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蘇起:中共將單方面處理台灣問題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1/21 第51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蘇起:中共將單方面處理台灣問題
上海兩會 聚焦碳金融創新
大陸汽車外銷 特製LNG船運行
朝陽確診者 18天28地工作
去年GDP破12兆 廣東穩坐第一
港中學春節前 暫停校內授課
陸搶救出生率 推三孩配套措施
陸5G基地台逾140萬個 已連接5億戶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蘇起:中共將單方面處理台灣問題
記者呂佳蓉/綜合報導/聯合報
年底中共廿大將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案」,兩岸學者陸續解讀。前國安會秘書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昨天表示,大陸將單方面一次處理台灣問題,不跟台灣談判。華東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則稱,大陸將按自己步調「建構單方面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機制」。

台北論壇基金會昨天舉行「二○二二年兩岸關係展望」,蘇起表示,今年兩岸關係是「外弛內張」,「外弛」是指中美各自忙於內政,大陸不想催促美國談判,大陸對美國總統拜登還抱持一點希望,基本上,外面看不出會有動作。

「內張」是年底中共廿大將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案」來解決台灣問題。大陸以前講統一、反獨、促統,但統一後是什麼樣子沒有任何描述,現在陸續提出「統一後的安排」。包括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曾提兩岸統一後台灣選舉照樣進行,但支持台獨的政黨、人不能參選,這是香港現在的模式;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劉軍川說統一後台灣的財政收入全部用於改善民生等。

蘇起指出,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去年元旦講話時,提到統一只用一次;今年元旦講話提到統一有廿一次。

蘇起強調,中共解決台灣問題,而非「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兩岸談判已經沒有了,而是中共單方面一次處理,這是定調;「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可能會提細節,而且不只有軍事,如經濟、文化、政治都有,全面而細膩。

中新社則刊出周志懷的專訪,他說,在兩岸通過談判方式實現和平統一可能性不斷受到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大陸要排除「民進黨當局」和外部勢力干擾,按照自己既定的步調建構起單方面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機制。「在『被統一』狀態下,民進黨當局將完全喪失與大陸『共議統一』的機會,能夠選擇的空間將成為無法挽回的遺憾。」

他說,中共廿大將在「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引領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擘畫出國家完全統一的新藍圖。

周志懷重申,大陸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但爭取台海和平的路徑並非是「消極和平」,而是「積極和平」。非和平方式則是萬不得已的、最後的選擇。

所謂「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出現於中共去年底於十九屆六中全會後公布的第三次歷史決議中,指這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所形成的方略,官媒新華社兩度發文引述專家解讀。

 
上海兩會 聚焦碳金融創新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19日,上海正式開啟兩會時間。作為大陸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運維城市,上海在碳金融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關於碳金融創新也成為本次上海兩會多名政協委員關注的重點話題。

中新社報導,上海市政協委員王芳表示,目前中國碳排放市場交易體制還不完善,交易並不活躍,和碳相關的金融產品也很少。對此,王芳建議,要允許更多的金融機構能夠參與到碳排放交易權市場,並推進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在金融機構進入碳交易市場時,能有相關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保障金融機構參與市場交易後的穩健和風險規避。

上海市政協委員焦正指出,碳市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但其目前僅作為一個現貨市場。焦正表示,碳市場要發揮好碳市場的碳定價功能,形成有效的碳定價體系,積極探索衍生品市場,計劃形成一個包括現貨、遠期、掉期、期貨等多產品並行的市場體系,形成有效的碳定價。

上海市政協委員朱國建建議,應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以多種形式參與碳交易市場:加大對於碳期貨、碳掉期等金融衍生品的投資參與,提升碳交易二級市場的靈活性;完善相關政策,支持金融機構以兼併與收購等方式優化碳交易市場的資源配置,增強碳市場靈活性;推動相關期貨法律的修訂,將碳配額衍生品納入交易品種;加強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動碳基金領域相關節能環保減排項目的落地。

上海市政協常委、復星國際聯席CEO陳啟宇建議推動成立相關的市場化雙碳大基金,基金期限達10年以上、基金總額超百億元人民幣、期限內可重複投資、重點投資新能源產業鏈(電動車、鋰電、風電、光伏)、相關減碳低碳產業和上海核心創新產業,可以適當出資到優秀的雙碳子基金。

 
大陸汽車外銷 特製LNG船運行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新華社報導,日前上汽集團與中國船舶集團正式簽署協議,中船江南造船將為上汽旗下安吉物流「量身定製」2艘LNG雙燃料遠洋汽車滾裝船,預計將於2024年正式投入運營,運載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純電汽車乃至氫燃料電池汽車。

「隨著全球對環保要求日益提高,以LNG作為船舶動力已是大勢所趨,定製滾裝船上的LNG可以滿足從中國到南美洲來回一趟70多天的行程。」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澤民說,定製滾裝船可以裝載7600台國際標準尺寸乘用車,堪稱「巨無霸」。

「2021年中國汽車出海幾乎翻番,未來也將維持高位增長,新船投入也將很好緩解現有運力缺口。」他說。

王澤民表示,考慮到「出海」汽車未來將更多轉向電動汽車乃至氫燃料汽車,定製滾裝船專門有4層甲板為這些新能源汽車做了特定設計。同時,船舶還在考慮進行智能化升級,比如智能定位功能將讓智能網聯汽車「自動」上船「找車位」。

在繁忙的泰國林查班港口,重卡不斷進出,和一般車輛不同的是,這些重卡「駕駛員」是聰明的AI(人工智能)。西井科技Q-Truck全時自動駕駛新能源重卡車隊目前已在泰國、阿聯酋等地的港口商業落地。

這些創新的全時自動駕駛新能源重卡,不僅裝卸效率遠超人工,還更加環保。根據測算,和柴油車相比,在港口運營的每輛電動Q-Truck每年可減少10.7噸碳排放,為用戶減碳多達66%。截至2021年底,僅林查班港口的自動駕駛車隊就已累計作業75500標箱。

針對商用車電池容量大、充電慢的痛點,西井科技還推出了可以智能換電的自動駕駛重卡,僅需6分鐘左右,一輛自動駕駛重卡就通過換電站的移動機器人自主更換好電池。而同等運載力的重卡即使使用快充模式,也最少需要充電2小時。譚黎敏說,換電模式的出現,意味著新能源重卡未來有望從200公里左右的運輸場景走向400公里乃至600公里的場景,構建新能源重卡運輸服務網絡在未來將成為可能。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全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以上汽集團為例,2021年,企業實現海外總體銷量69.7萬輛,其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自主品牌MG和MAXUS全年銷售新能源車超過5萬輛。

 
朝陽確診者 18天28地工作
記者賴錦宏、呂佳蓉、黃雅慧/綜合/聯合報
北京市朝陽區本周二發現一名核酸檢測呈陽性人員,「大數據」行蹤顯示,從本月一日至十八日的十八天裡,他在北京東城、西城、朝陽、海澱、順義等區,輾轉二十多個地點做臨時工,且多在凌晨開始工作。被官媒稱是「流調中最辛苦的中國人」,原來他兒子失蹤了,他特意來到北京尋找同時上訪,以打臨時工維持生活。

公開的流調報告顯示,這名感染者常在深夜工作,並經常工作到凌晨。一月十日,他從凌晨時分開始工作,一直到早上九點,中間轉移了五個工作地點。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尋子父親岳榮貴在北京打工最主要的原因,是尋找自己的兒子岳躍仝。二○一九年八月十二日岳榮貴的長子岳躍仝在榮成市東山鎮東山汽車站候車廳失聯,至今杳無音信。因為岳躍仝性格比較內向,失聯的時候也已十九歲,他很擔心兒子被傳銷組織控制。

岳躍仝失聯之後,岳榮貴便踏上打工尋子之路,這兩年岳榮貴都是在一邊找兒子一邊打工,因為地點不固定,所以才有了十八天更換二十八個工作地點的「大數據」行蹤信息。

眼看就要過年了,岳榮貴準備返回威海老家。他於本周一中午前往東壩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核酸檢測採樣點,進行核酸檢測,並於周二上午登上回威海的高鐵。在車上岳榮貴接到北京疾控部門電話,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於是在車上就被控制並被隔離治療。

岳榮貴尋人啟事消息引發網友關心並轉發啟事,央視主持人張澤群也轉發說:「岳躍仝,你爸一天打三份工找你,他得新冠,你該回家了!」

另據大陸國家衛健委通報,十九日大陸新增六十六例確診,其中本土病例有四十三例;境外輸入則有廿三例。上海出現一名來自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近一周以來第二起。

北京部分,昨日又新增五起病例,疫情呈現多點散發的情況,涉及海澱、朝陽、房山及豐台等四個區。為因應疫情,以及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北京昨天推出新的疫情管控政策,北京餐飲單位、酒吧、食堂、食品生產單位,超市、便利店等經營單位,以及美容美髮從業人員,由持十四日內核酸陰性證明上工,調整為持十日內核酸陰性證明才可工作。

 
去年GDP破12兆 廣東穩坐第一
記者呂佳蓉/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廣東省統計局20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廣東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2.4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比增長8%,成為全大陸首個破12兆GDP省分,連續33年總量居全大陸第一。

據陸媒第一財經報導,廣東2020年與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5.1%。廣東是大陸外貿第一大省,進出口也延續兩位數增長。2021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8.7兆元,年增比增長16.7%。其中,出口5.05兆元,增長16.2%;進口3.22兆元增長17.4%。

廣東已連續33年為大陸經濟總量第一省分的寶座,去年經濟破12兆元後,省內的東莞市也躋身GDP兆元俱樂部,成為廣東省第4個經濟總量過兆元的城市。至此,廣東共有4個兆元GDP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是全大陸兆元GDP城市最多省分之一。

不過,廣東省代省長王偉中表示,廣東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需要持續攻堅,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還需加大力度解決,城鄉發展差距依然較大,促進共同富裕任重道遠。

此外,2021年湖北經濟總量首次超過5兆元,排名回到全大陸第7。湖北是新冠疫情起初爆發的重災區,湖北省委決策支持顧問、武漢大學教授鄒薇表示,湖北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穩穩地重回「主賽道」,應該是創造了1個奇蹟。

根據第一財經分析,先進製造業、創新投入和市場主體是湖北疫後重回「主賽道」的重要動能。今年,湖北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定下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港中學春節前 暫停校內授課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聯合報
香港多所學校爆發疫情,其中地利亞修女學校多名師生和家長確診,甚至有女子與該校學生九秒內擦肩而過即染疫。繼小學以下停止面授課堂後,港府教育局宣布全港中學春節前停面授課及所有校內活動。

香港多間學校證實確診新冠陽性或初步陽性個案,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十九日說,至少涉及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聖若瑟英文中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大嶼山國際學校等。

香港二十日新增十四宗新冠病毒個案,當中十宗屬本地個案。另有初步陽性個案二十多宗。其中感染Delta病毒的是聖若瑟英文中學十七歲學生,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有可能是受動物傳染,但學生沒養寵物也沒到過寵物店,因此有機會是人傳人。

香港□生防護中心二十日說,一位確診的幼稚園教師,全基因排序與早前確診的四十三歲巴基斯坦婦人一樣,懷疑該名幼稚園老師與巴基斯坦婦人兩名就讀位於美孚的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的確診兒子,在港鐵站內有交集而受感染。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個案追蹤辦公室發現,這名幼稚園教師乘搭港鐵上班,在上周五,兩名確診中學生與這名教師在差不多同時間出入港鐵美孚站A出口,根據閉路電視片段,差距約九秒,估計三人有機會在港鐵站的隧道內相遇。

這個說法,相當於這些人隔空傳染。香港□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雖然他們都有戴口罩,也無直接接觸,但該名老師亦有機會因此而感染。

香港教育局宣布,全港中學在下星期一或之前暫停面授課堂及所有校內活動,直至學校農曆新年假期。補習學校亦需暫停所有級別的面授課堂,至二月七日為止。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說,校園的通風系統未夠完善,學生很容易將病毒帶到社區,造成大型連鎖爆發,停止面授課堂可減低疫情擴散風險。

 
陸搶救出生率 推三孩配套措施
記者林汪靜/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恐即將面臨人口負增長。大陸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昨天坦言,目前,三孩生育政策實施時間還不長,配套的積極生育支持措施也在陸續頒布中,短期內很難顯現明顯效果,下一步各地部門將推出一系列三孩配套支持措施,出實招、出硬招。

大陸官方公布,截至去年底出生人口一千○六十二萬人,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七點五二,較二○二○年進一步下降,而去年人口僅增四十八萬,人口自然增長為千分之○點三四,創四十三年來新低。

楊金瑞昨天在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分析,大陸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包括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婚育觀念的變化、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及疫情影響。

他指出,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十三五」時期廿到卅四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年均減少三百四十萬,去年相比二○二○年減少了四百七十三萬,這是帶動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其次,大陸年輕人的婚姻觀念也發生明顯變化。當前,九○後、○○後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增加了女性終身不婚的可能性,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準。同時,生育意願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二○一九年調查為一點七三個,去年調查降到一點六四個。

第三是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顧慮。

住房、教育、就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而相關配套支持政策不太銜接,托育等公共服務不太健全,讓許多年輕人在生育上猶豫不決,除此之外,疫情也產生一定影響。

楊金瑞表示,目前已有廿五個省分完成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修訂,部分省分已制定實施方案。

 
陸5G基地台逾140萬個 已連接5億戶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了5G發展的最新數據:至2021年末,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基地台)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了5.18億戶。□

中新社報導,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在20日舉行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截至2021年底,大陸全國5G基站數超過了140萬,其中共建共享5G基站超過80萬個,5G網絡已覆蓋全部地級市、超過98%的縣城城區和80%的鄉鎮鎮區,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在2021年不斷提升。

2021年,新增5G基站數達到65.4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18億戶;5G手機出貨量達到2.66億部,同比增長63.5%,呈現出穩步增長態勢。

在應用方面,工業、文旅、能源、交通等領域的5G應用逐步拓展,以「5G+工業互聯網」為例,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生產效能管控等典型的應用場景,已經在採礦、港口、鋼鐵、電力、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領域深度應用。

趙志國說,5G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技術產業待突破、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成熟、生態環境也有待進一步優化等相關挑戰。

2022年是5G應用規模化發展的關鍵之年。工信部在5G方面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動產業界開展5G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適度超前開展5G網絡建設,繼續擴大縣城和鄉鎮覆蓋的廣度;三是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挖掘一批產線級、車間級等典型應用場景。

 
NPE愈來愈強大 科技業者必須強化專利管理能力
專利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來自NPE的訴訟威脅只會更強大,如果不想一直挨打,除了更積極投入研發外,也必須善用分析工具來了解競爭態勢,才能在強敵環伺下找出致勝的方法。

疫情會終結全球化嗎?病毒竟讓中產階級竟成了全球化浪潮的犧牲者?
全球化的實際代價是不可忽視的!隨著Covid-19病毒對世界各地的經濟帶來衝擊,互相連結、彼此依賴的世界經濟,因病毒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全球經濟衰退,中產階級竟成了全球化浪潮下的犧牲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