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親子教養】劉家麟/比速度□更重要的事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10 第6005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一起來築夢】施彥如/以繪本為炊煙,為族語燃起傳承的火
【青春名人堂】蘇惠昭/有時候花有時候鳥:終於,青藏高原
 
 
 
心情札記
 
【一起來築夢】施彥如/以繪本為炊煙,為族語燃起傳承的火
文/施彥如/聯合報
李永希訪問奶奶做語料採集。照片提供/「流遇 Serendipity」團隊

第一次翻閱繪本《來過的你 Where I Go/過來的你 Where I Came》,我立刻被其形式所吸引。雙面書的設計,無論從哪一方向翻閱,都能獨立成篇,樸拙筆觸中蘊藏詩意:兩位騎著腳踏車的女孩,各自踏上旅程,最終在宛如大地母親的中心相遇。

如同書裡的女孩,我也踏上一段旅程。五月中,我沿著蘇花公路駛向花蓮,採訪繪本的創作團隊「流遇 Serendipity」。

抵達約定地點,「流遇」正巧完成畢業製作展的布置。三位來自排灣族、阿美與排灣混血,以及漢人的李永希、曾若薇與吳予晴,向我介紹隊名的由來:「我們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的成長背景,卻在花蓮的系所相遇,就像水流交會,因此取名為『流遇』。」

圓夢與築夢升起的炊煙

圓夢與築夢亦是一段交會的相遇,「我們原本只是想完成畢業製作,一圓出社會後難以達成的繪本創作夢;再者,學期間我們恰逢『○四○三大地震』,族語採集的田野調查課程因而取消。為了不要留下遺憾,我們希望透過繪本進行族語採集,並以排灣族語『Milimilingan』(故事)為這個計畫命名。」

幾個女生也靦腆坦承,當初報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第九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是被獎金吸引,然而,充足的資源讓她們有更大的能量:「因為所學,我們會特別關注原住民議題,但畢竟這仍屬小眾,參與築夢計畫讓我們有機會和不同領域的人對話、介紹我們關心的議題。」

此外,一次參觀屏東舊筏灣部落傳統石板屋的體悟,也成為計畫初心。「當屋頂升起炊煙,族人便會聚集聊天,生活和文化亦隨之而來;若有一天炊煙不再,文化與故事也將隨之沉寂。」若薇感性地說,她們在做的事情很像是「在火熄滅之前,往有煙的地方靠近」,只要還有人在行動,文化與記憶便還能延續。

無字繪本包容更大敘事

作為「炊煙」媒介,流遇的繪本風格溫暖、貼近人心:予晴是「過來的你」的原型,都市小孩赴花蓮求學後首次感受到自然的遼闊,並開始思考都市開發與生態破壞間的矛盾;「來過的你」則取材自永希,排灣族女孩收到新腳踏車後誤闖聯外道路,不慎摔壞車子,焦急地反覆修理,隱喻「留在部落傳承」與「離開部落就業」之間的掙扎。

繪本完成後,她們不急著添加文字。「如果寫上排灣族語,就只有排灣族人能理解。」永希說。無文字反而是最包容的敘事方式,可靈活應用於台灣目前原住民十六族、四十二語言別,更有彈性地推行族語教育。「現行的教學教材,多半採用國外的繪本,我們希望畫出更貼近台灣人的生活,也許可以從中採集出更多在地文化的詞彙。」

她們計畫採集不同年齡層與族群的語料,「重點不在精細的語言分析,我們更在乎『傾聽』——同樣的繪本、不同背景的人,會怎麼解讀?」

文化因訴說與傾聽而完整

採集過程就像拼圖一般,拼出了個人因生命經歷而有所不同的版本,也從中發現世代差異。例如,「Lumaq」在布農族語中普遍譯為「家」,但長輩講「Lumaq」時,指的是整個部落,而不是個人家屋;在排灣族語訪問當中,長輩說故事時習慣使用複數人稱「我們」,而年輕一輩的受訪者則說「我」。這些用字遣詞的差異,引發她們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生命經驗,讓受訪者對繪本產生不同的理解與感受?」我想,這可能也代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從群體走向個人的過程。「繪本初版中,畫面聚焦女孩的單人旅程,但有長輩提醒:『怎麼裡面沒有生命?』於是後來我們加上了鳥、狗,甚至土地的紋理。」故事與文化在一次次的講述與聆聽中,真正活了起來。

她們順利地完成布農、阿美族語採集,但原擬的泰雅族語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計畫陷入膠著。一次,系上學姊白靚鼓勵她們:「如果找不到方向,那就回到原點,重新出發。」她們回到永希在屏東牡丹鄉馬拉地部落(varalji)的老家,拜訪永希的奶奶,排灣族語成為「Milimilingan」最後一片拼圖。永希說:「我很早就離開家鄉,雖然想靠近文化,卻不知如何連結。」透過奶奶講述的內容,她找到歸屬感與認同,亦成為真正「來過的人」。

畫下並話出自己的故事

原本只是想創作繪本並體驗田調的工作過程,但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業師的引導下,流遇與「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合作,預計除了出版,也將進行繪本教學工作坊、擴大語料採集範圍、開發不同教材形式,希望最終能推廣至族語教學的現場,持續探索教學與語言保存的可能性。

結束訪談後,我留下來參觀她們的畢業製作展覽。展場中,以圖釘標示的語料採集地圖、整面牆輸出的彩色繪本內頁,如實呈現這段創作旅程的沿途風景。

推開系館大門,秀麗的東湖映著遼闊的海岸山脈迎面而來,我驅車駛離校園,一路北返。這趟採訪之旅,竟也讓我成為其中一位「來過/過來」的人。相信透過這本族語採集與繪本製作歷程,將會鼓舞更多人,用自己的語言,訴說屬於自己的故事。

●你有夢想嗎?或者有一件無論如何都想完成的事?走在既定的軌道上,卻總覺得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別再猶豫了!你並不孤單。讓青年築夢計畫陪伴你,踏上屬於你的追夢旅程!第十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Off Track」即日起正式開跑!即刻投稿,用你的創意和熱情,爭取築夢總獎金三百萬元。徵件至10月14日止,詳情請上官方網站:www.tsmc-foundation.org/udreamer

【青春名人堂】蘇惠昭/有時候花有時候鳥:終於,青藏高原
蘇惠昭/聯合報
五、六年或者更久前的事了吧?我懇求赴中國大陸旅行的朋友幫我帶本《青藏高原野花大圖鑑》,結果朋友扛回一本三公斤的磚頭書。

我如此盤算,也許此生無緣青藏,但有本圖鑑亦可夢遊。想必宇宙聽見我的呼求,孵育數載,又度過一個三年疫期,終於組成十人團,委請身為中國看鳥第一名的小董老師帶隊。我們出的題目是:魚與熊掌,既看鳥也看花。他允諾以西藏杓蘭和綠絨蒿,附加「每天走十公里」。

忐忑,但我有預防急性高山症的丹木斯,行前還去走兩趟拔刀爾山。

十公里多半在四千三百公尺上下,且非平路,其中幾天加碼山路,「以賞鳥來說,青海是很辛苦的路線。」小董老師說。

青藏高原太高太大,我只能描述我們所踏足的青海的一小塊,僅僅一小塊,像一棵參天大樹的一片葉子。僅僅從西寧到玉樹這一千公里左右的路程,從機場的2262公尺到翻越4824公尺的巴顏喀拉山,十四天,每天都是一片新葉。有人以「魔鏡」比擬青藏高原,每個人都可以從鏡子裡看到自己想要的,而我向高原索求的,不過杓蘭與綠絨蒿。每種杓蘭皆終極寶物,至於綠絨蒿,凡讀過游旨价《一生一會的綻放──我與夾金山上的綠絨蒿》,都會生出如對神一般的崇仰,二十多種綠絨蒿,只要看到其中幾種,足矣。

而六月底七月初的高原所贈予的,遠遠超過索求。有天在往囊謙的路上塞車,一塞兩小時,我們便下車往邊坡找花,天啊,上百株綠絨蒿,這是此生遇過的,最幸福的塞車。

小董老師找鳥,我們自助式尋花,有一半時間都蹲在地上,喘兮兮。

西藏杓蘭則費了一番周折。小董老師知道有個花點,之前兩年都看過開花,但那個「保證班」今年卻連植株都沒有,好在他確定這條與西藏交界的路上「某處還有族群」,我們決定隔天去把「某處」找出來。沿著步道走兩公里,巡到灰心絕望之際,隊友忽然瞥見邊坡冒出一坨暗紅,靠近檢查,正是西藏杓蘭卻已老枯。

會不會還有其他植株?可不可能有一個新鮮的族群正在等待?

我們爬上邊坡搜尋,神蹟出現的那一瞬,我謝天謝地謝隊友,也沒忘記感謝達賴喇嘛。

最終統計,總共蹲了一百五十多種野花。一望便知與合歡山高山野花是親戚者有之,譬如金蓮花銀蓮花;有的則像外星人,名字陌生又拗口,譬如濕生扁蕾。

接下來則是一段與「正名」的搏鬥,長夜漫漫路迢迢。

青藏高原太大太高太深奧,淺嘗即讓人無法戒斷。出發之前,我無法想像青藏高原,回返之後,某個部分被打開的我,依然無法想像青藏高原,但它至少教會我,看植物,看鳥,必須用大的尺度。

老去的我,好像在青藏高原長大,也縮小了。

 
 
 
訊息公告
 
 
 
 
「肇事逃逸、無照駕駛」、「擦撞、追撞」的英文怎麼說?看懂交通事故新聞關鍵單字!
最近台灣嚴重交通事故頻傳,5/19 新北市三峽北大國小旁發生嚴重車禍,造成兩名學生與一名家長不幸身亡。沒想到事隔不久,又傳出另一名 78 歲高齡駕駛暴衝肇事,導致八人受傷。交通意外是我們日常都會遇到的問題,但這些跟交通意外相關的英文詞彙該怎麼說呢?今天就一起學習常見跟交通有關的詞彙吧!

美食品大廠爭相停用人工色素
美國食品大廠卡夫亨氏、彩虹糖與通用磨坊相繼宣布將不再使用人工色素,國際知名飲料大廠「可口可樂」也表示,計畫今年秋季推出以美國蔗糖製作的新款可樂產品。不過,營養學者和公共衛生研究員認為,食品飲料廠商改變配方的措施背後的政治考量與公關操作意圖,遠大於真正關心消費者的健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