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馬克宏親信當上法總理 民眾示威高喊「封鎖一切」近200人被捕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11 第59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馬克宏親信當上法總理 民眾示威高喊「封鎖一切」近200人被捕
埃及居中協調 伊朗與國際原能署恢復核計畫合作
以色列突空襲卡達 泰晤士報分析「象徵加薩停火談判已破局」
「我們需要你」尼泊爾封鎖社群釀暴動 加德滿都饒舌歌手市長成新希望
太平洋島國領袖「和平之洋」宣言 籲尊重主權
美陸防長通話 赫塞斯:美國在亞太有重要利益
以色列空襲卡達 埃及批以違反國際公約侵犯主權
以色列「獨立」轟炸哈瑪斯領導階層 卡達痛批「百分之百背信忘義」

焦點新聞
馬克宏親信當上法總理 民眾示威高喊「封鎖一切」近200人被捕
巴黎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法國新總理勒克努今天走馬上任之際,民眾紛紛上街表達基層對總統馬克宏的不滿,並與警方爆發衝突,內政部長說已有近200人被捕。

法新社報導,這波示威活動是由一個鬆散的左翼聯盟發起,他們號召「封鎖一切」,讓現年39歲、與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關係密切的勒克努(S□bastien Lecornu)甫上任就遭抗議洗禮。

當局在全國部署約8萬名警力因應。在首都巴黎及周邊地區,抗議民眾一大早就用垃圾桶築起路障、封鎖學校與道路,並朝員警扔擲垃圾。

在東南部的里昂(Lyon),示威者封鎖城市幹道並焚燒垃圾桶。一名抗議者弗羅宏(Florent)說,馬克宏讓親信出任總理「是在打(人民的)耳光」,「我們需要改變」。

西部城市南特(Nantes)的警方使用催淚瓦斯驅散民眾。在南部港口城市馬賽(Marseille),警方阻止約200名抗議者癱瘓一條主要道路。

內政部長荷泰佑(Bruno Retailleau)警告示威者,當局對暴力行為「零容忍」。他對記者說,警方上午已逮捕近200人,主要是在巴黎及其周邊地區。

勒克努於當地時間今天中午正式上任,成為馬克宏2017年主政以來第7位、過去1年來的第3位總理。

前總理白胡(Fran□ois Bayrou)試圖推動撙節政策來減少法國債務,8日在國會信任投票中失利。昨晚馬克宏點名過去3年擔任防長的勒克努接下總理一職。

   
埃及居中協調 伊朗與國際原能署恢復核計畫合作
開羅10日專電/中央社
在歐洲各國威脅要對伊朗實施制裁之際,9日在埃及出面協調下,伊朗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開羅達成協議,恢復核子計畫合作。

埃及媒體「金字塔報」(Al Ahram)報導,埃及外交部長阿布德拉提(Badr Abdelatty)昨天在開羅安排核計畫合作會談,並在會談中力促伊朗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達成協議。

國際原子能總署長葛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和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最後簽署協議,雙方同意恢復合作,協議包括重啟審查伊朗核設施的實際步驟,以及伊朗鈾濃縮活動的透明度。

報導指出,協議還說明聯合國原子能監督機構(UNnuclear watchdog)將重新恢復已中斷2個月的檢查工作。

今年6月,伊朗中斷與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所有互動,以抗議國際原子能總署未譴責以色列6月中對伊朗及其核設施的攻擊。

伊朗又於7月通過一項法律,禁止伊朗與國際原子能總署合作,只讓審查人員在8月底短暫返回位於

伊朗南部布什爾(Bushehr)的核電廠更換燃料。

伊朗外交部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此協議已訂立實際可行的合作模式,既反映伊朗的特殊安全需求,也反映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技術需求。

埃及外交部長阿布德拉提指出,我們支持一切可減少緊張局勢升級的努力,否則這些升級將會對整個地區產生負面影響。

阿布德拉提另補充說,協議雙方都有表現出恢復互信的意願,並向國際社會傳遞一個訊息──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仍有對話的希望。

但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也表示,往後如有任何向伊朗採取的敵對行動,伊朗將會終止進行這些步驟。

   
以色列突空襲卡達 泰晤士報分析「象徵加薩停火談判已破局」
編譯張佑生/即時報導/聯合報
以色列對哈瑪斯領導人在卡達的空襲,可能終結加薩戰爭的停火談判。卡達多年來作為斡旋中介,因以色列行動陷入尷尬境地,顯示中東衝突的外交操作充滿不確定性。

以色列9日出其不意,在多哈發動對哈瑪斯高層的攻擊,可能破壞卡達在停火談判中的角色。面對極端的地緣政治與國際壓力,卡達是否能持續斡旋,加薩局勢又將走向何方,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泰晤士報分析,對卡達而言,調停哈瑪斯與內唐亞胡這兩個頑固而狂熱的對手,效益已逐漸遞減。長期接待哈瑪斯領導人的卡達,其國際聲譽在華府受到質疑,美方也開始懷疑其中介價值。

在攻擊前,卡達正試圖施壓哈瑪斯接受美方最新提出的停火方案。長期以來,卡達官員指責以色列阻撓談判,以便繼續在加薩對哈瑪斯持續作戰,這正符合內唐亞胡極右翼聯盟的決心。哈瑪斯高層包括新任加薩領導人哈雅,在多哈外館區一間別墅聚會,距離菲律賓大使館不遠。以色列曾在全球各地對哈瑪斯領導人進行斬首,從馬來西亞到突尼西亞不等,但卡達至少算是安全。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這個與美國、英國關係緊密的小國,多年來接待哈瑪斯領導人,最初也得到以色列和美國默許,希望其能成為哈瑪斯與以色列之間的溝通管道。當以色列追查2023年10月7日襲擊事件的幕後主使時,流亡的哈瑪斯領導人仍認為多哈相對安全,而他們選擇的會議別墅就在以色列戰機投彈的地點。

以色列政府表示,此次攻擊是在兩名槍手8日於耶路撒冷巴士上開火造成六人死亡後下令的。然而,決定在卡達展開行動的決策及其對停火談判的影響,很可能早在本周之前已經形成。

卡達總理表示,儘管以色列攻擊了哈瑪斯在多哈的領導人,卡達仍將繼續斡旋加薩的停火與人質談判。與此同時,以色列在加薩市的行動全面展開,哈瑪斯面臨的選擇是:釋放所有人質並解除武裝,或者繼續戰爭。

   
「我們需要你」尼泊爾封鎖社群釀暴動 加德滿都饒舌歌手市長成新希望
加德滿都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資深政治人物主導的尼泊爾政壇中,首都加德滿都「饒舌歌手市長」夏哈(Balendra Shah)年輕有為,成為最受Z世代青睞的政府官員。

路透社報導,尼泊爾政府封鎖社群媒體引發「Z世代示威」,至少造成19人死亡、逾100人受傷,迫使73歲總理奧利(Khadga Prasad Sharma Oli)請辭後,年僅35歲的夏哈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夏哈經常穿著深色西裝外套搭配墨鏡,在社群平台Instagram(IG)與公開場合亮相。

社群平台X用戶艾德希卡里(Rewant Adhikari)PO文說:「你應該成為我們的新總理!」不只艾德希卡里,許多人都呼籲夏哈出馬角逐總理大位。

夏哈不僅曾是饒舌歌手,也是一名結構工程師,他在2022年以無黨籍、政治素人身分當選加德滿都市長,挑戰尼泊爾傳統政黨體系,成為政治變革的象徵。

他在2020年發表的饒舌歌曲「犧牲」(Balidan)中,痛批政府貪腐、社會不公和政治弊端叢生,在尼泊爾年輕族群中引發熱烈迴響,YouTube觀看次數已突破1100萬。

蓄著濃密鬍鬚的夏哈經常透過IG表達對抗議群眾的支持,抨擊奧利是「恐怖分子」,不理解「失去兒女的痛苦」。他的IG帳號吸引超過80萬人追蹤。

夏哈說,他並未直接參與示威活動,因為抗議群眾主要是26歲以下的年輕人,跟他們比起來,自己已是個「老人」,但他認為有必要傾聽年輕人的聲音。

他昨天告訴年輕示威者們:「現在,你們這一代必須領導國家!做好準備!」

夏哈1990年出生於加德滿都,先在尼泊爾攻讀土木工程,接著赴印度取得結構工程碩士學位。美國時代雜誌(TIME)將他列為2023年百大新興領袖。

分析人士指出,夏哈擔任市長期間致力反貪、推動城市改革,並積極經營社群媒體。他改善了行人設施、打擊私校避稅,並推動對公共教育進行更完善的監督。

年輕IT專業人士坎德爾(Pramod Kandel)在X對夏哈說:「年輕人都希望你在過渡時期站出來,擔任臨時發言人。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你…與其他有能力、正直、愛國的清廉領導人合作,甚至為他們效力。」

   
太平洋島國領袖「和平之洋」宣言 籲尊重主權
荷尼阿拉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太平洋島國領袖今天在峰會上呼籲,期盼建立「和平之洋」(Ocean of Peace),並敦促尊重其主權。這次峰會籠罩在中國疑似干預,以及大國競爭的陰影下。

法新社報導,經過在索羅門群島(SolomonIslands)首都荷尼阿拉舉行多為閉門會議的一天之後,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的18個成員領袖支持斐濟推動的一項聲明,宣布區域團結,以及追求和平與氣候行動的目標。

今年論壇的東道主索羅門群島總理馬內列(Jeremiah Manele)指出:「『和平之洋』宣言是我們拿回主權與共同命運的宣示。」

他說:「這是對我們海洋、領空與土地的莊嚴誓言,絕不再被捲入大國競爭的漩渦。」

斐濟總理拉布卡(Sitiveni Rabuka)表示,這項宣言「將表明我們的區域不被軍事化」。

他說:「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逐漸被削弱,這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小國而言,是最令人關切的趨勢。」

除澳洲與紐西蘭等主要成員,太平洋島國論壇歷來也吸引數十個國家以觀察員或對話夥伴身分參與。

但這次索羅門群島卻禁止多數對話夥伴出席,引發外界批評荷尼阿拉是在北京授意下,排除長期參與的台灣。

此舉令其他太平洋國家感到憂慮,這些國家中仍有3個國家與台灣保持邦交,分別是馬紹爾群島、帛琉與吐瓦魯。

外交部長林佳龍昨天表示,對於被排除深感遺憾,但期待明年帛琉主辦論壇時再度參與。

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則在宣言發布後告訴法新社,本次峰會「絕對」受到外部勢力干預。

他說:「我們應該參與、包容,讓所有夥伴都能來到這裡。」

惠恕仁強調:「我們不該說『這個夥伴可以,那個不行』,每個人都應該在場。畢竟,解決我們的挑戰,需要每位夥伴的參與。」

   
美陸防長通話 赫塞斯:美國在亞太有重要利益
編譯江昱蓁/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五角大廈首席發言人帕尼爾10日發布聲明,證實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9日與中國大陸國防部長董軍通話。

美方聲明說,赫塞斯明確指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也不會追求改變中國政權或扼殺中國;但美國在亞太這個優先區域有重要利益,並堅決維護利益。

聲明還說,兩人以坦誠而有建設性的方式交換意見,並同意未來進一步討論。

大陸官員新華社稍早也說,董軍表示兩軍關係應基於平等尊重與和平共處,並警告任何「以武助獨、以台制華」的圖謀或干涉都將挫敗」。陸方也將與區域國家共同維護南海穩定,堅決反對外部挑釁。董軍說,「我們始終專注於自身發展,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任何圍堵、嚇阻及干涉中國的企圖注定失敗」。

新華社說,這次會談討論台灣及南海議題,而這兩大議題也是北京與華府摩擦所在。

   
以色列空襲卡達 埃及批以違反國際公約侵犯主權
開羅10日專電/中央社
以色列9日空襲卡達首都杜哈,瞄準「哈瑪斯」政治高層人員辦公室,造成6人死亡。埃及重批,以色列公然侵犯卡達領土和主權,完全無視國際公約;並敦促國際社會追究以色列的攻擊責任,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避免其再犯。

埃及媒體「金字塔報」(Al Ahram)報導,埃及外交部9日發表聲明,以最強烈和最嚴厲的措辭譴責以色列公然侵略卡達領土。埃及表示,以色列此舉公然違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規定。

聲明內容指出,以色列此次侵略行為明顯顯示,以色列蓄意破壞和平、讓局勢升級,且使停火和釋放人質的協議喪失機會。

埃及外交部聲明說:「以色列公然襲擊卡達另可表明,以色列完全缺乏走向和平的政治意願,仍在侵犯他國,並持續違反國際法。」

聲明還說,埃及重申堅決反對任何形式,針對阿拉伯國家領土的攻擊行為。

埃及進一步警告國際各方,不要採取會擴大衝突範圍的魯莽政策,以避免破壞過去努力爭取得來的和平成果。

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也在以色列襲擊當日致電卡達國王塔米姆(Emir Sheikh Tamim binHamad Al-Thani),表達埃及對以色列襲擊杜哈(Doha)的強烈譴責和反對,也表示會全力聲援卡達為維護其安全與穩定而採取的任何措施。

報導說,埃及卡達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國際社會需迫切應對以色列的公然侵犯行為,確保追究責任,並防止以色列再進一步侵犯他國國家主權,並維護區域和國際和平與安全。

以色列9日空襲卡達行動,是卡達領土上首次發生的此類事件。以色列以戰機襲擊位於杜哈的一棟建築,以暗殺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參與加薩停火的談判小組成員。襲擊行動最終造成5名哈瑪斯成員和1名卡達警察死亡。

   
以色列「獨立」轟炸哈瑪斯領導階層 卡達痛批「百分之百背信忘義」
編譯周辰陽/即時報導/聯合報
以色列9日空襲卡達首都杜哈,目標鎖定正在討論美方最新停火草案的哈瑪斯領導階層。卡達總理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Thani)強調,斡旋努力是卡達國家認同的一部分,任何事都不會阻礙其角色,並指控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推行「國家恐怖主義」。

路透與以色列時報報導,在加薩戰爭期間,卡達、埃及和美國一直是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重要斡旋方。穆罕默德在記者會上表示:「卡達已竭盡全力,並將盡一切可能制止加薩戰爭。但就目前的談判而言,鑒於今天的襲擊,我認為沒有任何有效進展。」

穆罕默德透露,美方官員在以色列行動開始約10分鐘後才首次警告卡達,並指責以色列破壞和平機會,尖銳批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實行「國家恐怖主義」,稱此次行動「百分之百背信忘義」。他補充指出,卡達將保留回應權,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並已成立法律團隊負責後續處理。

內唐亞胡則與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Israel Katz)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內塔尼亞胡8日晚間指示安全部門,準備針對海外的哈瑪斯領導人發動攻擊,以回應耶路撒冷當天發生的恐攻事件,兩人在當天中午發現「行動契機」,隨即批准以色列國防軍(IDF)與以色列安全局(Shin Bet)執行任務。

聲明指出,內塔尼亞胡與卡茨認為行動「完全合理」。內唐亞胡辦公室還在「X」發布簡短聲明強調:「今天針對哈瑪斯最高恐怖分子首腦的行動完全是以色列獨立行動。以色列發動、實施,並承擔全部責任。」

   
動得健康不受傷!
近年來因健身運動盛行,許多年輕人出現椎間盤突出等脊椎相關疾病,缺乏暖身是導致運動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暖身的作用在於提升肌肉的張力與彈性,促進肌肉之間的協調性,並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與柔軟度,如果沒有暖身就突然開始高強度運動,易導致肌肉不協調,甚至引發拉傷或其他傷害。

【 Follow ≠ 跟進 】這個最常被用錯的「職場萬用字」,你也中招了嗎?
你是不是也常說這些話?「I will follow him tomorrow.」、「Let me follow this email.」我們以為是在表達「我來處理/我來追一下」,但外國同事聽了卻可能感到迷惑,甚至誤會你要「跟蹤」誰,或是完全聽不懂你想表達什麼。Follow,這個字雖然簡單,但一不小心就會「中式英文」爆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