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當代散文】李惠綿/他年回首應笑傲

聯副電子報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1/01 第792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當代散文】李惠綿/他年回首應笑傲
幾米/空氣朋友
【慢慢讀,詩】向明/深秋的世情
【小品文】黃克全/沉默之聲 40-41

  今日文選

【當代散文】李惠綿/他年回首應笑傲
李惠綿/聯合報
退休之前,我整編歷年來台灣大學大一國文課程的佳作,題曰《大學國文習作精選》,當作告別教學生涯前夕送給自己的畢業禮物。

一九八九年我考取博士班,六月接到中文系系主任葉慶炳老師來電,擬聘我為兼任講師,講授大一國文課程。回想當年大學聯考,聯招會規定身障生不准填寫師範學校的志願,原以為我今生注定與教師工作無緣。想不到葉老師的賞識重用,得以登上台大的講堂,開啟國文教學的里程。連續兼任國文四年,第五年因專心撰寫博士論文而辭職。一九九四年取得學位,幸運留系任教,直到二○二三年八月退休,長達二十九年。期間,扣除休假和病假,講授國文課程整整有三十年歲月。相對於陶淵明「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的感慨,我何其幸運;儘管這一生「行路難,難於山,險於水」,但樂為人師,教學相長,成為我喜悅充盈的生命泉源。

初為人師,沒有教學經驗,加上博士班一年級功課繁重,惶恐不已。承蒙大一「文學概論」課程的柯慶明老師渡我迷津。柯老師從莊子〈逍遙遊〉到王羲之〈蘭亭集序〉,一字一句,逐段逐篇,傳授講解之法。我如同在掌門人那兒習練一招一式,領受真傳工夫,獲得武功祕笈,並且吃下一顆定心仙丹。依稀記得,當我第一次在新生眾目睽睽之下,拄著拐杖以倒退方式躍上台階時,深怕當場跌倒的忐忑。開場白時,我的聲音仍有些顫抖,深怕被嘲笑的不安。彼時,柯老師的聲音在腦海迴盪:「惠綿!無畏無懼!妳會教得很好!」

回首來時路,當該向天上的葉老師、柯老師鞠躬叩謝……

就我所知,台灣大學的國文課程經過重大變革,其一是教材的革新,其二是學分數減少。早期是必修,一年六學分,由中文系編選「大學國文選」作為共同教材。後來改為由任課老師開設不同的課程,例如「老莊選讀」、「史記選讀」、「唐詩選讀」等數十種課程,學生可依照興趣選修。二○一七年五月,校長倉促下令,要求中文系將國文減為必修三學分,教務處隨即在九月新生入學手冊載明這項決議。當時我不知情,仍舊規畫一年課程;直到上學期結束,學生來信告知下學期不再選修,我方知實情,錯愕不已。無力回天的憤懣,難以言喻。

近三年台大學生會積極推動「廢除國文共同必修」,因未達成共識,提案尚未通過。此事成為社會新聞,聯合報社論〈橫柴入灶的本土語教學和大學廢國文必修〉評曰:

台大學生會最近在校內公聽會後,將中文系教師的發言斷章取義地放上網,除了片面批判,也意圖讓外界對發言教師發動公審。這種作法,彷如重演「文革鬥爭」,令人不忍卒睹。台大學生會主張「大一國文共同必修應廢除」者,理由包羅萬象:有批判國文教學是「保留威權時代過時的意識形態」,有人批評國文課程內容缺乏實用性,有人主張課程不該被中文系壟斷等。這些理由或許都有討論餘地,但反過來看,有哪一門共同必修課程──包含「本土語言教學」在內,能通過如此吹毛求疵的辯證?只針對國文,難道不是另有目的?(2022年1月28日)

歷史見證:政治是一時的,但文學藝術卻是永恆的。歷經改朝換代的文學作品和思想論著,至今依然是不朽的經典。曾幾何時,台大引以為傲的國文教學,竟成為台大學生會心中的「過街之鼠」,乃至於發出如此嚴苛的批判,怎不令人萬分惆悵?一直以來,聯考確實引導中學的教學與學習。然則大學國文不再著重記問之學,而是培養閱讀文本的能力、訓練問題意識的能力、學習思辨表達的能力、提高問題寫作的能力、發揮想像創造的能力、增廣經典文學的視野。為了印證大學國文教育與中學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姑且編輯《大學國文習作精選》呈現歷年來豐碩多元的成果。

由於長年沉浸於傳統戲曲,我的國文課程設計以古典短篇小說與戲曲為教材。短篇小說包括先秦神話、莊子寓言、六朝志怪、唐人傳奇等。戲曲包括元雜劇、明清傳奇,以及當代新編戲曲。小說和戲曲皆屬敘事文類,是高中國文課程較少閱讀的教材;尤其戲曲為說唱文學的體製,既是可以閱讀的「案頭文學」,又是可以搬演舞台的「場上文學」,是一門兼具聽覺與視覺的藝術,可為大學生開啟一扇藝術視窗。

這本選集包括:「小說論文、戲曲論文、小題寫作、劇本改編、小說創作、散文創作」六類作品。我的教學強調培養問題意識,循循善誘訓練學生撰寫短篇論文,故有小說論文和戲曲論文。曾經為減輕學生的壓力,改為小題大作的方式,故有小題寫作。又指導同學從六朝志怪或聊齋誌異,任選喜好的題材改編為話劇,故有劇本改編。國文為一學年的時期,上下學期分別研讀小說與戲曲,乃將改編劇本安排於下學期。我挑選各組精采創意的作品,學年結束之前,自費租借台大視聽館小劇場,讓各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堂上,學生隨著我的導讀,沉浸於小說、戲曲人物的生命際遇與悲歡離合。半年後角色互換,該我展讀他們改編的劇本,遨遊於十八歲年華奇特超絕的想像力與創作力。在評點字句之中,我讚嘆、欣喜,彷彿回到童年捧讀故事書的歲月……。

還有小說創作與散文創作兩類,則是配合中文系規定的「文章競寫」。起初是命題寫作,例如「小確幸與大夢想」。後來將名目改為「探索與書寫」,由任課教師自由命題,用意都是讓學生撰寫一篇文章。我提點學生,要突破中學時代「作文」的心態,以「創作」的角度構思。近年來曾分別以「孤獨、死亡、創傷」等不同主題,讓學生自訂題目,小說、散文不拘,議論、敘事、抒情皆可,並由系上約聘批閱該篇作業的助理,針對主題指導寫作。學生聆聽受教之後,往往有出人意表的作品。

這樣的國文教學以及學生的短篇論文和創作成果,誠然與台大學生會所謂「保留威權時代過時的意識形態」完全無關吧!至於認定「國文課程內容缺乏實用性」的議題,戰國時代莊子〈逍遙遊〉早有類似的辯證。話說有一種大樹名樗,材質粗硬,不耐水濕,屬於惡木,比喻無用之材。惠子以「大樗」類比莊子的言論「大而無用」,莊子雲淡風輕地回答:「為何不將大樗種植在遼闊空曠的原野,讓旅人優遊寢臥其下呢?」這段對話,對比出惠子偏執「有用之用」;莊子卻能逆向思考,洞識「無用之用」的智慧。中文是我們的母語,兼具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誰曰不宜?

我的學生廖泊喬就讀醫學系一年級時(2006年),沒有選上我的國文。大一下學期曾悄悄到國文課堂聽了幾堂戲曲,引發高度興趣,於是大二到中文系旁聽一年的專業課程「戲曲選」。其後參加崑曲社,粉墨登場,曾以小生行當扮演《牡丹亭□驚夢》的柳夢梅、《獅吼記□跪池》的陳季常。如今已是精神專科醫師和成癮專科醫師,近三年在台北聯經出版兩本結合醫學和中文的著作。第一本是《文豪酒癮診斷書》(2021年12月),以古代文人陶淵明醉酒、李白嗜酒、杜甫縱酒、蘇東坡釀酒、李清照拚酒為題材。泊喬運用其成癮科的專業,鎔鑄詩詞解析,開出解方,獨出機杼。第二本是《古人解憂療鬱帖》(2023年7月),以戲曲中的主角、唐代詩人、宋代詞家為對象。其中戲曲人物包括《長生殿》唐明皇賜死楊貴妃之慟,《牡丹亭》杜麗娘一夢而亡之傷,《玉簪記》潘必正病染相思之苦,《朱買臣休妻》崔氏因破鏡難圓而自沉之恨,《白蛇傳》白素貞大戰法海挫敗之怨。泊喬運用其精神科的專業,為其解讀憂鬱。遙想當年泊喬坐在課堂上,一定料想不到十五年之後,會運用精神醫學解讀戲曲人物的心理鬱結。多麼希望台大學生會去訪問泊喬醫師,大學時代汲取戲曲文學的養分,有用或無用呢?

無獨有偶,同時收到北京戲曲學者張靜教授的微信,與我分享快樂的事情。即將升小學六年級的兒子蟲蟲,參加校外的「QFunTheater兒童實驗劇團」,二○二三年七月上旬要陪同兒子隨劇團到法國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演出的劇目是中法縱橫聯合製作的青少年偶戲《鏡花緣》。張教授轉述,劇團中每個演員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而且要做導演、道具、服裝、舞台監督等助理;也要學習化妝和製作道具。蟲蟲非常喜歡戲曲,目前已經親臨劇院觀賞過五大劇種;更讓我嘆為觀止的是,蟲蟲就讀的小學有戲曲課,讓低年級學生學唱京劇、越劇;也有戲劇課,結合語文課本,演出小學生自己改編的課本劇。另有戲劇社團,主要演兒童劇。我很好奇:「怎麼會在小學開戲曲課?」張教授傳來《中國文化報》,報導教育部重點推進「戲曲進校園」,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教育。據悉,這項政策很早就開始實施了。為了解決中小學師資和教材的缺乏,湖北省研發推出了戲曲通識網路教學平台,向全省各中小學及高校提供「走近中國戲曲」線上課程,目標是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態化、機制化與普及化。

眾所皆知,戲曲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包括詩詞韻文學和史傳小說等敘事文學。此外,戲曲承載忠孝節義人倫之道,具有寓教於樂的感化作用。如有機緣,台大學生會何妨去採訪大陸教育部,實施「戲曲進校園」這項文化教育政策,又具有什麼實用性呢?

行文至此,聯想美學家朱光潛(1897-1986)先生的文章〈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該文提出木材商觀看古松是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植物學家是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畫家則是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試問,看待文學的態度何嘗不也是如此?提升大學國文課程為美學教育或生命教育,誠然是授課先生應該努力的標竿;但莘莘學子也應該具備美感的胸懷與眼界,方能涵養性靈。

每個學期的開學日,我的開場白是:「如果順利通過學分,這將是你一生最後的國文課。」有些同學流露出悚然一驚的眼神。然而,當前「廢除國文共同必修」的風潮並未停歇。如果不久的將來果然成真,這本選集留下耕耘的果實,將成為台灣大學國文必修課程的歷史紀錄之一吧!感謝中文系四年級林建賢同學費心勞神協助編輯排版,為我的大學國文教學畫下圓滿的句點。

離開課堂之後,師生猶如「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然而當我們各自在西窗明月之下品讀這本選集時,何嘗不也是另一番「天涯共此時」的情境?如果同學們仍各自珍藏這些脫穎而出的作品,他年回顧自己大一時期的論述和創作,當該引以為傲!而我走過三十年,歷經大一國文教育從「風起雲湧」到「風雨飄搖」,堅執教學理念,鍥而不舍,如今回首亦當笑傲! □ □ □ □ □ □ □ □ □ □ □ □ □ □ □ □ □ □ □ □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圖/幾米

【慢慢讀,詩】向明/深秋的世情
向明/聯合報
風在傳唱過

被秋光擰過的雲煙以後

一些只能枯槁在樹上的葉子

便紛紛交頭接耳

語帶悲情的說:

好日子已屈指可數了

可能真會化作春泥又護花嗎?


一批在酷暑高壓下

曾經不時喊叫「知了」的蟬

也開始擔心

怕又得在暗黑的泥土中

開始藏身五六年

脫殼三四次

然後以再生稚嫩之姿

高站枝頭

再次過不明的生命輪迴吧?


【小品文】黃克全/沉默之聲 40-41
黃克全/聯合報

40.

你感到衰老時,歲月的溫馨與殘忍一起向你拋現,那是你創造的溫馨與殘忍,那是你自己創造的歲月,隨著歲月而來的慾望及幽幽的夢幻,轟然像一支火球迎面擲向你來。

41.

每個人為自己做過的事付出代價,事實上,你已經付過代價,當你懷疑這件事時,懷疑就是你的代價了。

不過這代價仍然是組迷宮,等著我們。但大步跨向前的人才是贏家。


  訊息公告
通訊串聯AI最後一哩路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全球矽光子市場規模將從二○二二年的一二六億美元,成長至三○年的七八六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二五.七%,而AI產業將扮演矽光子產業成長的重要推手,各大科技巨擘不斷追尋更高速、更節能的技術與產品,也使得雲端運算和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對矽光子技術有了迫切的需求。

《交響狂花》追夢很好,但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交響狂花》是蠻標準的真實勵志故事改編,我其實對別人如何努力成功的故事不太容易有感,但《交響狂花》我倒蠻能接受的,因為它的重點不是堅持努力就會成功,而是思考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贏得什麼?還是去享受做什麼?這些心態視角倒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反思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世界在我腳下】盧素梅/英國PUB那些人那些事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1/01 第5546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世界在我腳下】盧素梅/英國PUB那些人那些事
【青春名人堂】張□仁Jill/咖啡廳裡的金馬獎
【話題徵文:別人簡單我困難】古家榕/躍上起伏跌宕的儲存格
【話題徵文:別人簡單我困難】Amber/全方位路癡
 
 
 
心情札記
 
【世界在我腳下】盧素梅/英國PUB那些人那些事
文/盧素梅/聯合報
英國PUB那些人那些事。圖/abwu

聯絡感情的Pub

「若你曾走訪英國,卻未曾深入當地的酒吧(Pub),等於不曾認識真正的英國。」這段看似有點誇大的形容,一語道出酒吧在英國社會中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到英國遊學後,逐漸體會這樣的文化。

英國酒吧稱作Public House,俗稱Pub,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聯絡感情的場所,舉凡同事下班小酌、好友聚會到家庭聯誼都會相約在此。大至城市、小到社區都有酒吧,感覺有點像台灣林立的咖啡館,當英國人想要聚會時,酒吧往往是首選。

到英國遊學時,有一次在課堂上,有同學問老師究竟要怎樣才能學好英文?老師看著我們充滿期待的眼神,笑答:「放輕鬆!只要來上課、做家庭作業,然後多看報紙、看電視、聽收音機,並且和朋友去Pub聊天,這些都會比整天捧著文法書練習有用多了。」

連老師都這樣推薦,自然班上同學每每要聚會,就約去Pub。我入境隨俗,多數時候會參加,但由於不善交際,剛開始不太能融入充斥著陌生人及喧囂的氣氛裡,常站在一角觀望。

「妳只站在一旁,怎麼和大家聊天呢?」某次正在思考要不要逃離時,班上的台日混血兒男同學忍不住對我說了這句,意思有點像:「妳不先伸出手,又如何握到別人的手呢?」於是我的內心小戲場就改成:「我不是要來交朋友、聊天學英文以及認識英國的文化嗎?何不勇敢跨出這一步。」

就這樣,我試著融入Pub的交流文化,發現多數歐洲學生對東方事物很好奇,會問我很多關於台灣的事,熟一點的人還會問我兩岸問題、中日問題等,而我也會問對方國家的習俗,話題一多就會變得有趣,和許多同學的情誼就這樣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不可思議的緣分

有一陣子,我在專門訓練英文教師的機構提供的免費課程中,認識來自西班牙的阿曼多,以及來自法國的大衛,三個人很談得來,下課後也經常相約去Pub,天南地北聊到欲罷不能。雖然這段友誼隨著他倆先後返國畫下句點,但卻是一段開心且難忘的時光。

又有個晚上,日本女同學Echo約我去一家也有賣酒的咖啡廳聊天。當天時間有點晚了,所以除了Echo和我之外,店內只有另一名東方面孔的女生。那個女生聽我聊天時帶著台灣口音,主動走來打招呼,原來也是台灣人,獨自來旅行。那晚我們三個女生相談甚歡,聊到店家打烊。

大約七、八年後,我隨著一個媒體團到上海採訪,當地的台媒友人帶我們到台灣南僑集團所開設的寶萊納餐廳小酌,還主動找酒吧經理與我們打招呼。當我和女經理四眼對望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竟就是那晚在咖啡廳有一面之緣的魏小姐,我們都為這緣分感到不可思議。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還有許多具有歷史的傳統酒吧,例如家教老師和師母曾請我到位於多塞特郡一處寧靜小村的傳統酒吧Langton arm吃生日大餐,那是一座以茅草為頂、有著紅磚外牆的英國傳統鄉村小屋(Cottage),內部的木造建築都已呈現歲月斑駁的痕跡,一旁壁爐裡的爐火閃動,並發出嗶啪的木柴聲,客人則輕聲細語地交談或用餐,充滿歷史風華及古典氛圍讓人一眼就愛上。

我們先喝雪莉酒當餐前酒,再享用美食,飯後繼續喝咖啡聊天,聽著師母娓娓道出她和老師認識的過程:二次大戰期間,老師投入的英國部隊正好開拔到荷蘭,碰到正在避難的師母,由於兩人都喜歡音樂,很快地陷入熱戀。不久戰爭結束,老師及師母分隔英荷兩地,只能利用假期互相探視。這種兩地相思的情況整整維持了六年,直到師母定居英國,兩人步上紅毯那端才結束。那天聽著大時代兒女情長的故事,令我動容不已。

英國有煙霧瀰漫、喧囂吵雜的市區Pub,也有經典迷人的傳統酒吧,各有各的特色,但就像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吸引我的仍是在Pub與朋友交流的時光,至今回味起來仍有微醺的感覺。

【青春名人堂】張□仁Jill/咖啡廳裡的金馬獎
張□仁Jill/聯合報
算算這個月已經有四組國外朋友來台灣了,三組來自美國、一組來自泰國。身為一個朋友很少的人,這很不尋常;顯然,台灣對他們來說也不尋常。「空氣好乾淨喔。」(聽說泰國的空氣品質指標常常180以上,屬於中度汙染。)「就算沒有車,行人碰到紅燈也會乖乖等耶。」(轉角有警察吧。)「好平靜,戰機呢?」(要不要我幫你問一下司令部?)

其中一個朋友做過電影相關工作,我帶他到魏德聖導演的咖啡店。他看到店裡的金馬獎獎座時驚呆了。「這是台灣的奧斯卡不是嗎?這些獎座就這樣直接擺在座位旁邊?在美國早就被偷走五百次了!」我看著眼珠快掉出來的他,指著旁邊的牌子說:「上面寫禁止觸摸,不能摸就不能拿,所以沒有人拿。」這當然是開玩笑的,真要偷的話,誰管牌子寫什麼,搞不好連牌子一起拿走了。

有次跟美國客戶開會,他說在東京出差時把包包掉在新幹線上,錢包、護照都在裡面,德國同事也在電車上掉了錢包;兩天後,所有東西平安地回到他們身邊,完好如初。美國客戶後來從加州搬到東京住,「我想在安全的地方生活。」是他的理由。同一時間,我朋友的車窗在美國被敲破了--不是因為車裡顯眼處有什麼值錢的東西,而是隨機被敲破,看看裡面有沒有什麼好拿。好死不死,他的筆電放在後車廂,除了筆電被偷,還要付修理車窗的錢。怎麼不報警呢?筆電這種小東西,用膝蓋想就知道警察不會理他,何況他住的地方,法律明文規定損失金額在三萬以下警方不受理。「出車險啊,至少修玻璃的錢讓保險公司出。」我說。「算了,這樣明年保費又會調高,乾脆自己換一換。」他無奈回答。

網紅Alyne Tamir也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我聽過一次Alyne演講,感覺她是個充滿冒險精神與行動力的人,但美國人跑去伊拉克觀光也真的夠猛了。她本來有點害怕,畢竟聽到伊拉克直接就是想到戰爭。她在那邊玩了八天,有一次跟市場裡的人聊天,人家問她來自哪裡,她說洛杉磯,結果對方回:「天啊,洛杉磯!那邊超危險的,到處都是槍!」

加州和台北、洛杉磯和伊拉克,我想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愈了解、愈用數據和邏輯,或許誤會和對未知的恐懼就會少一點。車窗被打破了可以修,護照如果掉了可以重辦,但空氣品質、治安、人民素質這些事情要用什麼辦法得到?錢買得到的嗎?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可以改善嗎?我不知道。只是,那幾座金馬獎座……我也好想摸摸看喔。

●本文稿酬用於支持左轉有書:讀派書店募資計畫。

【話題徵文:別人簡單我困難】古家榕/躍上起伏跌宕的儲存格
文/古家榕/聯合報
提起Microsoft的文書軟體,Excel最令我受挫。密語般的fx公式欄、密集恐懼症的磚格,總讓人「拔鍵四顧心茫然」。久而久之,那綠色小圖示之於我,唯一的功能就是視力保健。

今年六月,由於籌備暑期營隊,和丈夫一起規畫活動。但見他打開試算表,熟練地設計架構,我卻連格內換行要先按Alt的常識都沒有,煩躁得直想轉戰Word繪製表格,土法煉鋼一層層往上疊算了。

話雖如此,被迫用久了,倒也發覺其妙處。相較於文件檔,它建構的邏輯是彈性的,可隨時增減、微調、相互參照,有助於滾動式完善思考。縱使自己操作上仍笨手笨腳,更不時在途中(因直覺敲下Enter而)哀號,初見Excel的惶恐感,竟不知不覺消失了。

從Word到Excel,是思維模式的切換。儘管會感到吃力,偶爾跨出舒適圈,從平鋪直敘的文案,躍上起伏跌宕的儲存格,對大腦而言,終究是不錯的鍛鍊。

話題徵文:別人簡單我困難(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12月底)

人生總有些事是他人做來輕鬆,自己卻始終難以掌握訣竅,要一試再試的。幸好,這個經驗往往也帶來啟發。歡迎寫下你的歷程寄給繽紛版。

文長35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別人簡單我困難」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話題徵文:別人簡單我困難】Amber/全方位路癡
文/Amber/聯合報
我是一個超級大路癡,不論是在熟悉的城市還是陌生的地方,都經常走錯路。朋友們和我一起旅遊時,總不得不擔心是否會迷路,因為就算看著GPS,我也能走錯方向。

然而,最誇張的一次,發生在我邀請朋友們來新家作客。當大家開開心心地參觀完,準備往上一層樓時,我一邊談笑自如,一邊想領著大家走到樓梯口,卻走到了廁所門口……

朋友們把疑惑寫在臉上,想說這是什麼套路?我輕描淡寫地問,有人要上廁所嗎?表現得若無其事,心中卻是警鈴大作,眼光著急尋找樓梯口。我以為巧妙地瞞過,但他們看我突然慌張的步伐,很快就意識到:「這人連在自己家也迷路了!」

我無奈地笑了笑,坦然承認自己是全方位路癡。儘管他們同情以及鄙視的眼神讓我無地自容,但想想這個特質也為日常製造了許多爆笑回憶,應該算得上「因禍得福」吧。

話題徵文:別人簡單我困難(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12月底)

人生總有些事是他人做來輕鬆,自己卻始終難以掌握訣竅,要一試再試的。幸好,這個經驗往往也帶來啟發。歡迎寫下你的歷程寄給繽紛版。

文長35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別人簡單我困難」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訊息公告
 
 
 
 
通訊串聯AI最後一哩路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全球矽光子市場規模將從二○二二年的一二六億美元,成長至三○年的七八六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二五.七%,而AI產業將扮演矽光子產業成長的重要推手,各大科技巨擘不斷追尋更高速、更節能的技術與產品,也使得雲端運算和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對矽光子技術有了迫切的需求。

《交響狂花》追夢很好,但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交響狂花》是蠻標準的真實勵志故事改編,我其實對別人如何努力成功的故事不太容易有感,但《交響狂花》我倒蠻能接受的,因為它的重點不是堅持努力就會成功,而是思考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贏得什麼?還是去享受做什麼?這些心態視角倒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反思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