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不愛念書,看到教科書便昏昏欲睡,對我而言,不只春天不是讀書天,一年四季皆然。老師苦心教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她言之諄諄,我聽之藐藐,一向對功名利祿興致索然,這招對我不管用;至於「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我試過,容貌依然故我,嚇唬不了我這個俗女。顏真卿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我還真慶幸生在現代,且是女兒身,幸運「逃過一劫」。
讀書是要自動自發,勉強不來,曾逛夜市看到小販忙於應付食客如潮,一旁年幼的孩子在人來人往的雜沓環境下,泰然自若讀書寫字,彷彿全世界的喧鬧皆與他無關,逕自沉浸在追求新知的小天地裡。讓我想起小時候五姊妹擠一間房共用一張書桌,我總隨便讀寫敷衍了事,然後大方讓出書桌,而四妹總是七早八早上床睡覺,等我們準備就寢,她再起身挑燈夜讀,如此勤學用功一路讀到博士。
老媽說我的自動自發用錯地方,我常拿手電筒躲被窩看瓊瑤、禹其民、金杏枝等人的小說,看到半夜三更欲罷不能,不但把書中佳句倒背如流,還將眼睛看壞,小學六年級就近視躋身眼鏡族;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我這個老大以身作則,努力讀書用眼過度所致。循規蹈矩的四個妹妹視力卻是一等一的好,尤其博士四妹每每體檢驗光就沾沾自喜、引以為傲,讓愛走旁門左道只看閒書的我無話可說,四妹連教科書都啃得津津有味,有時我不免懷疑當真與她是同根生?
我天生不是塊讀書的料,兒子也有乃母之風,且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他兒時跟我出門,我都將他安置在衡陽路東方出版社童書部,自己去對面沅陵街閒逛,個把鐘頭後再去接他,幾乎所有孩子都聚精會神坐地上翻看童書,一本接一本,只有他躺在滿室書香裡呼呼大睡,這不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能怪誰?
陶淵明曾說:「少年來好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看來我們母子都錯過了那記憶最分明的青春少年時,黑髮不知勤學早,如今我已是「白首方悔讀書遲」,但兒子可能還有救。那天看他熊抱兩歲的小多蜜在懷,輕言慢語讀著宇宙探險和海洋世界,一種莫名的感動突然湧上心頭,之後他把塵封幾十年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成語故事統統找出來,說是要超前部署,我也隨之進入悅讀世界,但願能跟書癡陸游多學習達到「讀書有味身忘老」的境地。
學海無涯,永遠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閱讀,悅讀,用喜悅的心品味讀書的快樂,雖然不愛讀書的我已付出慘痛代價,但我可從未後悔那段拿手電筒躲被窩偷看言情小說的輕狂少年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