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C贈物網」的禮物池裡,不只一次看過這樣的分享:閃閃發光的手鍊、漂亮的飾品、香水、各種愛心形狀小物、絨毛玩偶……乍看之下宛如百貨公司情人節櫥窗展示,底下的介紹卻寫著:前任送的,想清一清。
這些物品沒有故障、沒有破損,很多都是高單價、極具紀念意義的禮物。然而,對擁有它們的人來說,背後承載的卻是情緒負擔。有位贈物者直言:「這條手鍊看起來還是很漂亮啦,但戴上去只會想到他,乾脆送人算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女孩,直接將與前男友有關的所有物品打包,一口氣上架,不只香水、面膜,連對方用過的行動電源都果斷清理。她直率地寫道:「最近剛失戀,想把前男友送的東西都送人,不介意再索取!」甚至將這份大禮包直接命名為「一堆齷齪(ak-tsak)品」。沒想到,物品刊登沒多久便迅速送出,留言區還變成另類療癒的天地。
有人留言:「你真的很善良,失戀了還想到東西可以送給需要的人,好可愛!」也有人幫忙抱不平:「無法與如此良善的你續緣,絕對是他的損失。」還有人表示:「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希望你可以好好過下去,下一個男人會更好。」有一位媽媽則寫下自己陪伴女兒走出情傷的心境,鼓勵她:「無論如何都要相信自己、愛自己!」
在人生斷捨離的過程中,總有一些物品,不只是占據空間,更占據情緒。如果說送出老舊電器是為了省空間、減碳,那麼送出「前任的禮物」,或許是另一種心靈上的淨化與代謝吧!不少網友很有共鳴地寫道:「我也是這樣的人,眼不見為淨,心情自然變好。」「我無法丟掉,但可以送人。」並開玩笑表示「就當作幫前任積點陰德好了!」
過去我們或許會選擇憤怒地扔掉前任的禮物,但也有愈來愈多人選擇轉念:反正東西還很好,不如讓它重新開始一段「新關係」。對新主人來說,那只是一條漂亮的手鍊、一瓶好聞的香水、一個實用的行動電源,並不與任何人、事、物有所綁定;而對自己來說,與某人或某段回憶的象徵物脫鉤,給了自己整理生命經驗以及重新出發的機會。
SDGs 3:健康與福祉你知道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3項「健康與福祉」不只是身體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透過釋出情感負擔過重的物品,讓物回到合適的歸屬、讓自己回到清爽的心境,也是一種自我照顧。如果你也有看了心煩卻捨不得丟的東西,不妨試著分享看看吧!讓物品自由,也讓自己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