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陳冲/從格陵蘭 談國安經貿戰略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5/05/02 第325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陳�}/從格陵蘭 談國安經貿戰略
陳�}
三年前,願景工程基金會組團造訪格陵蘭,為的是氣候變遷議題,沒想到近半年來,格陵蘭變成國際媒體焦點,卻是肇因地緣政治,境界截然不同。

戰國時代後期,張儀鼓吹連橫,每有小國事秦以求自保,其中常採割地獻城的方式,以趙燕兩國為例,依史記張儀列傳所載:趙王「割地謝前過以事秦」,燕王也「西面事秦,獻恆山之尾五城」,均得一時偏安。

最近全球一片關稅熱,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傳來一則冷消息。美國副總統范斯到訪後兩周,美軍Pitufik基地指揮官Meyers上校因「破壞指揮系統」被解職,輿論譁然。綜合媒體報導,范斯在對美軍演講時,批評丹麥政府,並質疑基地內並列懸掛丹麥國旗,事後指揮官在內部文件表示,范斯所言不代表基地立場。其實美國副總統在格陵蘭大放厥詞,或是指揮官發言是否適當,都與我們無啥關係,從中可以學習的,是國安戰略思維。

格陵蘭戰略位置,其實相當重要,早在一八六七年,美國國務卿Seward就曾提議向丹麥購買格陵蘭,川普第一任時也曾做此想,但言行不甚一致。近十年來,美國在格陵蘭駐軍由一萬五千人降為一五○人,基地數更由十減為一,去年選後在任命駐丹麥大使Ken Howery時,川普就在任命狀後「順便」加了一句極不合國際禮儀的話:The 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Greenland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擺明拿下斯土方不辱君命,這也算是外交史上奇聞,真不知丹麥要如何接旨。有趣的是,范斯不檢討美方減少駐軍,反而多次責怪丹麥只派雪撬巡邏、每年僅補貼六億美元云云。如果由戰國策連橫觀點看,丹麥應該「獻格陵蘭以事美」,也配合巴拿馬索回運河經營並容許美軍進駐,南北輝映一番。

二○一三年四月廿九日,我在經濟日報專欄中提到,冰島女總理訪問北京,簽署歐洲與中國第一紙自貿協定,當時我就預言,「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目的應在於次月Arctic Council開會審查永久觀察員時,冰島發言支持非北極圈的中國入會,果不其然,該年五月北京順利擠入極地委員會,此後十餘年,美國一減再減駐軍,中俄積極開發格陵蘭兩側航線迄今,范斯副總統責怪丹麥輕忽,卻忘了美國自己也是極地委員會的當然會員。

川普應該是很有幽默感的人,在前述任命丹麥大使時,川老還加了頂你我想不到的大帽子:For the purposes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Freedom through the world,請不要以為是口誤,而在范斯三月底造訪格陵蘭時,川普遠在白宮還呼應了一句: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take over Greenland for World Peace,在道德層次上馬上升格到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丹麥恐怕只有嘆為觀止。

前面談到國安戰略,中美各出奇招,北京是鴨子划水,川普是大言不慚,至於台北恐需務實以對。尤其關稅戰開打,供應鏈重組,反而時機大好。誠如我日前在國際兵推擔任Scenario review時的標題:The war game needs more chips(籌碼),在當前地緣經濟環境下,台灣唯一可用而爭議較少的籌碼,應是洽簽雙邊/多邊的FTA(自由貿易協議)。十餘年來,我多次主張推動FTA,每被質疑對象有限,沒錯!從二○一二至一三年台星、台紐協定後,因兩岸氣氛,台灣自貿協定可說一事無成。目前因川普之亂,各國重新尋覓經貿對手,又思重組價值鏈,反倒是洗牌時候,可再發揮創意。

例如我先前建議自EFTA(歐洲自由貿易協會)著手,一則練兵(談判人才),二則阻力較小,至於過去曾做過可行性分析的經貿夥伴,或Global north/south適當成員,都可重新拿出盤點審視。地緣政治,列強角力,經貿之路,愈走愈窄,如不趁亂出擊,良機稍縱即逝,加油!

(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輝達超硬五輪面試闖關!他分享成功祕訣 最後關卡尖銳提問台積電
一名網友在Dcard上分享自己赴輝達面試成功的經驗談,他表示要進入輝達必須接受五輪面試,且幾乎是全英語面談,建議若對輝達有興趣的求職者可以做好五項準備,強調輝達面試並非咄咄逼人,除了希望看到應試者對工作本身的技術實力、思維邏輯之外,還相當重視溝通、協商及面對未知問題的反應,這些全都會被評估。

淨化空氣遠離污染危害 醫師盤點淨化空氣8招
現代人平均80∼90%的時間待在室內,不論是居家、辦公、學校或商場,室內空氣污染的風險往往比室外更高;研究顯示,室內污染物濃度可能比室外高出2至5倍,甚至在密閉環境中更加嚴重。因此,提供8招淨化空氣、遠離污染危害的方法,有助於提升居家與工作環境的空氣品質,守護健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