。

北京市政府發言人徐和建說,截至廿九日,北京病例數已連八天出現明顯下降、連三天實現無社會面病例。「北京昨天出現了突發疫情,表明全市動態清零任務艱巨。」

北京目前政策,除生活在封(管)控區人員外,連七天以上無新增社會面病例的區恢復正常生產生活。購物商場恢復營業;各景區、景點、公園按百分之五十限流開放。

   
廣西玉林「僑」資源助脫貧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走進廣西玉林市容縣六王鎮古泉村,空氣清新,草木蔥翠,鄉間道路乾淨整潔,農家庭院錯落有致,村裡還建有同心橋、僑村公園、僑家小苑、河堤步道等人文景觀,呈現出一幅美麗鄉村圖景。

中新社報導,玉林是廣西最大、中國大陸著名的僑鄉。容縣歷來有「海內一個容縣、海外兩個容縣」之稱,旅居國外的僑胞及港澳台同胞150多萬人。位於容縣東部的古泉村,旅居海外的僑胞5千多人,村內歸僑僑眷僑屬3千多人,佔全村總人口的80%,是廣西著名的僑村。

近年來,玉林市發揮僑資源優勢,凝聚僑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引進在外創業成功的歸僑僑眷返鄉創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馬來西亞僑眷李宗聰是鄉賢代表之一,1988年憑著一腔熱血到廣東省闖天地,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攢下第一桶金後,1997年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開了一家五金加工廠,完成了從一個打工仔到企業家的角色轉換。

為了帶動鄉親脫貧致富,李宗聰於2003年回到古泉村界遼屯經營雄業五金加工廠。「我們廠做電機,以小家電配件居多,有60至80名工人,他們都是附近村民。工人收入實行計件工資制,每月有3千元(人民幣,下同)至5千元不等。」李宗聰說。

目前,古泉村創辦有僑眷企業5家,增加就業崗位400多個。僑屬崔德邦亦是其中之一。

   
江西文博會/沉浸式觀展 入畫與李白對飲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在「VR藝術會客廳」裡身臨其境凝聽交響樂章;敦煌莫高窟實現「洞內壁畫洞外看」;通過「穿越機」入畫與李白對飲,感受一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穿越…。

新華社報導,這是在25日至29日舉辦的首屆江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看到的景象。僅交易會前兩日,700餘家參展商的現場交易額已達1800萬元(人民幣,下同),項目簽約金額逾21億元。

博覽會上,一系列數位化技術讓文化產業煥發新魅力,彰顯出文化新業態的蓬勃生機。

文物資源被「煥活」。釐米級3D地圖、高精度空間計算、AI 3D物體識別、虛擬光影追蹤…華為公司文旅解決方案部總監張芳在此間舉行的2022江西數位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介紹,敦煌莫高窟通過華為河圖技術實現了「洞內壁畫洞外看」,這既是對文物資源的保護,也是對文物資源的活化利用。

文化場館有「智慧」。在博覽交易會可見,通過一套智慧博物館解決方案,博物館中的人(觀眾、館員)、物(文物、設備)、空間(展廳、庫房)等,被攝影機、傳感器等終端進行數位化採集,傳輸到大數據中心進行雲處理,實現對百萬件文物的智慧化管理,以及千萬名參觀者的智能化服務。

文化體驗更「沉浸」。新華智雲科技有限公司為滕王閣景區打造數位體驗項目,遊客站在一台「穿越機」前就能穿越到虛擬場景與古代名人進行互動;江西省文演集團基於AR、VR、全息等技術打造了「VR藝術會客廳」場景,人們在會客廳中可以選擇從指揮家、演奏者、觀眾等不同視角享受音樂會…。

江西省文演集團董事長李曉浩說,技術手段可以把許多空間轉化為文化體驗場所,愈來愈多的公共場所將被賦予文化功能。

   
荔枝龍眼產業大會 廣東茂名開幕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9日,2022年中國荔枝龍眼產業大會在「中國荔鄉」廣東茂名市舉行,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業界專家學者、經銷客商,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駐廣州領事館代表參會,共謀發展。

中新社報導,據介紹,中國荔枝龍眼產業大會是一項大陸國家級產業發展大會。本次大會以「放眼世界,全鏈引領,荔開新局」為主題,全面展示中國大陸荔枝龍眼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建設成效,通過參觀田頭智慧小站、組織鮮果加工品品鑒、簽約省級合作協議等,打造集政策宣傳、產銷對接、品牌打造、商務合作等功能於一體的平台,推動荔枝、龍眼全產業鏈互聯互通、融合共享。

據了解,荔枝和龍眼都是大陸華南地區具有地域優勢和亞熱帶特色的重要果樹作物,荔枝種植面積約789萬畝,龍眼種植面積450萬畝。目前,海南省各產區早熟荔枝均已進入採摘後期,廣東各產區荔枝也陸續大批上市,而龍眼的採收則從每年7月初開始。茂名是廣東荔枝龍眼第一大產區,荔枝全產業鏈實現產值超100億元人民幣,龍眼深加工業更是位居國際前列。

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大會從荔枝產業拓展到龍眼產業,以大陸國家級平台帶動全大陸荔枝龍眼全產業鏈發展,全面展示荔枝龍眼的形象和地位,助力廣東建設世界荔枝產業中心、研發中心、交易中心以及文化中心,以荔枝、龍眼「小切口」,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大變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廣東荔枝、龍眼的產業發展中心,經過多年的努力,茂名荔枝和龍眼產業已經積厚成勢,具備打造行業標桿和「立足大陸、走向世界」的實力。

   
世界銅都降低運輸成本 鷹潭開通國際陸港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5月29日10時,一列裝載著45個集裝箱貨櫃的中歐班列,從江西鷹潭國際陸港緩緩駛出,標誌著鷹潭國際陸港正式開通。

新華社報導,鷹潭國際陸港總規畫面積13.4平方公里,總投資約16.8億元(人民幣,下同),是響應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贛東北地區唯一一個國際陸港。鷹潭國際陸港建成後,將實現「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大大降低貨主企業庫存,提高運輸時效,減少流動資金占用,企業運輸成本預計可降低20%。

江西鷹潭市被譽為「世界銅都」。依託建成的國際陸港,鷹潭將著力打造集進出口貿易、加工、保稅、銅期貨現貨交割、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全大陸最大銅原料儲備、集散、消費中心。國際陸港已啟動綜合保稅服務平台建設。

   
重慶火鍋底料 外銷增長逾6成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一袋袋火鍋底料,將重慶火鍋的麻辣鮮香呈現在外國消費者餐桌上,成為網紅美食,走俏海外市場。

中新社報導,重慶海關近日發布數據稱,2022年一季度,重慶海關監管出口火鍋底料138噸,貨值突破350.8萬元人民幣,出口量與貨值同比增長61.97%、90.96%。

火鍋是最具辨識度的中華美食之一,《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火鍋是所有中式餐廳中市場規模最大的品類。帶給世人的麻辣商機,不僅有遍布世界的火鍋店,也有火鍋底料等相關產業。

「目前,海外購買火鍋底料的主力軍是華人,外國市場尚在培育期。」從事食品出口多年的重慶好媳婦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小康說,因攜帶方便、儲存時間長,火鍋底料不僅解了華人的鄉愁,也在征服全世界食客的味蕾。

「火鍋絕對不是華人獨寵。」在美國舊金山經營火鍋館多年的陳韻竹說,他們的顧客不僅有尋找家鄉味的華人,也有不少外國人。此外,火鍋行業也有不少外國人,如義大利人張盧卡,不僅是火鍋的忠實粉絲,近年來還一直致力於將中國麻辣介紹給全世界。

火鍋底料種類多,僅分類來看,就有牛油、清油、菌湯、椒麻等,配料眾多,炒製過程講究。一塊小小的火鍋底料方塊,加上飲水,輔以各種鮮菜肉食,就可以挑動食客的味蕾,為其捕獲更多消費者。

業內人士稱,一些品牌火鍋也在海外有火鍋底料炒製的中央廚房,不僅用於自家火鍋店,也用於對外銷售。但他們需從大陸進口一些配料,加上近年來海外購物管道的多元化,給火鍋底料出口帶來新市場。

「其實,火鍋底料的利潤率也比較可觀。」侯小康說,火鍋底料作為預包裝食品,其出口涉及方方面面,從配料、製作、檢驗、包裝到發貨,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可能都會導致滿盤皆輸。這就對企業精細化運營提出要求,各項處置必須得當。

「作為中國火鍋之都,重慶的火鍋底料正在揚帆出海。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助其乘風破浪」,重慶海關所屬兩路寸灘海關查檢科科長黃衛說,他們及時介入企業出口流程,聚焦產品源頭管控,促進企業加強原料、輔料追溯驗收,推進火鍋底料企業標準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建設,幫助企業解決出口難題。

   
北京觀察/兩篇文章捕風 三大熱詞篤定
香港特派員李春/聯合報
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被稱為「十萬人大會」,目前公認這個會的規模史無前例,但內容有人認為是中國經濟乃至政治的轉折,有人認為那只是李克強的臨別秋波。

雖然說法不一,但規模無可置疑。如何理解,事關中國經濟前路,如果這會只是臨別秋波,對中國經濟應有另種判斷,這種判斷,不僅與會後網路封殺各種討論有關,還與兩篇文章相連,其中一篇是經濟日報署名文章「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因其強調中國經濟沒有問題,與李克強講話相左。

這篇文章在穩大盤會第二天由新華社轉發,各報登在一版,給人印象不需解釋了。但北京經濟日報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事後有說那篇大作的來由,說是廿多天前就寫好,意思是跟那會沒有關係。

這兩天又一篇文章引起關注,那是中共「求是」旗下「紅旗文稿」,發了長文「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歷程及啟示」,以追思黨史來談「另立中央」的危害,再以更大篇幅論述「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

該文引起更強烈政治猜測,那就不是「兩種主張」的問題,而是「兩個司令部」了。但仔細一問,作者盧毅是中共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就是吃黨建這碗飯的,內容不新,該文發在穩大盤會之前。

兩文尚可存疑,圍繞穩大盤會議的三組詞則已證實。會議開成了救經濟的「戰前動員會」,三個詞是督戰、保民企、護麥收。

首先看督戰,穩大盤會議不僅開得轟轟烈烈,開完第二天地方就風風火火,因為就在廿六日上午,以國務院部長或副部長率領的十二個督查組,就立即出京到了十二個省。就地方而言,各省省長立即組織參會。有人說目前兩個司令部,省長不能不動,但省委書記穩坐不動,此言不確,以浙江而論,是省委書記來接待督查組,還即場表態。

督查組名為「兩穩一保專項督查組」,那「兩穩一保」說的是李克強口號「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到了地方,把兩個穩一個保匯聚成一個行動,叫保民企。這是因為中國民營經濟三分天下,穩住民企穩住增長,民企也是吸納就業主體。因此地方開部署穩大盤會,開成了保民企會,有市長說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就答應一條,快復工復產。

最後是護麥收,說的是糧食安全是第一安全,大陸夏糧以小麥為主,約占全年產量四分之一。北方麥收開鐮在即,目前村莊成了堡壘,農民下不了地,道路成了關隘,收割機去不到田頭。所以北京當局急了,穩大盤,第一要務變成了護麥收,未來十天內,護麥收之戰打得如何,就成了穩大盤戰後的第一考驗。

   
陸西部陸海新通道 跑出「加速度」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首趟中緬新通道(重慶—臨滄—緬甸)國際鐵路班列5月23日從重慶果園港魚嘴車站緩緩駛出,將以公鐵聯運方式抵達緬甸曼德勒,較傳統路徑節約20天左右,物流成本降低20%左右。

新華社報導,這是大陸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最新進展之一。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複雜嚴峻形勢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卻跑出「加速度」。

4月21日,陸海新通道中老(中寮)鐵路(甘肅敦煌—萬象—曼谷)首發;4月2日,陸海新通道中緬印(重慶—緬甸仰光—印度洋)班列首發;3月26日,陸海新通道中越(重慶果園港—越南河內)班列首發……

「今年以來,陸海新通道實現首發班列20餘趟,拓展出重慶、寧夏、甘肅、湖南等地與老撾(寮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協國家間多條物流新線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說。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由中國大陸西部省份與東協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通達世界各地,比經東部地區出海所需時間大幅縮短。

「2017年通道開行之初僅1條線路,如今運行線路迅速拓展,已至107個國家(地區)的319個港口。」劉瑋說,今年1至4月,重慶經陸海新通道運輸3.7萬標箱,貨值人民幣63億,分別同比增長12%和22.2%。

這條新通道何以亮點頻出?陸海新通道高度契合西部地區與沿線國家的開放發展需求—對內,破解西部地區國際物流難題,助推中國大陸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外,為沿線國家(地區)創造發展新機遇,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年初,一批寧夏枸杞原漿首次搭乘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向南抵達廣西欽州港,再經海運成功出口到加拿大,比傳統江海聯運線路節約30多天。

依託陸海新通道,西部企業也可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產業格局。在陸海新通道的支持下,重慶小康工業集團在印尼投資1.5億美元,建立汽車製造基地。疫情發生後,陸海新通道又提供了穩定高效的供應鏈保障。

此外,透過陸海新通道,泰國糯米、馬來西亞榴蓮、越南巴沙魚、柬埔寨香蕉等東南亞特色產品更為快捷地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上海最先「復工」是白蟻 劉□宏住宅被白蟻攻占
記者陳言喬/即時報導/聯合報
上海近日白蟻大軍成群,密集攻占各樓宇,連劉□宏20多樓高的住家也不能倖免。網友笑稱,沒想到最先「復工」的竟然是它們。

新民晚報報導,一陣降雨後,申城的溫度和濕度正好適合白蟻出飛。29日晚間,不少居民表示發現人行道路燈下密密麻麻都是飛舞的白蟻。

上海的淮海中路、烏魯木齊中路等街道燈光下均可見到可怕又密集的白蟻,各住戶群也紛紛交換心得「我家裡也發現七八隻」。就連正在直播的劉□宏也發現有許多飛蟲,不解地問道:我們住住二十幾樓誒!是不是要下雨了?妻子王婉霏更直呼「飛進衣服裡,受不了了!」

劉□宏邊直播邊打白蟻,網友調侃好慘又有點好笑,稱:沒想到最先復工的竟然是它們。

專家說,目前處於白蟻集中出飛和繁殖高峰期,白蟻多點屬於正常現象。而且雨後濕度較大,這兩天上海的溫度和濕度正好適合白蟻出飛。白蟻具有趨光性,晚上出飛後會朝有燈光的地方飛,因此,大家在路燈下經常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另據上觀新聞報導,5月28日,上海已啟動為期三天的「萬名消殺人員蚊蠅高峰壓制行動」。各區愛衛部門已組織專業消殺人員,建築、物業、綠化市容等行業主管部門組織自有消殺隊伍,重點對因封控長時間未落實病媒生物防制措施的場所開展巡查和消殺工作。,做好蚊蠅高密度區域控制,督促指導相關單位落實防制設施,加強病媒防制力

   
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 部分國有疑慮 未與陸簽協議
記者賴錦宏、羅印沖/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強化印太戰略之際,北京也加強南太布局。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對在斐濟召開的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發表書面致詞強調,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願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頗有拉攏島國抗美的意味。不過,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因為部分國家對雙方協定某些具體內容表達憂慮,因此太平洋島國未與中方簽署全面貿易和安全協議。

綜合聯合早報等外電,王毅出訪太平洋,昨與十個太平洋島國外長在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上,就貿易、警務和網路安全等問題討論。中方將提議一項新自由貿易協定及向該地區派駐一位特使。

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由王毅和斐濟總理兼外長姆拜尼馬拉馬共同主持。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斐濟等十國外長計劃與會。姆拜尼馬拉馬在與王毅出席的聯合記者會上說,太平洋各島國團結一致。「在討論新的區域協定時,我們始終把我們國家之間的共識放在首位。」

斐濟廿七日加入了美國倡議的印太經濟架構,成為首個加入的太平洋島國。據外電稱,斐濟昨天與中國大陸簽署了三份經貿協議。

中國大陸駐斐濟大使錢波說,中方將在王毅周六結束對太平洋島國訪問後發布立場文件。他表示,「部分太平洋島國對全面協定部分具體內容表達擔憂,但中方一直與各位朋友持續磋商,這也是中方的政策,不會強加於人」。

據央視報導,習近平透過書面致詞指,近年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成為南南合作互利共贏的典範。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是太平洋島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風雨同舟的好兄弟。願同太平洋島國一道,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

王毅昨會見斐濟總統卡托尼韋雷時說,中國的發展振興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成就,並暗批美國,指「一些勢力也恰恰因此不願看到中國發展壯大,圖謀遏制、遲滯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卡托尼韋雷則稱,繼續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俄烏戰爭重新形塑歐洲支出分配
四個月前被選為羅馬尼亞總理之前,尼可萊.丘卡的人生都在戰場上度過。然而他沒料到,需要花數百萬美元緊急製造碘錠,以阻擋萬一發生核爆時的輻射中毒,或是需要一年就提高25%的軍事開支。

疫情燒、家人確診 你緊張到快得憂鬱症嗎?
疫情的生活轉變也為許多家庭帶來衝突和焦慮。這些焦慮日積月累下開始影響到自身或孩子心理與精神,因此如何適時紓壓是很重要的,小問題能解決就不會累積成大問題。郭豐榮醫師提供以下5個小撇步,讓大家在疫情時代更放鬆的面對疾病壓力、調整自在的生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