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記憶藏寶圖】大竹/爸媽的戀愛史


【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3/23 第5151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記憶藏寶圖】大竹/爸媽的戀愛史
【青春名人堂】張□仁Jill/不只是好天氣朋友
 
 
 
心情札記
 
【記憶藏寶圖】大竹/爸媽的戀愛史
文/大竹/聯合報

這段婚姻起初並不順利

父親1949年隨部隊來台,剛抵達時由於尚缺軍營駐地,只能借學校空地暫時駐紮,直到十幾年後真正的軍營和眷村陸續完成,各個軍種部隊才得以在台灣各地落地生根。

父親的部隊在1956年駐紮於彰化市郊的一所國民小學,他在那兒認識了家在小學旁邊的母親。我小時候在桃園內壢的居廣一村長大,家裡除了母親還有兩個弟弟,高中畢業前我很少和父親長時間相聚,他的部隊經常在外島,不是金門就是馬祖,即使調回本島也是在頗為遙遠的高雄。聚少離多讓我們三兄弟與個性嚴肅的父親有些疏離,很少交流;至於母親,她雖然溫和親切,但很多話也不對我們說。

當我們三兄弟都進學校讀書後,母親就在附近的榮民工廠打工,她在那裡認了一個乾女兒,名叫阿嬌。阿嬌姊的娘家在南投埔里,未成年就嫁到內壢,和我母親同樣是台灣姑娘嫁進眷村的背景,兩人一見如故,此後的來往好似親生母女,民間禮數一應俱全。很多不便告訴兒子的事,母親都對阿嬌姊說,每次她一來我們家,兩人就有談不盡的話語。

因著她倆的閒聊,我在讀高中時旁聽到爸媽的戀愛史,那情節足以拍成一部精采的電影:當時「那個鄉下姑娘」的日常工作,除了做飯煮菜,還要餵雞、鴨、豬及挑水。國小旁邊有口水井,她黃昏要來打水,打滿兩桶再挑回兩百多公尺外的家裡大水缸,每天來回四、五趟,方能注滿。她身後有個不滿五歲的跟屁蟲,姊姊走到哪,他就跟到哪;這弟弟年紀小,不知體諒姊姊肩負重擔,老在後面喊著:「阿姊,等等我!」

有一天,姊弟倆又來井邊,趁姊姊沒注意,弟弟探頭看水井中的倒影,一不小心掉落下去。驚慌失措的姊姊大喊救人,這時有個阿兵哥聞聲衝過來,二話不說跨進井口,擴開雙手雙腳,貼住井壁迅速滑至水面,用腳面勾動水裡浮浮沉沉的小孩,幾次撥動後終於抓住他的衣角,將他救了上來。此後,這阿兵哥每天收完操,總來井邊幫忙打水挑水。

這個頑皮的小孩就是長我六歲的舅舅,他的冒險精神為我的爸爸媽媽促成姻緣,才有後來的我和兩個弟弟。

然而,這段婚姻起初並不順利。那時候國軍來台灣沒多久,軍民間多有矛盾,省籍嫌隙難以輕易跨越。姑娘找來嬸嬸向父母說項,不意父親勃然大怒,全然不念父女之情以及阿兵哥救他家兒子之恩,抓起柴刀就砍,還好大陸東北來的阿兵哥身高體壯、手腳靈活,一手搶下柴刀,讓受到驚嚇的姑娘和嬸嬸得以逃離現場。

逃離父親的追殺,嬸嬸把姪女安置在外縣市的親戚家,任憑父親怎麼逼問,叔叔嬸嬸就是守口如瓶,終致兩家鬧翻。

懵懂的母親來到父親床邊

甫來台灣的軍人若要結婚,必須先向上級報備,等到核准後才可申請眷舍和眷補。未婚懷孕的姑娘羞以見人,躲藏在陌生環境裡,怕人說長道短、指指點點,整日待在簡陋的茅草屋裡以淚洗面。那時台灣民風保守,女性和人私奔不見容於社會,加上對方又是來路不明的外省人,更被認為是鄉間鄰里的恥辱;她想到家人遭人議論,倍覺罪孽深重,若不是有愛情的力量支撐,很可能走上絕路。

我出生以後,爸媽才辦理結婚登記,也幫我報了戶口,但是眷舍仍然沒有著落。所幸,母親和剛出生的我及時得到幫助,暫且住到「假營長」家。

媽媽告訴阿嬌姊,住進那個大房子,天天看到阿兵哥進進出出,他們見到「假營長」總是並腿立正、舉手敬禮,大聲問候「營長好」。她心裡老有個疑問,軍隊裡怎麼會有「假的營長」,而且士兵還對他必恭必敬?她把這個疑惑藏在心裡,不敢開口問人,直到有天爸爸來看她,她才偷偷問他。

原來,那營長姓「賈」,是東北的大姓,就如同「陳」是台灣的大姓一樣,所以是「賈營長」,不是「假營長」……每次講到這事,媽媽和阿嬌姊都會失聲大笑。賈營長是爸爸的長官,同時也是遼寧同鄉,多虧了他伸出援手,使我們一家免於顛沛流離之苦。

後來我們落腳桃園內壢,並且長住眷村公家宿舍近五十年,直到2007年才到村外買自己的房子。父親在1989年從軍隊退休,為了改善家庭經濟,以六十歲的年紀從事大樓保全工作,一做就是十五年。保全公司認為父親雖然高齡七十五歲,仍然英挺硬朗,做事認真負責,要他繼續留任,但那時母親已經罹患失智症,需要有人隨身照顧,父親便由保全公司退休,在家照顧母親。

父親做了十三年的照顧者,在2017年過世,享壽八十八歲。他得的是胰臟癌,聽說這病讓人痛不欲生,可是在照顧母親的期間,原本不多話的他卻經常逗母親開口說話,問她叫什麼名字、大兒子叫什麼、老二叫什麼、小兒子叫什麼、乾女兒叫什麼?甚至被診斷出癌症後仍然「強顏歡笑」,逗著答話無厘頭的母親玩。父親病到末期時,經常靜靜地看著母親,偷偷擦拭眼角的淚,我猜想他心裡捨不得離開跟他吃苦一輩子的她。

當父親被安排住進安寧病房時,他要求見母親一面。懵懵懂懂的母親來到他床邊,父親執著她的手問她,「妳認得我是誰嗎?」母親搖搖頭。父親又問,「妳為什麼要嫁給我?」母親莊嚴地注視著父親的臉孔,苦思良久,用台灣話囁囁嚅嚅地說,「愛到卡慘死。」

父親聽了後,雙眼泛出淚花卻嘴角帶笑。他鬆開手掌,安然離去。

【青春名人堂】張□仁Jill/不只是好天氣朋友
今日登場/張□仁Jill/聯合報
最近常在餐廳吃飯、看了電影和戲劇,甚至去了趟島內小旅遊,覺得非常不真實。回想幾個月前每天新增五百多例、杯弓蛇影的日子,真心認為不可思議。疫情讓我們密集感受到生死交關,那是許多人第一次體會到戰亂時有錢買不到東西的狀況,第一次不把生活中的小事視為理所當然。面對未知,我們繃著神經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我們在家上班,旁邊還有孩子們在家上學;我們每天煩惱要煮什麼、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和家人見面,或是出國旅遊。愈是這種時候,愈能體會好朋友的重要性,我想舉三個時期的例子:

第一個時期是在追物流車搶口罩過後不久,恐慌持續蔓延,超市貨架常常空空如也,甚至出現了末日儲糧潮。當時,一個朋友在臉書上罕見地發了長文,從科學的角度分析,說明當時台灣案例以比例上來說,已經幾乎小到可以忽視了。那時我因為這樣吃了定心丸,開始相信生活可以回到常軌。

第二個時期是每天案例暴增、政府請大家非必要別外出的三級警戒期間。當時好像踏出家門呼吸都會確診一樣,大家每天瘋狂消毒所有宅配送來的包裝物、同聲譴責不戴口罩的人,每個人的心理壓力都很大。這時,有朋友用親身走過「疫情核爆區」的經驗,說明如何在周遭都有確診案例、共用辦公室的狀況下,全身而退。我聽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戴口罩、勤洗手真的可以保命,而且就算旁邊的人都淪陷了,還是有希望。

第三個時期是全世界被Omicron攻陷,我每天都有同事或客戶確診的時期。那時偏偏碰到過年,返鄉的飯店錢我已經付了,每個小時都在糾結要不要趕快取消,多少退一點錢回來。一個平時不常聯絡的朋友,彷彿通靈一般,短暫問候後就傳了幾篇最新的研究報告給我,告訴我可以考慮哪些狀況。我像抓到浮木一樣,瘋狂問了一堆可能有點歇斯底里的問題。隔著十六小時的時差,他在深夜裡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任何嘲笑的意味,甚至說「原來妳擔心這個,我之前沒想到」,然後第二天又找了新的數據給我,要我安心。

三個案例的朋友其實是同一個人,他這樣做長達一年多,不僅減少我五百次內心小劇場的爆發,更讓我知道哪些事情要做(或不做)就會有大大的改變。不只對我,他把自己原本經營的podcast、粉專、社團都變成疫情宣導的平台,希望讓大家做好準備,但不要過度恐慌。後來,疫苗慢慢來了,學校開學了,大家的努力好像換來了一點短暫的喘息時間。

不同於好天氣朋友(fair-weather friend,指有好事才會出現的酒肉朋友),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時候,他在美國忙著研究和教學,默默關心;但只要風雨欲來、人心惶惶,他馬上用所有資源確保台灣人得到最新的資訊。有這樣不跟你同甘,但樂意共苦的朋友,實在是莫大的福氣。謝謝你,如果你那邊天氣壞了,請知道我們永遠在這裡,我們也會試著成為你的好天氣。

●本文稿酬捐贈「花蓮門諾醫院校園運動防護專案」。

 
 
 
訊息公告
 
 
 
 
俄羅斯銀行被逐出SWIFT 麻煩大了?
很多台灣股民最近很悶,不了解為什麼遠在天邊的俄烏戰爭會影響到台股,以前中東經常打仗,也沒見到台股怎樣,一臉的問號看著套牢的股票帳戶,更不用說,號稱金融核彈的「SWIFT」是蝦米挖溝?為什麼明明是制裁俄羅斯,但倒楣的是我的股票套牢。

陽明山花季「花見春櫻」 享食踏青賞夢幻粉櫻迎春光
陽明山四季分明、景色豐富,早春三月,櫻花、杜鵑開得燦爛,樹梢新芽、綻放花朵、昂首巨木,共譜山水美境。此時上山踏青,山中料理滋味甚佳,庭園咖啡氣氛曼妙,郊野步道也迎來盎然的綠意,到處生機蓬勃,充滿療癒的能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