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核三延役公投」前一天,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表示「無論核三公投結果,均啟動自我安檢」。另方面,早在六月底公投成案之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開記者會,邀請國內兩位地質學界權威陳文山教授與李錫堤教授,說明核三廠址的地質危險,相關發言披露在「廢核平台」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網站」,廣為媒體報導,也成為後來公投辯論裡反方代表的主要論點─反核少女手持圖板,顯示斷層直直切過核三廠。
在記者會上,兩位教授先表明,他們引用的資料來自台電公司的報告,分別為民國一○四年的「恆春斷層(含核三廠)地質概況」,以及一一一年的「地震危害與篩選報告:馬鞍山核能發電廠」。陳教授直言,根據報告的資料,「恆春斷層經過核三的大門,距離反應爐大概只有九百公尺,台電說是一公里,不管怎樣,反正斷層就是在廠區裡面,這是確定的事實」。
陳教授另外還「發現」了一條斷層,他展示了台電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調查的新剖面,「在D-D'剖面裡有一個很特別的標記,那是所謂的『剪裂帶』」。他強調:「我可以明白告訴你,那就是『斷層剪裂帶』,全名就是這樣。雖然一般人可能看不出來,甚至有些地質學家也會忽略,但我可以明確地說,這些就是地下存在的斷層結構。」
這兩條斷層如果真實存在,且具活動性,核三當然不能重啟。其實,台電公司與「核能安全委員會」近十年來,對於四個核能電廠的安全性做了許多調查與檢討,相關報告在網路上都能下載;問題在於,對於報告內容如何解讀?陳教授認為原報告語意模糊,他把「潛台詞」翻譯成「大白話」,他說:「台電沒有造假,他也老實告訴你,這邊的地層是破裂的、有斷層,在這邊有剪裂帶,其實這裡就是斷層。」
是台電太保守?還是陳教授太激進?論者質疑「從剪裂帶變為斷層」是否有過度解釋之嫌?有網民做成梗圖,戲稱為「民進黨版本斷層」。我要在此呼籲,曾董事長不能坐視不管,務必要對這兩條斷層仔細檢驗,不只為核三重啟與否把關,也要安定恆春居民的心;他們真的居住在三條活動斷層之上嗎?需要撤離家園嗎?
台電與核安會的報告,都指明恆春斷層向南延伸入海,延伸長度有廿公里。我建議,為了驗證恆春斷層的活動性,以及陳教授所稱「兩條斷層」的存在,台電在後續「自我安檢」中應加入南灣海域海洋岩芯的鑽取與研究,因為海底有連續的沉積,比陸地上有更完整的紀錄。檢測海底「斷層」兩側近萬年來「全新世」的沉積物,可以有充分海洋鈣質化石供作碳十四定年,將可究明究竟有無斷層存在?斷層的錯動量多大?甚至看得出活動頻率。
當然陸地上的研究也需精進,類似於研究花蓮米崙活動斷層,裝設光纖DAS監測,解析度以米尺計;乃至在需要的地方,井下光纖與地表三維空間同步監測,也可協助尋找斷層。這樣的研究布局將可補充陸地上的槽溝研究成果(陳、李二位教授的專長),海陸並進相輔相成,斷層存在與否及其身世,即可弄得一清二楚。(作者為台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